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激烈的价格战不仅侵蚀着快递企业的利润,更演变成了一场“赢家通吃”的消耗战。随着监管层面的介入和行业内部的共识形成,快递行业正释放出告别低价竞争的信号
文|《财经》研究员樊朔
编辑|郭丽琴
过去两个月,在“反内卷”政策主导下,快递行业出现一轮区域性、结构性涨价。
7月29日,国家邮政局召集了包括中通、圆通、韵达、申通、极兔在内的多家头部快递企业负责人,就如何依法依规治理行业“内卷式”竞争问题进行座谈。此后,江苏、福建、湖南、河北、河南、山东等多地陆续上调快递底价。
7月中旬起,广东、浙江等“快递产粮区”陆续将电商件最低揽收价上调至1.2元-1.4元/单。
义乌、广州、深圳、上海、杭州等地拥有着中国快递网络绝大多数的业务量,快递行业内将这些发件的重点区域称作“产粮区”。
此前,电商平台的“9.9元包邮”乃至“一两元包邮”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快递行业的低价竞争所支撑。然而,随着监管层面的介入和行业内部的共识形成,快递行业正释放出告别低价竞争的信号。
多位受访者表示,对于大部分电商商家而言,快递费上涨无疑增加了其运营成本,致使利润收缩;对快递行业而言,此次快递调价有利于保障末端快递员收入和加盟快递网点的稳定,但快递行业竞争仍在加剧,该调价对整个行业生态的影响还需进一步观察。
多个省份的快递陆续提价
过去数月,快递价格沿着浙江、广东、华中、华北的时间与空间顺序,一路上涨。
公开信息显示,7月中旬,浙江义乌已启动涨价,快递底价从1.1元/单涨至1.2元/单。
8月4日起,广东省快递底价整体上调0.4元/单,平均单价已提升至1.4元以上。所有快递企业均被要求不得以低于1.4元的成本价揽收包裹,违者将面临严厉处罚。“通达系”(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已于8月5日开始执行新的定价策略。此次涨价主要针对的是电商特价件、轻小件以及大客户的低价件,尤其是重量在0.3千克以内的包裹。
进入8月后,快递涨价趋势延伸至多个地区。
从8月11日开始,浙江省永康市的各快递品牌统一上调了全公斤段的单票价格,涨幅为0.3元。
自8月17日起,以水晶交易电商闻名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快递单票均价已上调约0.4元。
自8月20日起,福建省多家快递企业已向其加盟网点及客户发布通知,明确规定0.3千克以内的快递最低价格不得低于1.5元。此次价格调整预计将带来每票约0.3元至0.4元的涨幅。调整后,包括中通、圆通、韵达在内的多家主流快递品牌,其单票价格将稳定在1.58元、1.55元和1.5元等区间。这一价格标准与近期广东省的调价幅度及定价策略基本保持一致。
除了快递“产粮区”,其他省份也在陆续提高价格。
据红星新闻报道,湖南圆通进行了全行业调价,调价幅度为0.3元。江西一名快递从业者也表示,全省快递公司都有涨价,目前要求发货价不低于1.4元。
一位河北省沧州市的电商卖家表示,她在9月初接到了合作快递的涨价通知,平均涨幅在0.5元/单,调价后每单的快递费用为2.3元。
一位河南安阳的电商卖家则表示,自9月5日起,其合作的快递每单涨价0.2元。
一位来自山东的卖家也透露,快递公司从9月8日起开始调价,单量大的卖家每单快递费的涨幅普遍在0.2元或0.3元。由于他的单量较少,议价话语权较小,快递价格从每单4元涨到了5元。
电商卖家成本增加
一位来自深圳的电商卖家杨康(化名)表示,8月初他就已经接到快递网点的通知,0.3千克以内的快递每单整体上调0.4元,涨价后每单快递费为1.9元。
杨康在各电商平台经营的品类为手机壳,平均每天需要发出的快递在1000单到2000单之间,基本都为0.3千克以内的快递。 他算了一笔账,每单快递费上调0.4元后,每个月增加的快递成本在2万元左右。他的手机壳价格在 10元-30元之间。去除包装费、快递费等成本后,每个手机壳的利润仅有几元钱。在利润微薄的情况下,快递费上涨无疑增加了他经营的负担。
“我们的体量相对较小,如果是日均万单的商家,每个月成本可能会激增十几万元。”杨康说。
对于杨康而言,手机壳属于利润较低的品类,他的经营策略是薄利多销。在他的商铺中,销量最高的是定价为10.8元的手机壳,占到了70%的销量。涨价意味着流量减少,销量可能大打折扣。未来他会考虑在产品设计上下功夫,开发爆品,提高单价。
一位在杭州经营文创品类的卖家贝贝(化名)也有类似的困扰,不过据她观察,不同区域快递费报价也不同。目前她考虑把仓库从余杭区搬去临平区,临平仓库租金相对便宜,快递费用也更低,粗略计算下来每个月快递费大约可以节省3000元。
不过受访的大多数商户选择谨慎观望。对他们而言,目前快递公司的涨价幅度尚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暂时不会调整经营策略。
“9.9包邮”会一去不复返吗?
在各地快递公司发给商户的涨价通知中,不约而同地提及了,涨价是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维护公平竞争、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导向,坚决遏制“内卷式”竞争的蔓延,促进市场回归理性。
在各地快递调价前,国家层面已做出相应部署。7月8日,国家邮政局党组召开会议,要求按照“五统一、一开放”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行业监管,完善邮政快递领域市场制度规则,旗帜鲜明反对“内卷式”竞争,依法依规整治末端服务质量问题,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贡献行业力量。
7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修正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进一步明确不正当价格行为认定标准,“在依法降价处理鲜活商品、季节性商品、积压商品等商品或者有正当理由降价提供服务外,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或者强制其他经营者按照其定价规则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
监管整顿背后是快递行业持续了接近20年的低价竞争。
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06年快递企业全年完成业务量10.6亿件,实现业务收入299.7亿元。在快递业务量中,国内同城业务量占28.5%,国内异地业务量占61.5%;在业务收入中,国内同城业务收入占9.0%,国内异地业务收入占49.2%。据此推算,2006年国内快递平均每票价格为18.28元。
进入2025年,国内快递单价持续下降。招商证券研报显示,2025年前五月,快递业务单价为7.5元,同比下降8.2%,其中一季度快递业务均价7.7元,同比下降8.8%;4月-5月快递业务均价7.3元,同比下降7.3%。受行业价格竞争加剧影响,价格跌幅较2024年扩大。
一位广东地区的快递资深从业人士表示,快递行业具备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随着业务量的增长,企业每单成本会持续降低,这成为快递公司参与价格战的重要驱动力。
快递价格不断下降与电商的崛起密切相关。
前述广东地区的快递资深从业人士估算,在广东地区,电商件占快递总量90%以上。他表示,为了获得大量的电商件,快递公司不惜使用杀价换量的竞争手段。此外,市场上的快递公司布局重合,产品体系和服务同质化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整个行业的恶性竞争。
2005年圆通与淘宝达成合作,快递价格每单从18元降至12元。
2016年–2017 年圆通、申通、韵达、顺丰在 A 股上市,中通赴美上市后,行业竞争逐渐白热化,快递价格不断下降。前述快递资深从业人士表示,2 016年电商件单票均价被压缩到了 2元–3 元,广东地区因为电商卖家较多,单量大,价格甚至更低。
2020 年,极兔速递把在东南亚成功使用过的“低价打法”引入中国市场,在江浙沪迅速攻城略地,更加剧了行业已有的低价竞争。2021年3月,浙江义乌收件的最低价格被打穿到 1元以下。原因在于极兔速递的总部对义乌的电商商家给予运费补贴,每天超过一定单量,总部有每单 0.5 元的返点奖励,超万件的大单小件可做到 1 元发货,最低可做到 8毛。
价格战的长期存在,不仅耗尽了行业利润,更将其推向了一场无人能够获胜的消耗战。
2025年8月,多家A股上市快递公司公布的7月运营数据显示,虽然整体收入普遍实现了增长,但单票收入却持续走低。具体来看,申通快递7月单票收入为1.97元,同比下降1.50%;圆通速递为2.08元,同比下降7.20%;韵达股份为1.91元,同比下降3.54%。即使是行业领头羊顺丰控股,7月单票收入也同比下滑了14.02%,降至13.55元。
而在价格战最为激烈的“产粮区”,快递网点的利润更加微薄。据《浙江日报》报道,早在2021年,义乌出现了50%的网点微利,30%的网点亏损,20%的网点面临倒闭、靠总部挂“点滴”生存的情况。
中信证券研报显示,选取日均揽收40万件、投递2万件的典型网点测算成本情况, 估算“产粮区”网点单票成本2.1元至2.2元左右。然而2025年3月以来价格竞争环比加剧,义乌部分快递网点收件价格跌破了1元。
前述快递资深从业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快递价格有一定涨幅,但现在还无法判断“9.9包邮”是否会成为历史。从从业者的角度来看,此次快递调价有利于保障末端快递员收入和加盟快递网点的稳定。但是对整个行业生态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中信建投研报认为,目前快递行业件量增速维持双位数,现在正处于从增量往存量市场切换的过程中,行业的竞争烈度会比在增量市场里更大,所以快递行业格局还需要更长时间的优化和判断。短期内,国内“反内卷”政策的加强会对整个行业价格托底,但是行业达到格局均衡还需要时间。
责编 | 张雨菲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