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牛市里的暗流涌动
看着高盛最新报告里那个醒目的数字——160万亿居民储蓄可能入市,我端着咖啡的手突然抖了一下。这让我想起2007年那个疯狂的夏天,当时券商营业部门口排队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上证指数已经反弹17%,沪深300跑赢全球市场,但本周连续两天的回调又让不少朋友开始失眠。
外资机构嘴上说着"情绪改善",可你知道他们背地里在做什么吗?Kevin Sneader提到2.5万亿储蓄可能入市时,我分明看见他眼镜片后闪过一丝精光。这就像赌场里荷官微笑着告诉你"下一把肯定赢",而老赌徒都知道,越是这种时候越要系紧钱袋子。
二、牛市四大致命幻觉
我见过太多人在牛市里栽跟头,总结下来无非四种致命幻觉:
幻觉一:持股待涨就能躺赢 就像相信只要站在风口猪都能飞,却忘了风停时摔死的都是猪。2015年那波行情里,我认识的老张死守一只"绩优股",结果从58块跌到8块才割肉。
幻觉二:追逐热点等于抓住机会 每天追着AI、芯片跑的人,最后都成了主力资金的提款机。记得去年元宇宙概念火爆时,某个交易日42只相关个股涨停,第二天就有37只直接低开套人。
幻觉三:强者恒强是铁律 这个谬论害人不浅。2020年的白酒、2021年的新能源,哪个不是"永远的神"?结果呢?某白酒龙头从2600跌到1500只用了三个月。
幻觉四:超跌反弹就是捡钱 地下室下面还有十八层地狱的故事听少了?某航运股从60元跌到20元时,"抄底大军"蜂拥而入,结果最低砸到6块8。
三、真涨假涨的照妖镜
上周三晚上,老李在微信群里发了张K线图问我要不要卖。我一看就乐了——这分明是典型的"韭菜焦虑症":涨了怕踏空,跌了怕套牢,赚了怕回吐,亏了怕深套。
我跟他说:"别盯着那几根红绿蜡烛瞎琢磨了,看看机构资金在干嘛。"随手调出量化系统里的「机构库存」数据。左边那只股票虽然中阳线很漂亮,但橙色柱体早就消失了;右边那个温吞水似的走势,「机构库存」却稳如泰山。
两周后再碰面,老李抓着我的手直晃:"神了!左边那个果然又跌回去,右边那个慢慢涨了15%!"其实哪有什么神奇,不过是量化数据把机构的底牌亮给我们看了。
四、与狼共舞的生存法则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我总说"牛市才是散户坟场"了吧?当媒体铺天盖地报道"储蓄搬家"时,当外资投行齐声唱多时,恰恰是最需要擦亮眼睛的时刻。
还记得开头高盛说的160万亿储蓄吗?这些钱真进入市场时,最先受益的永远不是后知后觉的散户。但如果你能读懂量化数据背后的语言,至少不会成为盛宴上的那道主菜。
声明:
本文所涉市场观点与案例均来自公开网络信息整理分析,若文中引用数据或信息存在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
本人从未建立任何收费群组或提供个股建议,谨防不法分子冒用名义行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