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金融强国崛起,双支柱战略显威力,挑战美元霸主地位
创始人
2025-10-05 00:17:41

2025年4月的一个清晨,上海陆家嘴,金融男们还在咖啡店门口排队,手机屏幕上刷着一条突发消息:人民币跨境支付总量突破历史新高,美元的占比下滑到62%,比起去年同月又掉了1个百分点,有人嗤之以鼻,也有人开始琢磨,是不是要换点人民币资产压压惊。

一位做外贸的小老板,姓林,在群里发了句牢骚,美元好像不香了,客户竟然主动提人民币结算,前两年还死活不肯,这种细微的变化,不会是风向标吧。

接下来几天,网络论坛和财经自媒体一阵热议,各种标题党上天入地——“人民币要取代美元了吗”“金融双支柱崛起,世界格局大变”。但点进去看,数据并不总是好看,人民币国际结算占比刚到3.5%,远不及欧元,更别说美元的铁王座,有人冷嘲热讽,说这点增量根本掀不起水花。

这个时候,监管层的动作开始频繁——5月10日,证监会发布新规,外资机构可直接在沪深买卖A股,媒体解读为“史上最大松绑”。朋友圈里有人调侃,这下“洋大人”要来割韭菜了,更多的人却在算,人民币资产到底香不香。

5月中旬,广州塔下的咖啡馆里,几个做跨境支付的小哥自发聚在一起交换信息,“你知道吗,东南亚客户用人民币结算的订单翻了两倍”,有人半信半疑,也有人直接拿手机翻出后台数据,订单截图、结算流水,真金白银地砸在桌上,现场气氛比财经新闻里那些空洞口号来的实在多了。

再往后,6月1日,国家外汇局公布一组看起来“脏兮兮”的数据,2025年前五月,外资净流入中国债券市场同比上涨12%,但细看分布,70%的钱流向了短期国债,长期资金依然谨慎,记者问“为啥不敢长线持有”,一个外资基金经理摊手回答,“规则没写死,信心没那么快建立”。

同月下旬,深圳一场行业沙龙,有人突然提问,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到底在哪儿。台下有人插嘴:是缺乏锚定资产,还是流动性问题?有人反驳:最核心还是信任,美元之所以稳,是因为全球都认它,石油、黄金都得用它做结算,人民币目前还缺“超级锚”,没能让全球机构死心塌地地屯货。

7月,阿根廷传来消息,央行宣布与中国续签本币互换协议,人民币结算规模扩大了三成。有人在微博上调侃,拉美兄弟这波“救场”够意思,不过话音刚落,隔壁的智利总统又发声明,“我们还是要以美元为主”,一冷一热,真实得像生活本身,既有希望,也有反复。

8月中旬,香港金管局召开例会,强调要加强与内地跨境金融合作,一位与会官员私下说,“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资本市场开放更像‘磨刀’——急不得”,这句话后来被某财经博主引用,还成了流行语。

时间推到9月,A股市场波动剧烈,有人怀疑是不是外资“割韭菜”跑路了,数据一查,发现外资流出其实有限,更多是国内机构在自我博弈。有人,外资不敢大举进场,是怕政策变脸,也怕信息不对称,毕竟这年头谁都怕踩雷。

很多人都在等一个节点,等人民币在全球市场上能站稳脚跟,不用再看美元的脸色。有人说关键是“用得出去”,有人说核心是“让人信”。但回头看这一年,人民币的国际化和资本市场的对外开放,的确像两个轮子,彼此拉扯又互相助力,谁都离不开谁。

事情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表面上看是金融“技术活”,背地里却是心理战。谁都知道信用这玩意儿不是一夜之间建立的,哪怕官方喊了十年“人民币国际化”,实际用起来还经常磕磕碰碰,像个新司机在练手,一路上既有老司机带路,也有新司机频繁踩刹车。

10月末,上海虹桥机场候机厅,一对中年夫妇准备出国旅游,丈夫问:“这次能直接刷人民币吗?”妻子摇头,“还得换点美元,保险。”这一问一答,比任何数据都真实——愿意用人民币的人多了,但真把美元扔掉,还是得再等等。

换个角度,资本市场的开放并非单向度的“开门放水”,背后是规则博弈。监管层时紧时松,投资人小心翼翼地试水,互相试探,像跳双人舞,不是谁都能跟上拍子。市场透明度、政策稳定性、金融工具多样性,这些老生常谈的问题,2025年依然在反复被提及,没人敢拍胸脯说“我们啥都准备好了”。

另有一个点,大家都明白,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开放,不只是争个“世界老大”的虚名,更关乎普通人的切身利益。你能不能在全球买到靠谱资产,你家孩子的养老金能不能分散投资风险,你出国旅游是不是还得被美元汇率“薅一层皮”,这些琐事,才是真正的风向标。

一位基层银行柜员说得很直白,“现在客户来换汇,问的比以前多了,不是光问美元,也问人民币能不能直接用。”这一变化,比宏大叙事更能说明问题,毕竟金融体系的稳定活跃,从来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是一笔笔交易、一张张结算单,一点点“磨”出来的。

年终盘点,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市场开放,像一场马拉松,冲刺的号角已经吹响,但终点线还远着。美元的王座并没一夜塌方,人民币也没一夜崛起,热闹是有的,波折更多。

怎么说呢,这场“双支柱”博弈还在继续,谁都想抢先一步,但情绪从不买账,市场的答案永远比预设复杂。2026年会不会有新变局?没人能拍板,只能走着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锋行链盟】2025年8月中国... 深度解读《锋行链盟新质生产力政策汇编(8月刊)》 一、国家政策导向:系统性布局新质生产力 金融赋...
大佬连续三日追买这2家中国公司... 华尔街明星基金经理“木头姐”凯茜·伍德(CathieWood)的方舟投资管理公司(ArkInvest...
交易商协会:对天津滨海农商行、... 【大河财立方消息】9月30日,中国银行间交易商协会发布自律处分信息,涉及上海钉铃、天津滨海农商行、广...
原创 中... 2025年4月的一个清晨,上海陆家嘴,金融男们还在咖啡店门口排队,手机屏幕上刷着一条突发消息:人民币...
春秋航空回应“明年拟赴港上市”... 春秋航空回应拟赴港上市的传闻。据彭博社10月3日报道,中国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601021.SH...
春秋航空回应“明年拟赴港上市”... 春秋航空回应拟赴港上市的传闻。据彭博社10月3日报道,中国低成本航空公司春秋航空(601021.SH...
没有千年古城墙,却成30城民谣... “文化沙漠”的这顶帽子,深圳曾经戴了多年。在特区成立初期,深圳因“三天一层楼”速度被世界称赞,但与此...
AI眼镜「上头」,成为假期旅游... 「核心提示」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硬件泛滥的今天,AI眼镜怎么才能成为下一个“超级硬件”,而不是沦为新款“...
激素茅冲击A+H上市,市值5年... 记者丨季媛媛 编辑丨张伟贤 刘雪莹曾经凭借生长激素叱咤资本市场的长春高新,在遭遇业绩滑铁卢后,正加速...
激素茅冲击A+H上市,市值5年... 记者丨季媛媛 编辑丨张伟贤 刘雪莹曾经凭借生长激素叱咤资本市场的长春高新,在遭遇业绩滑铁卢后,正加速...
原创 普... 普京对“去美元化”改口,俄罗斯为何在关键时刻临阵退缩? 俄罗斯总统普京日前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
中国股市:为什么股价已经是低位... 股市投资作为一种投资理财方式,那么参加投资的朋友无一例外的都是想在股市中挣到钱,但作为一种“零和游戏...
围绕演员的新博弈:长短剧公司陷... 刚破30亿播放的《盛夏芬德拉》余热还没散,同属马厩制片厂的短剧《一见钟情》又冲上来了,上线一天时间红...
巴菲特投资卡夫亨氏遗憾告终 来源:雪球 尽管巴菲特对卡夫亨氏的投资不算成功,但了解其在这笔投资中所犯的错误,比巴菲特其他成功案例...
一位学古典音乐的投资人:从“我... 30岁的惑,成了40岁的获。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邓双琳编辑|马吉英头图摄影|邓攀如果没见过张野本...
年轻人“整顿”婚车市场:不爱B...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 (ID:finance_ifeng),作者:公司研究院这个国庆,新能...
日本即将迎来首位女首相,人称“... 2025年10月4日,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战胜小泉进次郎,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成为日本...
昔日老将王明俊未能连任总经理,... 红星资本局10月4日消息 近日,南模生物(688265.SH)召开董事会,董事会最终决定,由张春明任...
昔日老将王明俊未能连任总经理,... 红星资本局10月4日消息 近日,南模生物(688265.SH)召开董事会,董事会最终决定,由张春明任...
许知远:中国崛起时,我们和世界... 在中国崛起的时候,我们跟整个世界的沟通语言只有消费的语言。但是在未来,只有依靠新的知识积累、新的情感...
原创 中... 随着中国六代机的飞行视频在网上传播,曾经的“军备竞赛”似乎正在向“技术对抗”演变。在这一背景下,印度...
高市早苗胜出!日本或迎来历史上... 资料图:高市早苗当地时间10月4日,日本前经济安全保障担当大臣高市早苗在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当选自...
“踩雷”哪吒的至信股份IPO,... IPO前夜客户破产。作者|虞灝编辑|刘钦文当你每天驾驶汽车穿梭于城市街道,是否会好奇在这幅“钢筋铁骨...
争夺“抗生素第一股”盟科药业:... 入主的海鲸药业是“白衣骑士”还是“野蛮人”?作者 | 陈宝珠编辑丨于婞来源 | 野马财经围绕盟科药业...
英伟达黄仁勋:AI不会“抢饭碗...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环球网资讯)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0月4日消息,据外媒wi...
4连涨停!603398,实控人... 四连板的*ST沐邦(603398)实控人被立案调查。 9月29日晚,*ST沐邦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
2025-2031全球及中国抗... 2025-2031全球及中国抗沉降HDPE双壁波纹管行业发展模式及未来趋势分析报告 【全新修订】:...
恒道科技答复北交所首轮问询:国... 9月30日,浙江恒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恒道科技,874202.NQ)回复北京证券交易所7月发布的关于...
原创 普... 前言 这几天,普京在瓦尔代会议上的一番话,引起外界热议。有人说他软了,有人说俄罗斯退缩了。但仔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