【独家】俄能源动脉遭重创:乌斯季卢加港原油出口腰斩 多国能源供应受波及
据路透社2025年8月28日独家报道,三位熟悉内情的行业消息人士透露,受乌克兰无人机持续袭击影响,俄罗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枢纽——乌斯季卢加港正面临严重运营危机。数据显示,该港口9月原油日出口量已骤降至35万桶,较正常70万桶的日均产能暴跌50%,暴露出俄罗斯能源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此次产能断崖式下跌的导火索,可追溯至8月4日乌克兰对布良斯克州乌涅恰泵站的精准打击。这个位于莫斯科西南350公里处的关键枢纽,承担着通过\"友谊\"输油管道向乌斯季卢加港输送原油的\"心脏\"功能。一位要求匿名的俄罗斯能源部官员向路透社证实:\"泵站受损程度超出预期,虽然紧急抢修队已连续工作三周,但高压输油阀门的更换需要特殊配件,全面恢复至少还需45天。\"卫星图像显示,该泵站至今仍有明显焦黑痕迹,至少两座储油罐完全损毁。
连锁反应正在欧亚大陆蔓延。作为苏联时期建设的能源大动脉,\"友谊\"输油管道的东线供应已中断26天,直接影响白俄罗斯莫济尔炼油厂、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炼油厂及匈牙利多瑙炼油厂的原料供应。值得关注的是,斯洛伐克经济部在8月28日深夜发布公告称,经过压力测试后,管道已恢复每小时800立方米的试探性供油,仅为正常流量的30%。匈牙利能源部长维克托·齐拉格则在社交媒体透露,该国战略储备仅能维持17天正常消耗。
为应对危机,俄罗斯能源巨头正启动应急方案。两名参与运输调度的消息人士披露,约40%原定乌斯季卢加出口的乌拉尔原油,正通过铁路紧急转运至黑海沿岸的新罗西斯克港和波罗的海的普里莫尔斯克港。航运数据显示,这两大港口8月下旬的油轮靠泊量同比激增120%,但业内人士指出,转运导致每桶原油的物流成本增加5-7美元,且受港口吞吐限制,预计9月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仍将减少12?5%。
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官方对受损细节三缄其口。面对路透社多次问询,俄罗斯能源部新闻秘书仅表示\"基础设施运行符合计划\",而实际掌控管道运营的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Transneft)所有高层电话均转入语音信箱。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乌克兰无人系统司令部8月报显示,其\"海狸\"特种作战部队在8月累计执行了9次深入俄境500公里以上的打击任务。
袭击清单揭示出乌克兰的精准打击策略:8月14日摧毁卢克石油公司伏尔加格勒炼油厂的催化裂化装置,导致该厂1200名工人被迫休假;8月18日瘫痪坦波夫州尼科尔斯基泵站的自动控制系统,虽俄方宣称两天内修复,但德国能源署监测到该段管道流量至今未达袭击前水平;最严重的当属8月20日对罗斯托夫州新沙赫京斯克炼油厂的打击,乌克兰无人系统部队指挥官罗伯特·马扎尔·布罗夫迪向媒体展示的热成像图显示,储油区大火形成直径180米的火环,燃烧温度持续维持在800℃以上,截至发稿时,浓烟仍可见于国际空间站拍摄的遥感图像中。
能源分析师玛丽娜·佩特连科指出:\"这些袭击已使俄罗斯炼油产能下降18%,考虑到冬季供暖季临近,欧洲能源市场或将迎来新一轮价格震荡。\"随着乌克兰将打击范围扩展至运输节点,这场针对能源基础设施的\"影子战争\"正进入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