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九月,一线城市的楼市刺激政策又来了,但很多人迷惑,全国楼市松绑潮下,成都、西安等二线城市已全面取消限购,唯独京沪深仍“留一手”—— 北京仅放开五环外、深圳核心区未动、上海限外环内,为何一线城市不敢彻底松绑?
今天这篇文章,就结合最近一线城市的政策松动简要分析。
今年有一个现象,那就是 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频率数量急剧下降。
背后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当前全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呈现全面松绑趋势,成都、西安、杭州等二线城市已全面取消限购,购房不受户籍或社保年限约束。
信贷与首付优化,首套房贷利率降至3.8%,创近10年最低水平;公积金贷款额度提升,北京最高可贷120万元(较去年增加30万元),有些地方甚至试点“房贷年龄延长至80岁”政策。
税费减免力度也空前,140平方米以下住房契税优惠比例提高至1%,北上广深第二套房也纳入优惠范围;满两年住房交易免征增值税。
仍留有相当空间的,只剩下京沪深三个一线城市了。
下半年以来,三个一线城市的松绑步子加快。7月份,北京取消了“认房又认贷”政策,首套房贷款利率降至3.8%,创历史新低。购房资格审核时间从原来的5个工作日缩短至24小时内完成,极大提升了交易效率。8月8日晚间,北京住房限购政策再次调整,对符合本市商品住房购买条件的居民家庭,在五环外购买商品住房不限套数。同时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支持力度。
深圳于8月中旬推出“人才安居工程”,对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购房给予20~50万元补贴,同时取消了部分区域的限购政策。9月5日,深圳楼市又抛出重磅政策——深圳市罗湖等六个区,对深户及有1年社保的购房者,彻底取消限购;即便是无社保的非户籍人口,也可以购买两套。盐田、大鹏更是彻底取消限购,仅保留福田、南山、宝安新安街道为核心限购区。
尽管深圳依旧是部分区域放开限购,核心区域仍然维持较为严格的限购政策,但这种“剥洋葱”式的松绑方式,给市场留下了终将全部松绑的期待。
上海也正在逐步退出限购,8月25日,上海市住建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优化调整本市房地产政策措施的通知》,推出包括调减住房限购、优化住房公积金、优化个人住房信贷以及完善个人住房房产税等政策。其中在松绑限购方面,沪籍居民家庭和沪籍成年单身人士,在外环外购买住房不限套数;在外环内限购2套住房。
非沪籍居民家庭和非沪籍成年单身人士,自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1年及以上的,在外环外购买住房不限套数;自购房之日前在本市连续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所得税满3年及以上的,在外环内限购1套住房。
9月19日,上海又发布楼市房产税新政,对上海个人住房房产税试点有关政策优化调整,规定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三年并在本市工作生活的购房人,以及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在新购家庭首套住房时可暂免征收房产税。
从三大一线城市的政策来看,既积极稳妥释放利好,又把握住一定限度,继续“ 挤牙膏”,和大家预期的全面放开存在差距。
很多人不理解,为啥不快速地全面放开呢?
要理解这一点,可以先看看9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的房价数据。
从更能真实反映房价的二手房数据来看,二手房价格环比、同比、累计同比三项指标全面下跌,70城中只有长春一个城市环比是涨的,其余69城市都在水下。北京更是以 1.2%跌幅领跌全国,已经连续2个月月环比超过-1%。
另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城市分化明显,一线和核心二线城市抗跌性稍强,三、四线城市压力更大。 这可以从房价同比数据中看出,北京、上海、深圳三大一线分别同比下跌了3.1%、2.6%、1.9%,率先全部放开的广州反而下跌了6.2%,这属于异类;二、三线城市中,下跌超过5个点的达到了40个,累计跌幅较大的城市包括唐山、秦皇岛、温州、蚌埠等,都是三线城市,也早已经全面放开限购。
这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像北京这样渐进式的五环外取消限购作用不大,最多是让一些刚需加快进场,但并不会带来太多的增量。同时一线城市加速下跌,之前政策刺激反弹的那部分在加速回归,典型的是广州,去年8月到现在房价不升反降,市场的繁荣也多是以价换量。
另一个是当前市场情况下,即使是京沪深立马全面取消限购,也只能影响曲线的短程走势,不能缩短周期,更不会改变趋势。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一线城市与二线、三线城市的本质差异。京沪深作为人口净流入核心城市、全国楼市“风向标”,若彻底放开限购,可能引发短期投机性购房,反而加剧后期市场波动——2015年深圳限购松绑后房价短期暴涨30%,随后回调的教训仍需警惕。
一个很多人忽略的变化是,决策层对房地产的态度正在改变。7月底政治局会议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近年来首次未提及“房地产”,这被很多房地产观察人士认为是一个重大拐点,即房地产在政策决策体系中淡出,在经济体系中正式成为配角。这也意味着从决策层的角度,已经放弃了通过大放水刺激楼市回暖的想法,更不太可能通过立马对京沪深松绑来刺激楼市了。
另外还可以从最近一年所有的经济会议对房地产的态度来分析,但凡提到房地产,都会紧跟着“ 止跌回稳”这四个字。 所以,当前的重点是“稳”,而非“增”。
看懂了这一点,对接下来的房地产走向就会有一个更明确的预期,现阶段,能稳住就算很不错了,不会也不能下猛药,转而用更多的温补之药,通过改善经济基本面来慢慢恢复。
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也认为,过去三年我国曾实施多轮地产新政,也产生过脉冲式影响,但持续时长有限。从各国经验看,总量性政策而非结构性政策、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的调整才是扭转地产的关键。尤其是当整体物价持续处于低位及负增长时期,超常规政策成为必要。
所以接下来,京沪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会继续出台相应松绑措施,如上海目前是一线城市中唯一不能提取公积金付首付同时申请贷款的城市,政策有可能做一些补丁;又如最近外媒报道政府会考虑通过央企来收购存量商品房等,都可能逐步推出,既托住了房地产继续下跌的势头,又能以时间换空间,等待经济基本面的复苏。
当前正值房地产传统销售的“金九银十”期,遥想去年的今日,股市和楼市政策大促,但从结果来看,股市依旧走得轰轰烈烈,但楼市却火了几个月之后,重新进入下行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