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谢碧鹭 北京报道
2025年以来,港股市场在阶段性波动与估值修复需求的双重作用下,回购热潮持续升温。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年内已有224家港股上市公司实施回购,累计回购金额突破1200亿港元,少数龙头企业贡献了超八成的回购金额,形成“核心标的主导回购格局”的鲜明态势。
从行业脉络看,本轮回购延续了港股“互联网+金融”的双轮驱动传统:互联网领域以腾讯为绝对标杆,其年内回购规模逼近500亿港元,叠加快手、美团等企业的梯队跟进,构成板块回购主力;金融板块则凭借银行与保险的协同发力,既彰显盈利韧性,也强化了“稳回报”的市场形象。
更为关键的是,今年以来港股二级市场亦表现积极。南向资金作为港股重要配置力量,年内累计净买入额已超万亿港元,不仅频繁出现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的情形,甚至还创下单日超300亿港元的流入高峰。从长期趋势看,南向资金自2024年终结此前四年递减态势后,2025年流入节奏进一步加速,与回购潮形成共振,共同为港股估值修复与市场生态优化提供支撑。
头部公司贡献超八成金额
2025年港股市场回购热潮再度显现,在市场波动与估值修复需求的双重驱动下,上市公司回购动作持续活跃。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收盘,今年以来已有224家港股上市公司启动回购操作,累计回购金额攀升至1240.68亿港元。
细观今年港股回购市场,“结构集中”的特征尤为显著:尽管参与回购的公司数量与2024年同期基本持平,未出现大幅增减,但资金向头部企业聚集的趋势却愈发清晰,形成“少数企业主导回购规模”的格局。
年内回购金额排名前十大港股上市公司
从具体回购金额排序来看,排名前五的企业依次为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中国宏桥、中远海控。今年以来,上述五家公司分别回购1.05亿股、2.82亿股、2.92亿股、3.01亿股及2.37亿股,对应回购金额分别达499.54亿港元、252.53亿港元、176.93亿港元、54.52亿港元和29.64亿港元。
从市场份额贡献来看,这五家头部企业合计占据超八成的回购份额;其中,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友邦保险三家行业领军企业的回购规模占比更高达75%,不仅体现出头部企业强劲的现金流支撑与市值管理意愿,更进一步凸显出港股回购资金向优质龙头企业集中的鲜明格局。
从时间维度观察,年内回购节奏呈现“前高后稳”的波动特征。
Wind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单季回购金额约440亿港元,其中腾讯以171.21亿港元、汇丰以99.57亿港元的回购规模奠定了市场基调。第二季度,回购热度进一步延续,单季回购金额攀升至508.89亿港元,推动上半年整体回购规模保持高位。但进入7月份之后,回购节奏显著放缓,7月单月回购金额骤降至约100亿港元,8月略有回升,为115亿港元。
“互联网+金融”双轮驱动
在行业方面,今年以来港股回购市场延续了往年“互联网+金融”的双轮驱动格局。作为港股市场的两大权重板块,互联网与金融成为市场波动中的重要稳定器。
在港股本轮回购热潮中,腾讯控股堪称绝对核心的标杆企业。今年以来其回购规模已逼近500亿港元,按交易日测算的日均回购金额约2亿港元。回溯历史轨迹,2021年至2024年,腾讯年度回购金额分别约为26亿港元、338亿港元、490亿港元与1120亿港元,逐年攀升的数据,不仅彰显其雄厚的现金流实力,更传递出对自身估值与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
除了腾讯之外,快手、哔哩哔哩、美团和小米集团等上市公司也加入了回购阵营,今年以来分别回购了3993.43万股、558.81万股、301.87万股和682.98万股,回购金额分别为20亿港元、7.83亿港元、3.92亿港元和2.25亿港元。
金融板块则呈现“银行+保险”协同发力态势,除了汇丰控股和友邦保险之外,今年以来恒生银行回购了591万股,累计回购了6.71亿港元。作为扎根香港市场的老牌银行,恒生银行在加息周期下盈利稳定性较强,此次回购既通过股份注销增厚每股收益,也进一步巩固“高股息、稳回报”的市场形象。
“今年以来港股回购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估值、现金流、政策和全球流动性等四个方面。恒生指数及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均低于历史中位数,企业认为股价被低估;科技与金融龙头盈利能力强,现金流稳健,具备大规模回购的资金基础;港交所2024年6月推出库存股新规,允许公司回购股份无需注销;欧美进入降息周期,港股融资成本下降,企业更愿意动用资金进行回购。”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二级市场资金持续涌入
在港股回购潮持续推进的同时,二级市场层面也已呈现出一系列积极反馈,其中南向资金的动向尤为凸显。作为港股市场重要的配置力量,南向资金年内持续展现出积极布局的态势。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11日收盘,其年内累计成交净买入额已经突破万亿港元。
更能体现市场积极性的是,南向资金的流入节奏已呈现“大额高频”的特征: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已多次出现,且逐渐成为常态;其中4月9日、8月15日两个关键时间点,南向资金单日成交净买入额更是突破300亿港元,创下年内阶段性流入高峰,直观反映出回购潮下市场对港股核心资产的信心回升。
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观察,2020年至2024年,资本市场南向资金成交净买入额分别为6721.25亿港元、4543.96亿港元、3862.91亿港元、3188.42亿港元和8078.69亿港元。2020年至2023年逐年递减,然而自2024年开始,情况发生了显著的转变,净流入额大幅跃升,2025年则是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加速。
天使投资人郭涛对本报记者表示,港股市场后期发展有望呈现结构性行情与估值修复并行的格局。一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强化,全球流动性宽松将推升港股估值中枢。另一方面,南向资金持续流入,显示出内地资金对港股核心资产的长期信心。此外,科技股盈利改善与AI商业化提速,将形成“成长+回报”双轮驱动。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