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才是星巴克的soulmate 海底捞是火锅中的爱马仕吗 海底捞还有星巴克为什么那么出名
创始人
2025-09-18 17:33:38



星巴克中国业务的出售案,只差临门一脚了。问题是,这最后一脚,该由谁来踢?

博裕资本、凯雷集团、EQT与红杉中国成为传闻中的最终竞购方,结果预计于10月底前落定。

这四家入围的都是财务投资者,这也是遵循了麦当劳中国出售的旧例,但财务投资者真是星巴克中国最好的接盘侠吗?恐怕也未必。本土消费巨头不仅具备资金实力,在经营经验方面可能比财务投资者更胜一筹。

如果考虑本土消费巨头的话,除了之前传闻中的阿里、美团和腾讯,其实还有一家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会,争取成为星巴克中国的接盘侠。

这家企业就是海底捞。

尽管火锅与咖啡看似毫不相关,海底捞与星巴克的商业内核却高度相似:它们本质上都既是餐饮提供商,更是社交空间运营商。

星巴克凭借“第三空间”战略构建用户黏性,海底捞则借极致服务将就餐体验转化为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场。可以说,在这一点上,海底捞和星巴克是一对尚未产生交集的soulmate。

而正当红的新茶饮,则基本上都忽略或者弱化了线下商业空间的社交功能。在喜茶和瑞幸,你显然没法谈价值3亿的生意。

换句话说,海底捞或许比财务投资者甚至咖啡同行更懂星巴克,同时,海底捞也更需要星巴克。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频繁登上热搜。与此前凭借 “科目三” 舞蹈、免费美甲、洗头等服务创新出圈不同,如今其热搜关键词几乎全聚焦于业务拓展,“海底捞开始卖面包”“推出小火锅产品”“首开社区店”…… 相较于单纯的火锅店,现在的海底捞更像是一个“创业孵化器”。

增长是海底捞眼下最现实的课题。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与净利润双双下滑,主业承压明显。尽管内部通过“红石榴计划”孵化多个副牌,但多数仍属重餐饮模式,贡献有限。

与此同时,新茶饮则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今年以来,古茗、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品牌接连上市,逆势增长,成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新茶饮也成了外卖大战的第一波赢家,业绩和股价双双飞升。

高毛利、轻模式、强引流的新茶饮,恰是海底捞寻求新增长的最优解。但自建茶饮品牌的时间窗口已经关闭。海底捞虽早有尝试,却始终困于“店中店”模式,规模难以突破。

星巴克出售为海底捞提供了一个“弯道超车”的契机:成熟的品牌认知、庞大的门店网络以及更具商业价值的“第三空间”概念,可一举补足海底捞在茶饮赛道的所有短板。



而海底捞在本土创新、流量运营与商业地产谈判上的优势,也恰可回应星巴克当前痛点:创新节奏滞后、租金成本攀升、本土竞争受压。

尽管海底捞与星巴克的“联姻”颇具想象空间,但现实中还面临资金、控制权与品牌意愿等多重难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消费市场走向深度融合的今天,或许唯有打破赛道边界,才能真正打开新的增长想象。

A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营收与净利双双下滑。海底捞2025年半年报显示,集团整体营收实现207.0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7%;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减少13.7%;核心经营利润24.08亿元,同比减少15%。

从大环境上来看,餐饮消费市场整体低迷和竞争加剧,已是不争的事实,高客单价的火锅自然受到不小的影响。

为了寻求新增长,一场轰轰烈烈的“创业潮”在海底捞内部展开,一边开启 “红石榴计划”,自上而下孵化新品牌,一边鼓励一线员工出点子,自下而上参与到创新中来。

近两年海底捞也包括烤肉、炸鸡、香锅、烤串和烤鱼等在内的新副牌,但大多数项目尚未实现规模化扩张,对集团营收贡献有限。从财务表现上看,火锅业务之外,今年上半年“其他餐厅收入”占总营收比例为2.9%,此前该数字长期在1%左右。

但在整体低迷的消费市场上,新茶饮却穿越周期,成了今年上半年最活跃的品类。今年2月以来,古茗、蜜雪集团、霸王茶姬、沪上阿姨相继挂牌,并摆脱了以往“上市即破发”的命运,受到资本市场的追捧。蜜雪集团上市当日跳涨43.21%,霸王茶姬登陆美股首日涨15.86%。



外卖大战战火重燃,沉寂已久的新茶饮展开了新一轮狂欢。茶咖品类因客单价低、复购频次高,成为平台大力补贴、争夺用户心智的主战场。新茶饮品牌也成了外卖大战的第一波赢家,业绩和股价双双飞升。

往昔扎堆涌现、各领风骚的新消费品牌们,历经市场洗牌后纷纷沉寂,如今能持续领跑、扛起大旗的,似乎只剩新茶饮了。

新茶饮兴起于新消费的黄金年代,历经十余年沉浮,虽一度伴随资本退潮进入调整期,但如今再度站上风口,显示出投资者与消费者对其持续的热情与认可。

而对于正在积极寻求第二增长曲线的海底捞而言,新茶饮显然是张勇更应该押注的赛道。

海底捞目前的副牌基本都属“重餐饮”,成本高回报周期长。但新茶饮毛利率高、模式轻、回本快,一旦成功复制,将成为海底捞业绩增长的重要补充,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另一方面,新茶饮自带流量,与同样善玩流量的海底捞形成合力,进一步强化海底捞“餐饮+社交”的体验属性,增强用户黏性。

事实上,海底捞从2019年开始试水新茶饮,但却一直没有独立品牌,而是作为火锅场景的补充,以“店中店”形式经营。与年销数亿杯的头部品牌相比,海底捞的茶饮业务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在这条已经验证过的道路上,张勇不应该只是“小打小闹”,更应该大刀阔斧地将新茶饮纳入其创业版图。

事实上,海底捞完全具备孵化独立茶饮品牌的能力,它拥有强大的供应链基础、成熟的运营体系和可观的客流基础。

另一边,资本市场也亟需海底捞讲出新故事。比起巅峰时期 4700 亿港元左右的市值高点,当前海底捞市值仅在750亿港元左右徘徊,较高点蒸发近4000亿港元,跌幅逾84%。

作为资本市场的“宠儿”,新茶饮显然能补上海底捞“餐饮生态”叙事的一块重要拼图,助其突破在资本市场长期承压的估值天花板。

B

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海底捞已然错过了自建新茶饮品牌的最佳时间窗口,面对越发内卷的新茶饮赛道,从头打造一个新品牌,意味着高成本、长周期和高风险。

眼下,星巴克出售给海底捞了一个抄近路的机会。

星巴克手握成熟的品牌势能与庞大的线下门店,恰好补上海底捞新茶饮布局的两大短板:无需从零搭建品牌认知,可直接借力星巴克的用户基础;不必重新铺建门店体系,能快速将茶饮业务落地。

更关键的是,星巴克的商业价值远高于新茶饮品牌。即便因经营承压待售,星巴克仍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资产。“第三空间”文化的沉淀增强用户黏性,反哺周边销售,形成不可替代的溢价能力。

若说收购星巴克,同为咖啡品牌的瑞幸似乎更契合,当然资金实力姑且不论。但倘若从底层商业模式与核心来看,或许海底捞,才最懂星巴克。

星巴克的核心从来不只是咖啡,而是由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一手打造的“第三空间”战略。星巴克通过营造友好、舒适的环境,成为用户介于家与办公室之间的“停留点”,进而创造高粘性的客户关系,并借此推动会员消费、周边产品和高毛利饮品销售,星巴克超过一半的收入由会员贡献。



无论是星巴克长期推出的周边,还是今年在中国市场推出的无咖啡因系列,本质上都是对“用户停留时长”的价值挖掘。

海底捞虽以火锅立身,但其商业本质与星巴克高度相似:它们都不是靠“好吃”或“好喝”支撑千亿市值,而是凭借难以复制的“体验差异”——星巴克靠空间文化,海底捞靠极致服务。

而服务的终点,其实也是空间运营的深化。如今的海底捞早已超越“餐厅”的范畴,正主动进化为年轻人线下社交的“杀时间”场所:它推出下午茶、允许桌游、甚至跑到演唱会抢人。

另一方面,海底捞的本土化运营能力,也恰恰是当前星巴克所欠缺的。

在中国咖啡与茶饮市场陷入贴身肉搏的今天,价格战、高频上新、IP联名几乎成为标配。星巴克虽努力跟进,却始终在本土化创新节奏上透出几分“水土不服”。

海底捞深谙中国市场玩法,从社交媒体互动到跨界联名推新,反应速度远超外资团队。星巴克可借助其体系摆脱“节奏滞后”,真正实现“全球品牌,本地操作”。

眼下,星巴克在中国辛苦构建的“第三空间”护城河正在遭遇剧烈冲击。

本土咖啡与茶饮品牌快速崛起,它们不仅更懂本地营销、更快上新迭代,也在迅速学习打造线下社交场景。曾经凭借强势品牌效应,星巴克能够以较低租金占据商场一楼最佳点位,如今这一议价能力正明显衰减,甚至屡有“星巴克遭商场清退”的传闻流出,星巴克开店成本越来越高。

海底捞与星巴克的双品牌组合,无疑将极大增强在商业地产领域的谈判话语权。长期租约、优势点位、租金优惠将更易达成,未来甚至可实现双品牌动线设计,形成引流闭环。

对于星巴克而言,需要的不是另一个咖啡运营商或财大气粗的投资机构,而是一个真正理解“空间商业”的同行者。海底捞或许不懂咖啡,但它比任何人都知道:如何让用户愿意停下来,并高高兴兴地为此付费。

C

尽管海底捞与星巴克的结合颇具想象空间,但真要达成这笔交易,仍面临诸多难题。

从交易规模上看,这注定是一宗“蛇吞象”式的收购。市场普遍预计,星巴克中国业务的估值在50亿至60亿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358亿至430亿元)。而海底捞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7亿元。

这意味着想要完成收购,海底捞必须引入财务投资者共同发起交易。但现实条件并不乐观,近年来消费赛道热度降温,此前已有多个知名饮品和餐饮品牌寻求融资或出售,主流投资机构已被“多次叩门”,资源消耗较大。海底捞能否在短期内组建一个有实力、又愿意共同出价的收购联盟。

即便资金难题得以解决,分散的股权结构也将影响决策效率。根据星巴克目前释放的方案,其计划出售的中国业务约70%股权,需由多家买家分摊,且单一买家持股比例不得超过 30%。这意味着,若海底捞联合财团接手,将形成更为复杂的股权格局,多方股东的利益诉求难以统一,战略决策效率必然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即便海底捞能凑足“聘礼”,星巴克方面是否愿意接受这桩“联姻”也要打上一个问号。

星巴克对自身品牌主权的掌控,几乎堵死了与产业买家合作的可能。



星巴克管理层多次强调,在出售中国业务多数股权的同时,希望保留相当比例股权并维持品牌主导权。

显然星巴克是“既要又要”,既要通过出售股权实现资产优化,又要牢牢攥住品牌主导权;既要引入外部资金和资源,又要避免自身经营被干预。

由此不难推断其理想的合作对象,是“不插手经营、只提供支持”的财务投资者,且必须确保没有单一股东能完全掌控业务。

比起星巴克的“既要又要”,麦当劳完全让出了中国区的经营权,成为最常被引用的国际品牌本土化的成功案例。2017年,中信资本联合凯雷集团收购麦当劳中国80%股权,并将其改名为“金拱门”。收购后,麦当劳中国门店数从2500家激增至逾6800家,并推出了粥、油条等本土化产品。

对于凯雷、KKR和中信等资本巨头而言,其核心诉求是财务回报,通常不追求深度运营干预,而是通过优化成本、提升效率、推动规模扩张,在3-7年的投资周期后寻求上市或并购退出。

因此,即便麦当劳本土化也曾产生过市场争议,其品牌内核、产品标准与全球供应链并未发生根本动摇,如今麦当劳拿回部分股权,重新深度参与中国市场运营。

对星巴克这样一个重视品牌资产和全球一致性的公司而言,卖给财务投资者是“可退出的暂时托管”,而卖给产业买家则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即便海底捞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战略眼光,星巴克也未必愿意冒险接受。在这场交易中,意愿问题或许比资金问题更难解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全网散户帮上海爷叔坐庄 上海爷... 寒武纪涨一千咱不管,但爷叔的股票必须涨一块!在A股,兄弟们有事是真上啊。不像一些大佬,看到大哥摇了1...
协鑫科技拟募资逾50亿港元 将... 中经记者 张英英 吴可仲 北京报道9月16日,协鑫科技(03800.HK)发布公告,宣布与具有中东主...
苏富比佣金暴跌近20%,奢侈品...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18日,苏富比报告称,由于拍卖会上奢侈品和艺术品的销售额减少,去年佣金和费用收...
“甩手掌柜”内幕交易被罚,“胡... 并购“专业户”上半年营收、利润双双下滑。作者 | 林月枝编辑丨于婞来源 | 野马财经时隔四个多月,“...
刚谈完就锁喉英伟达:中国抢过美... 9月15日,中美马德里会谈结束。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表示,(中美马德里会谈)双方就以合作方式妥...
英特尔暴拉,AMD走低,美股半... 9月18日,美股 半导体 股盘前走势分化,英特尔暴拉,一度涨超33%,此前英伟达宣布50亿美元入股英...
9月18日沪深两市强势个股与概... 一、强势个股截至9月18日收盘,上证综指下跌1.15%,收于3831.66点,深证成指下跌1.06%...
长城证券起诉“僵尸”三九胃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牛钰9月16日,长城证券股份有...
多家光伏企业竞逐储能赛道,通威... 微成都报道近期,光伏巨头冲入储能赛道的消息不断。今日,据上海证券报,有爆料称隆基绿能(601012....
不投标!不比稿!为何那么多品牌... “当服务的客户拿刀捅自己时,华与华在旁边起哄助威”“收着6000万元的咨询费,华与华就教西贝用这套话...
6.3亿资金抢筹和而泰,机构狂... 9月18日,上证指数下跌1.15%,深证成指下跌1.06%,创业板指下跌1.64%。盘后龙虎榜数据显...
*ST宇顺董事长首度回应大股东... 在*ST宇顺(002289.SZ)33.5亿元收购数据中心的重大资产重组距离成功只差临门一脚之际,这...
北京企业必看!EDI经营许可证... 计划在北京开展电商平台、众筹、网络约车等在线交易业务?您很可能需要办理一项关键资质——EDI许可证。...
安徽国资入主神剑股份后人事调整... 9月17日,神剑股份(002361)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董事长兼总经理刘志坚辞职报告、董事汪志宏辞职...
继中信证券31亿元卖单之后,多... 9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831.66点,跌1.15%;深证成指报13...
毛利率七年“俯冲”60个百分点...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一家曾因宣称“国内阳痿患者1.4...
机构策略丨长江证券:美联储货币... 北京时间9月18日凌晨,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到4.00%至4.25%之间,...
A股为何跳水? 文/李悦 当地时间9月17日,美联储最新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
上海紫园百亿争夺战再开庭:最惨... 亲情敌不过利益?作者 | 赵普 高岩编辑丨于婞来源 | 野马财经位于上海市松江区外青松公路9258号...
银保趸交大爆发!五大上市险企半... 2025年的人身险市场,银保渠道的热度堪称“一枝独秀”。 从二季度起,银保新单保费便开启攀升模式,到...
继中信证券31亿元卖单之后,多... 9月18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报3831.66点,跌1.15%;深证成指报13...
一场普通的体育比赛,为何被费尽...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育产业生态圈 (ID:ECO-SPORTS),作者:ECO氪体,原文标题:《一...
毛利率七年“俯冲”60个百分点...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张斯文 于娜 北京报道一家曾因宣称“国内阳痿患者1.4...
中信建投:以普惠为光,践行“金... 编者按: 时代之笔擘画新章,金融活水润泽实体。在金融“五篇大文章”铺就的壮阔画卷中,证券业正以创新之...
禾赛:全球市值最高的激光雷达企... 近日,全球激光雷达赛道再迎重磅消息——禾赛-W(2525.HK)正式以“美股+港股”双重主要上市身份...
一组海报看我国体育服务贸易增长... 693.42亿元、577.66亿元……近日,《2024中国体育服务贸易发展报告》发布数据显示,202...
恒大“债主”心酸事:核心资产股... 近日,南通三建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A股上市公司精艺股份(002295.SZ)7518.47万股,被摆...
AI Agent群雄逐鹿本地生... 人工智能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各行各业,其中AI智能体(AI Agent)作为具备自主规划、工具...
CreditSights亚洲策... 南方财经记者 施诗、李依农据新华社报道,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17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宣布将联...
蔡依林回应为何长期自律:长了皮... 搜狐娱乐讯 近日,蔡依林因分享自己“晚上9点半就乖乖上床睡觉”的好习惯,被网友封为“大人界巧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