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译丛编译的此报告(译自国际能源署2025年7月报告),聚焦全球关键矿产供需格局、地缘博弈及市场矛盾,提出破局路径,为行业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全球关键矿产供需格局剧变,需求爆发与供应集中并存。需求端,能源转型驱动需求激增,2024年锂需求同比增近30%,远超2010年代年均10%增速,电动汽车与储能是核心动力;现行政策下,2040年锂、石墨、稀土需求将分别增4.7倍、2.2倍、1.6倍,电动汽车电池将消耗全球60%锂、40%镍和钴。供应端呈“两极分化”,中国、印尼、刚果(金)主导供应,2024年锂价较峰值暴跌80%,但供应链集中度加剧,前三大生产国在铜、锂等矿产精炼环节平均市占率达86%,中国控制70%以上锂、石墨、钴精炼产能及97%稀土精炼产能,印尼占45%镍精炼产能。同时,2024年全球关键矿产开采投资增速降至5%,勘探支出停滞,IEA警告2035年铜或面临30%缺口,锂2030年代可能短缺。
地缘政治重塑资源秩序,供应链博弈加剧。各国加速构建矿产安全体系,美国简化许可流程、澳大利亚设专项基金、欧盟通过《关键原材料法案》,“矿产安全伙伴关系”(MSP)推动国际协作。中国通过出口管制(如2024 - 2025年先后限制锑、镓、锗等出口)、扩大精炼产能巩固优势,在19种战略矿产精炼领域占70%份额。供应多元化受阻,2020 - 2024年中国贡献70% - 80%铜、锂供应增长,印尼占90%镍增长,镍、钴前三大生产国市占率分别升至80%、90%。出口管制与关税措施叠加,中国出口限制推高铋价(2025年3月涨90%),刚果(金)暂停钴出口致钴价暴涨67%,美国、加拿大对中国相关产品加征关税,矿产外交与溯源体系建设成为各国保障供应链的重要手段。
市场结构性矛盾突出,成本与环保压力制约发展。新兴生产国矿产开采运营成本高,非主导国初始资本支出比最大生产国高1.5倍,且ESG优势未获市场充分认可;2024年矿产价格下跌削弱多元化项目可行性,部分企业停产,制约替代供应增长。此外,能源转型与环境压力矛盾显现,传统矿产生产高能耗、高排放,而绿色生产工艺推广需突破技术与成本瓶颈。
破局需政策创新与技术突破。政策上,需创新市场化机制,如建立认证体系实现矿产差异化定价,为负责任生产商提供溢价;加大公共财政支持早期高风险项目,降低投资风险。技术上,推广采矿、精炼、回收新技术,如离子吸附型粘土矿床开发降稀土生产能耗、直接提锂(DLE)技术增锂供应、AI勘探降60%钻井成本,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供应能力、优化生产流程,推动供应链多元化与可持续发展。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