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一辆摩托车,是诞生于1885年的德国。
我国的摩托车工业起步较晚,最早可以追溯到1951年,由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仿制德国摩托车,成功生产井冈山牌摩托车开始。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摩托车制造业发展迅速。到1993年,中国摩托车产量就超过了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一。2000年,我国摩托车出口数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摩托出口第一大国。
但是,从单一摩托车品牌的销量来看,国产的摩托车品牌,与全球顶级的摩托车品牌相比,还有非常巨大的差距。
《2024年中国摩托车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第一大的摩托车品牌是本田。2024年全球摩托车销量为5600多万辆,本田一个品牌的摩托车,市场占比就达到了26.6%。
而中国销量第一位的品牌是广东江门市,大长江集团旗下的豪爵摩托。其同期的全球市场占比为3.6%,不到本田销量的1/7。
除了本田外,入围全球摩托车2024年度销量TOP3的品牌,还有印度的英雄(市场份额9.6%)和日本的雅马哈(8.1%)。而隆鑫(2.2%)、铃木(2.1%)和宗申(1.6%),也都入围了全球10强。
2024年全球摩托车销量10强,市场份额占比图如下:
从摩托车品牌全球销量来看,本田以26.6%的市场份额占比,可以说是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相比之下,豪爵、隆鑫、宗申等国产摩托品牌,与之差距要大的多。
那么这个差距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呢?经过调研之后,我们可以找出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本田品牌知名度高
本田摩托品牌(Honda motorcycle),于1948年创建于日本。经过70多年的发展,再加上兄弟品牌本田汽车影响力的加持,为其积累了强大的技术基础和品牌知名度。
相比之下,国内的摩托车品牌起步较晚。例如,豪爵摩托所属的大长江集团创建于1992年,重庆的宗申摩托创建于1992年,隆鑫则是创建于1993年。
并且国内摩托车企业体量都比较小,不像本田、铃木、宝马等品牌一样兼做汽车业务,影响力要小的多。
其二,国际化起步早
日本是一个地狭多山的岛国,国内消费市场有限。所以日本的摩托品牌,一直以来都极为重视国际化。
本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全球第二大的印度英雄摩托,就是在1984年与本田合资创建的,现在收回了股权发展为独立品牌。国内也有本田合资的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等厂商,这些合资厂商生产的摩托车,都是悬挂Honda品牌销售。
相比之下,我国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摩托车消费市场,国内摩企靠国内市场就可以活的很滋润。早期的出口也基本都是代工的日本摩托品牌,自身品牌出海较晚。
其三,产品体系齐全
国内摩托车品牌很难媲美本田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大部分都生产小排量的摩托车产品,150cc以下的居大多数。目前,在大排量摩托车方面,仅春风动力、钱江、长城灵魂等才开始崭露头角。
本田摩托的全系类产品都很强,不仅在小排量摩托车被大家熟知。在以大排量摩托车消费为主的美国市场,2024年度本田摩托车的市场占有率为20%,力压美国哈雷品牌的19.9%,居美国市场第一位。
其四,占据了核心市场
全球摩托车消费市场以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为主,欧美主要是成熟的大排量摩托车市场,但整体体量并不大。
其中,亚洲市场摩托销量占据了全球85%的份额。亚洲市场又以中国、印度和东南亚,三大市场为核心。本田摩托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都是销量第一位的品牌。在国内市场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的销量,都能进入行业前10强。
相比之下,国内的摩托车品牌在东南亚、印度市场市场份额远不本田。而出口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新兴国家市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本田摩托,能够在全球销量上断崖式领先我国的摩托品牌,也是在意料之内的。
对于我国的摩托品牌来说,与本田摩托在东南亚、印度等市场,已经形成的巨大的品牌认可度、销售渠道、市场份额等方面的差距,想要在短期内追上是不现实的。
我国摩企未来实现破局的方向,主要应该集中在日趋兴起的潜力巨大的非洲市场,以及在摩托车电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尝试实现换道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