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掌柜黄利明
4年多前,谷澍带着深厚的工行烙印执掌农行。如何超越工行?也许他思考过这个在当年看来不可能实现的问题。但4年多之后,谁也未曾想到农行竟然会首先在估值维度实现超越——拿到A股第一市值王的宝座。
2025年9月4日,农业银行市值盘中一度触及2.55万亿元,短暂超越了工商银行(2.49万亿元),一度成为A股新“市值王”。
四年多前的2020年12月,当谷澍从工行行长调任农行党委书记并随后任董事长时,他成为四大行最年轻的“掌门人”。市场不乏对这位最年轻掌门人的期待,但如今却给了市场以更大的惊喜乃至震惊,他将互联网科技平台公司下沉的打法引入银行业,拉开了农业银行市值管理抑或是价值管理的大幕。
谷澍带来的农行变革,将农行当时2.05元的股价,一路带上了2025年9月初的7.55元历史性新高点。而这期间每10股还累计分红了10.213元现金,综合股价涨幅计算,这期间农行给投资者拉出了306%的收益率,远远跑赢市场。
同时,5年前农行A股市值约7175亿元,而工行高达1.24万亿元。两家银行的市值差距超过5000亿元,鲜有人敢想象这个差距能够被抹平,更别说农行市值旱地拔葱似的增长到如今的2.55万亿。
当下市值管理已经列入央国企一项长期战略管理行为,纳入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市值更是公司综合能力和成长性的体现。因此,农业银行的市值逆袭之路,更是一场价值管理之路,对当下的央国企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农业银行这场市值逆转不是偶然,而是公司治理、管理团队执行力、战略视野格局定位、投资者关系、业绩基本面实现等多维度市值管理的经典案例。本文也将此为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多个维度深入分析这场逆袭背后的价值逻辑。
一半城市,一半县域农村,农业银行承担了中国最广大群体的普惠金融工作。
从外界机构看农业银行,农业农村集中的县域金融虽然有广阔天地,但历来是商业开发的边缘地带。因此县域金融一度被各大银行和机构投资者认为是农行估值无法提升的包袱,而不是护城河。
谷澍到任后的第一项重大决策,是重新定义农行的核心战略。他没有回避"农"字,反而将其提升为全行的战略优势。
其在2020年底履新农行之后第一次党委会上,就提出要“打造县域金融领军银行和县域群众首选银行”,并强调要“鼓励引导分支行积极开展乡村振兴金融产品创新”、“加快科技赋能,深入推进‘三农’金融业务数字化转型”等。此后,其又提出当好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打造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
我们认为这是中国银行业最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市场下沉+科技下沉。这与互联网科技平台的市场下沉思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2021年城市经济随地产业达到阶段性增速顶峰之后,基数庞大的县域农村金融需求随之更具增长潜力。
还有一个核心背景是,这个时候国家的脱贫攻坚行将结束。从2013年开启的8年脱贫攻坚,近1亿人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收入增长之外,消费能力和扩张需求也在提升。尤其是脱贫攻坚中驻村干部与对口帮扶,让广大农村也越来越多接触到外界的思维和信息,包括金融服务与科技电子产品。这些都让银行业的市场与科技下沉有了根基。
组织架构上,2021年,农业银行在总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领导小组,各一级分行比照总行成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小组,在各级行设立乡村振兴金融部。同时调整绩效考核体系,新增各类特色指标,将信贷资金向县域农村金融倾斜。
根据2022年年报,农行明确表示,坚持把县域农村作为稳经济大盘的重要着力点,将信贷、财务、渠道、人力等资源持续向“三农”县域倾斜。当年农行县域贷款比上年末增加1.11万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在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上,农行于2021年两会时提出“三农”服务既要接地气,也要长科技的翅膀。在渠道创新维度就是下沉、加强线下物理网点建设,并加大手机银行在农村的推广力度。在产品创新维度,则推出“惠农e贷”,比如推出农牧民一听就懂、操作简便的比如“牦牛贷”、“青稞贷”,全在线申请审批放贷,便民助民。
科技赋能县域金融的背后,农行已经上线多个掌银专属版本面向县域客户。2021年上半年,谷澍仅到农行半年之久,农行企业掌银客户数36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1.26%。2020年末个人掌银月活跃客户7845 万户,至 2025 年 6 月末达 2.63 亿户,居可比同业首位,五年间月活用户增长2.35 倍。
2020年农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尚处起步阶段,而到2025年6月末,全行科技贷款余额已达4.69万亿元,五年间实现近20倍增长。
根据2025年半年报,农业银行实现营收3699.37亿元,同比增长0.85%,实现净利润1399.10亿元,同比增长2.66%,盈利增速显著优于营收表现。资产规模方面,截至上半年末,农业银行总资产规模突破46.86万亿元,同比增长11.60%。
数据显示,2022-2024年间,农业银行净利润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四大行之首。2025年上半年,农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66%,而工中建三大银行均是同比下降状态。
这组对比数据成为资本市场不断认可农行成长性价值的关键指标。这也令机构一路追捧农业银行的成长性。
农业银行的股价也从谷澍2020年12月赴任农行时的2.05元,一路上涨至今的7.30元,而这期间,每10股还累计分红了10.213元现金。综合计算来看,这不到5年持有农行股票已经累计有了306%的收益率,远远跑赢市场。
当然农行的崛起也有时代的背景。科技+金融,在2014年至2020年6年间已经在城市纬度大幅推进,而那几年中国农村还处于脱贫攻坚阶段。
2021年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科技金融下沉县城、乡镇的机会来了,科技加持县域金融、农村金融的条件也初步具备了。也就是这个时候,农业银行不失时机地全面用科技的方式,下沉县域、农村市场。
客观上,农行的下沉战略,赶上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即国家全面重视县域农村经济尤其是加码三农的大时代有关。但是,再好的历史性机会,没有及时抓住,也是稍纵即逝的。而且,科技下沉县域金融和农村,更需要接地气的服务和产品,这也非常考验团队的执行力。而这些,农行都做到了——抓住了历史性的成长机遇。
"数字农行"建设成为品牌传播亮点。农行没有简单强调技术多先进,而是讲述科技如何服务县域——比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为农户提供信贷,通过区块链追溯农产品流通等。科技加持金融下沉县域和农村,不是让老百姓去真正搞懂高科技,而是实实在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便捷唾手可得的金融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市场下沉科技金融下沉的同时,农行的扩张风险并未增加。2019年农行不良贷款率1.40%,拨备覆盖率288.75%。但2024年不良贷款率持续下降至1.30%,拨备覆盖率保持在300%左右。
正是如此,对于农业银行上半年的表现,中国银河证券的研报指出,其依托县域金融优势及负债端低成本资金获取能力,在持续强化息差韧性。财富管理转型加速,中收增长动能修复,叠加资产质量整体稳健、拨备与资本充足,业绩增长可持续性强。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上半年农行的经营业绩和未来的经营走向,那就是‘韧’字。”农行董事长谷澍在2022年8月29日半年度业绩会上诠释着农行穿越周期的能力。这个“韧”字事实上也贯穿了农行市值崛起的5年。
同时,谷澍自信地表示,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农行会有更深的“护城河”,在不确定性和挑战面前,像农行这样韧性十足的银行,应该“具有更强的投资价值”。
2022年底至2023年初,是农业银行走势被机构认可的转折时刻,农行的科技翅膀已然开始展露锋芒。
在2023年3月的年报业绩会上,谷澍也展现了其对农行稳健成长的笃定,表示“对一家银行来讲,长期、短期经营都要好。”首先,最关键的是要稳住资产质量。尤其是长期,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资产质量,即使当期有一定的盈利,长期也肯定会出现问题。
谷澍在现场同时还特别强调了科技的作用,在他看来,“科技将改变银行的未来”,统筹好当下经营和未来发展,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为未来发展打造坚实的科技支撑。
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集团总资产超过43万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较上年末增加2.29万亿元,县域贷款余额占境内贷款比重超过40%。
端数据,拿业绩,讲案例,讲产品,讲理念,尤其是讲未来,农行将曾经给自己和机构画的饼一步步实现了,然后还在继续画饼并继续实现那些曾经画过的饼。投资不是买过去和现在,而是买未来,谷澍走心的做法无疑是击中了机构投资者的心坎。
从历史梳理来看,农行投资者关系团队与投资者的路演沟通,从"开门红"业绩、县域增长故事、数字化转型、未来战略展望循环输出,也是很获投资者的认可。这种有节奏的沟通,使投资者能够持续关注农行的进展。
1. 战略聚焦与差异化定位
农行的市值管理案例表明,与其在竞争对手的优势领域硬碰硬,不如找到自己的差异化优势并全力投入。农行选择县域金融这个各大行相对忽视的领域,建立了自己的护城河。
2. 市值管理,战略先行
市值管理,战略先行,最先考验的是管理层尤其是董事长、创始人就是那个企业的“一把手”,考验其进取心、野心、斗志、视野格局。年轻有进取心就更不会躺平,有野心有斗志就会有动作,有视野格局就会有前瞻性布局,事都是人做的,业绩也是人拼出来的。
3. 顺势而为:借科技下沉东风
时也,势也;下沉市场是科技巨头互联网平台经济在2020年之后争夺的重点,科技下沉成为趋势。农业银行恰恰抓住了这个趋势机会,而且具有超强的执行力。最后,农行将曾经是劣势的县域金融,打出了农行阶段性的护城河,甚至有可能是长期性的护城河。
4. 投资者沟通的未来化叙事
农行改变了传统金融业枯燥的数据沟通方式,改用案例和故事与投资者交流,这大大提升了沟通效果。但最为核心的是,投资不是买过去和现在,而是买未来,所以未来化叙事才是农行路演的沟通艺术。
5. 战略执行力与品牌重塑
农行敢于重新定义"农"字的含义,将传统认知中的劣势转化为优势,这种品牌重塑的勇气值得借鉴。当然,这也是战略上的视野格局,这既需要看到时代的变局,更要看到时代变局中的机会。品牌重塑的背后,是对县域农村金融发展机遇的笃定和强大执行力。
1、农行的逆袭背后也存在隐忧:县域市场竞争正在加剧,建行、邮储等各大银行纷纷加大县域布局;同时,相比于工行,农行的大城市业务竞争力仍然偏弱。
2、这场市值王座之争远未结束,但它已经改变了中国银行业的竞争逻辑。农业银行用事实证明:差异化战略和精准的价值管理能够创造企业的价值认可。但这是一个县域经济的周期性需求,还是长期性富矿挖掘有待时间检验。
3、谷澍的农行实验给整个银行业乃至企业界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最中国的,可能就是最世界的;最接地气的,可能就是最具成长性的。
4、未来的中国,经济的驱动,已经由投资、外贸、消费三驾马车的前两者核心驱动,逐步走向外贸与消费核心驱动,尤其消费的驱动比例在增加。消费靠的是基数和增长空间,意味着谁能更下沉市场更接地气,谁就能决胜未来,这包括金融行业。
5、未来这场较量还将继续,但无论如何,农业银行已经证明了自己不再是跟随者,而是新时代银行业价值重构的引领者。这场县域金融的逆袭,也将成为中国市值管理史上的经典案例。
上一篇:“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真的公平吗? 多缴多得和长缴多得的区别 多缴比长缴好吗
下一篇:百亿独角兽金晟新能赴港IPO,两年半亏超9亿,18亿短债压顶 2024年独角兽金晟新能 介绍一下金晟新能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