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梳师院
在中国保险行业竞争愈演愈烈的大背景下,阳光保险集团于2025年9月29日郑重发布公告,拟推出一款名为“基业长青”的新一轮员工持股计划。该计划相关议案将于10月22日提交临时股东会进行审议。
这是自2015年首次实施员工持股计划之后,该公司再度借助股权激励手段来强化人才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
战略定位:打造利益共同体
阳光保险此次推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旨在顺应上市后的全新形势,秉持“合法合规、自愿参与、风险自担”的原则,构建起股东、公司和员工三位一体的利益共同体。
此计划特别针对集团及成员公司的核心骨干以及早期入职的老员工,充分彰显了公司对长期服务者和关键人才的重视。参与范围广泛,涵盖了创始团队成员、各级班子成员、管理人员以及业务管理、科技、投资、销售等关键岗位的骨干人员。
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针对司龄设定了差异化标准:原则上要求司龄不少于两年,但对于司龄超过十年的老员工可适当放宽条件;特殊情况下,若有司龄不足两年的优秀人才,需经董事会特批方可纳入。
创新机制:信托持股与长效锁定
在实施模式方面,阳光保险采用了信托计划持股这一创新方式,股份来源呈现多元化特征,包括股东转让、公开市场购买以及公司回购。这种架构不仅确保了持股计划能够得到专业管理,还充分保障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公司特意委托专业信托机构进行资产管理,并签订了详尽的信托合同,明确界定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锁定期设置体现了差异化激励理念:部门级以下员工锁定期为3年、部门级员工为4年、班子成员为5年。
锁定期满之后,每年处置比例不超过25%,如此既保证了激励的长期性,又兼顾了员工的流动性需求。
整个计划的存续期设定为10年,并且可自动延期,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长效激励机制。
历史传承:从3.83%到10%的扩容
阳光保险作为国内首批获准实施员工持股计划的保险机构之一,早在2015年便启动了首次计划,向3688名员工发行了占当时总股本3.83%的股份。
与首次计划相比,新一轮方案将员工持股总量上限提升至公司总股本的10%,单个员工持股比例不超过1%,显著扩大了激励的覆盖范围。
从财务数据来看,这一激励机制成效斐然。2024年上半年,集团总保费收入高达764.6亿元,同比增长12.8%;净利润增长8.6%,达到31.4亿元。良好的业绩表现让持股员工切实享受到了企业发展的红利,形成了“业绩增长 - 回报提升 - 动力增强”的良性循环。
战略价值:从雇员到合伙人的蝶变
阳光保险的员工持股计划,已然跨越了传统薪酬激励的边界,正以一种潜移默化却又深刻的方式重塑着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关系。
公司通过赋予员工股份,实现的不仅仅是物质层面发展成果的共享,更在企业文化的土壤中精心培育着员工的“主人翁”意识。
员工不再仅仅是职场中为生计奔波、为业绩打拼的单纯奋斗者,而是华丽转身成为公司成长征程中的亲密合伙人。这一身份的转变,犹如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人才市场中泛起层层涟漪,对于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具有不可估量的深远意义。
展望未来,随着“基业长青”计划的稳步推进与深入实施,阳光保险有望进一步巩固并强化其在激烈人才竞争中的优势地位。在瞬息万变、波谲云诡的保险市场中,该计划将为公司筑牢人才根基,提供坚如磐石的人才保障,助力公司在市场的浪潮中稳立潮头,破浪前行。
这一具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举措,也充分彰显了中国保险企业在公司治理和人才激励领域的不懈探索与持续创新精神,为行业的发展树立了新的标杆与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