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消息,针对处理器及AI芯片大厂AMD与人工智能技术领导厂商OpenAI之间的最新交易,AI芯片霸主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进行了评论。
AMD与OpenAI结盟,订单规模或超1000亿美元
AMD与OpenAI于当地时间10月6日共同宣布,双方达成一项6000兆瓦(6吉瓦/6GW)的协议,为OpenAI的下一代AI基础架构提供动力,该基础架构将基于多代AMD Instinct GPU。首批1000兆瓦的AMD Instinct MI450 GPU部署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开始。
据OpenAI高管此前预估,按照目前的电力价格计算,每1吉瓦的人工智能计算能力的部署成本约为500亿美元。这也意味着,该6吉瓦项目的总投资将会高达3000亿美元。
数据显示,服务器在数据中心当中的成本占比超过60%,而在AI芯片在AI服务当中的成本占比则超过70%。也就是说,在这个总投资3000亿美元的项目当中,AMD所获得的芯片订单可能将超过1000亿美元。
作为协议的一部分,OpenAI 将获得多达 1.6 亿股 AMD 股票的认股权证,并根据部署量和 AMD 的股价确定归属里程碑。如果 OpenAI 行使全部授权,其可能会获得 AMD 约 10% 的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9月18日,英伟达宣布将投资50亿美元入股英特尔。同时,英伟达和英特尔还联合宣布将合作开发多代定制数据中心和PC产品,其中包括,在数据中心市场,英特尔将构建由英伟达定制的 x86 CPU,英伟达将会将该X86 CPU集成到其 AI 基础设施平台中并向市场提供;在PC市场,英特尔宣布将构建并向市场提供集成英伟达 RTX GPU 小芯片的 x86 片上系统 (SoC)。
外界普遍认为,英伟达与英特尔达成的合作,会侵蚀AMD在PC和服务器市场,以及AI市场的份额。因此,次AMD与OpenAI的深度结盟,似乎正是为了对抗英特尔与英伟达的联盟。AMD也希望借助于OpenAI的合作,挑战英伟达在AI芯片市场的领导地位。
受该消息影响,AMD 股价10月6日大涨23.71%,在7日上涨了3.83%,8日又继续大涨11.37%,使得该股上周的涨幅累积达到了43%,有望创下自2016年4月以来最好的单周表现,这也拉抬AMD 的市值目前已超过3800亿美元。
对于AMD与OpenAI的交易,黄仁勋在接受CNBC的Squawk Box栏目采访时说:“考虑到他们对下一代产品如此兴奋,这很富有想象力,这是独特和令人惊讶的。我很惊讶他们甚至在建造之前就放弃了公司 10% 的股份(即AMD还没收到实际订单,就给出了认股权)。所以无论如何,我想这很聪明。”
OpenAI的钱从哪里来?黄仁勋:“他们还没有钱”!
需要指出的是,OpenAI在过去12个月内通过风险投资交易虽然筹集了约470亿美元,估值也达到约5000亿美元,但是其自今年以来已经签署了高达约1万亿美元的交易,其中的交易方就包括了AMD、英伟达、甲骨文和CoreWeave等。
比如,今年7月,甲骨文与OpenAI签署3000亿美元的云服务协议,该协议属于总额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计划,软银等机构也参与出资;
今年9月下旬,OpenAI与云计算服务商CoreWeave新达成一项价值 65 亿美元的合作协议。两家公司最初于去年 3 月签署了一份价值 119 亿美元的算力合作协议,又在今年 5 月追加了一份 40 亿美元的协议。至此,OpenAI与CoreWeave签署的合作金额达到了220亿美元;
同样在今年9月下旬,OpenAI 和 英伟达也共同宣布了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意向书。英伟达将向OpenAI 投资高达 1000 亿美元,但是这个1000亿美元主要是支持OpenAI部署至少 10 吉瓦的英伟达系统时使用。黄仁勋在宣布时表示,这相当于 400 万到 500 万个AI GPU。
10月6日,OpenAI与AMD达成的交易当中,6吉瓦的数据中心建设更是将耗资3000亿美元。其中,AMD所获得的芯片订单可能将超过1000亿美元。
此外,芯片制造商博通在上季财报中确认新增一名100亿美元级客户,业界普遍认为该客户正是OpenAI。
显然,对于OpenAI来说,其目前手中的资金完全无法支撑其已经签订的高达约1万亿元的投资。并且,OpenAI与很多企业的交易都属于循环投资的。这也被一些网友形象的调侃为,“左脚踩右脚上天”。
在CNBC的采访当中,黄仁勋表示,英伟达对OpenAI的投资,与 OpenAI 与 AMD 的交易“非常不同”,因为它允许英伟达直接向OpenAI出售产品。
但是,当被问及OpenAI将如何为其与英伟达的交易提供资金时,黄仁勋坦率地表示,“他们(现在)还没有钱。”
“他们将不得不首先通过股权、债务、呈指数级增长的收入来筹集这笔钱,”黄仁勋说。“他们让我们有机会在时机成熟时与其他投资者一起投资。”
高盛也一份最新的报告中指出,OpenAI在2026年的年度运营基础设施成本(包括推理、训练、人员等)约为350亿美元。在这笔支出中,OpenAI自身收入贡献约48%,供应商融资贡献约27%,外部股权/债务融资贡献约25%。
但是,如果将OpenAI已经做出的未来的重大资本承诺纳入考量,将面临很大的风险。其中,与英伟达合作自建数据中心(预计2026年需要约600亿美元资本),以及为“星际之门”(Stargate)项目投入的资金(预计2026年为190亿美元)。
当计入这些未来的巨额资本支出后,高盛测算,OpenAI在2026年一年的总资金需求将从350亿美元飙升至约1140亿美元。此时,OpenAI面对如此庞大的资金支出,对于外部股权/债务融资的依赖度将达到75%,自身的收入贡献比例被稀释至17%,供应商融资贡献比也将降至8%。
显然,一旦OpenAI未来发展不及预期,导致股权/债务融资不顺时,这一系列承诺的巨额交易,面临无法兑现的风险将会急剧上升。
编辑:芯智讯-浪客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