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杨坪
编辑丨巫燕玲
36.9亿元算力大单“不翼而飞”后,“算力黑马”海南华铁(603300.SH)股价不出意外地一字跌停。
国庆节前,海南华铁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公告,主动终止与某神秘客户“杭州X公司”的五年期算力服务协议。而这份3月初披露的巨额订单,曾刺激公司股价连续三日涨停,是其“算力转型”的重要落点。
仅仅七个月时间,巨额订单在没有任何交付的情况下仓促终止,对手方更是连一个完整的身份都未曾透露,仅留下一个“杭州X公司”的符号。
更耐人寻味的是,合同签订前,海南华铁股价已提前异动,知名牛散章建平更是在一季报前“精准”潜伏、二季度高位离场;8月中旬,海南华铁第二大股东胡丹锋也曾计划减持,不过,在上交所的监管函发布之后,胡丹锋的减持未执行便宣告终止。
10月9日,海南华铁被超过三百万手卖单封死跌停板。
真假“算力”大单
故事还得从七个月前开始说起。
今年3月,海南华铁公告,全资子公司海南华铁大黄蜂建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下简称“华铁大黄蜂”)与杭州X公司签署《算力服务协议》,约定华铁大黄蜂向X公司提供算力服务,服务期为5年,合同预计总金额为36.9亿元(含税)。
根据海南华铁预测,上述合同执行后,预计每年将带来约7亿元的收入,显著提升该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024年和2025年上半年,海南华铁的营业收入分别为51.71亿元和28.05亿元,总订单金额约是公司2024年全年收入的七成,2025年上半年收入的1.32倍。
值得关注的是,这笔订单披露前的一个月,海南华铁股价就已经开始出现上涨。其中2月6日至11日,海南华铁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整个二月份,公司股价累计上涨91.75%。3月4日晚间,《算力服务协议》披露后,海南华铁股价再度涨停,3月最大振幅超过 40%,股东户数更是从2024年的4.6万余户,猛增至2025年中报时的22.4万余户。
期间,海南华铁的股价也曾遭市场质疑出现跌停,公司还通过互动平台回应称合同正常履行,否认订单取消传闻。
但不久后,这番回复却惨遭打脸。
根据最新披露的终止公告,上述合同签订以来的7个月时间内,从始至终处于“零交付、零成本、零履行”状态。
海南华铁在公告中称,原协议尚未履行且与X公司无其他正在履行的算力协议,因此未产生实际采购成本或资本性支出,亦未进行设备交付验收,未对公司当期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产生任何实质性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前披露的《算力服务协议》中,双方明确约定,因X公司擅自解除该协议或订单的,华铁大黄蜂有权要求对方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违约金不足以弥补损失的,X公司应予补足。如本协议履行存在特殊情况的,经华铁大黄蜂同意,双方可另行协商确认。
但在最新的终止公告中,却未涉及任何与违约金相关的内容,也没有对“特殊情况”做出任何解释。并且,直到合同解除,海南华铁都未曾透露公司的签单对象是谁,这也让投资者对订单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这可能就是一份框架协议,不是具备刚性履约义务的实质性合同。如果只是框架协议,上市公司在进行信披的时候,是不是应该说清楚?现在的情况是否涉及蹭热点或者内幕交易?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明确的。”华南一名资深的投资者对记者说道。
新证券法明确规定,“除依法需要披露的信息之外,信息披露义务人可以自愿披露与投资者作出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有关的信息,但不得与依法披露的信息相冲突,不得误导投资者。”
泽浩资本合伙人曹刚也对记者指出:“上市公司签订巨额合同,应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让投资者了解履约进度与风险,不应该直到解约才出一纸公告,这对投资者非常不负责任。另外,36.9 亿元的合同金额巨大,但最终却无缘由终止,这可能也反映出公司风控不健全,公司治理存在缺陷等问题。”
订单终止的公告发布当晚,上交所火速下发《监管工作函》,直指“重大合同终止相关事项”,监管对象覆盖海南华铁上市公司本身及全体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要求公司就订单签署、终止的细节及信息披露合规性作出说明。
不过,截至目前,海南华铁尚未对监管函做出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多次致电公司证券部联络热线,均显示电话已关机。
蹭热点常客
事实上,从海南华铁过往的表现来看,公司不时有“蹭热点”举动。
公开资料显示,海南华铁前身为 “华铁应急”,原主营业务为建筑支护设备租赁、高空作业平台及地下维修维护设备等各类工程设备租赁与服务。
但最近几年来,公司一直处于增收不增利的状态,主业略显疲态。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4年,该公司营业收入从26.07亿元增长到51.71亿元,但同期净利为4.98亿元、6.40亿元、8.01亿元、6.05亿元,业绩波动明显。
期间,公司也四处寻找破局之法,曾接连布局低空经济、RWA资产代币化、算力租赁等热点领域,但这些业务似乎都难见起色。
2024年5月,海南华铁正式宣布跨界算力赛道。据公告,其拟投资10亿元开展智能算力业务,通过向客户提供GPU级的高端算力资源租赁及增值技术服务取得收益。
随后,公司屡屡对外宣告获得大单。早在去年5月,海南华铁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时,就曾披露两笔算力订单,金额分别为2.28亿元、1173万元。截至今年3月末,海南华铁表示其累计签订算力服务金额已达66.7亿元(其中X公司的36.9亿元订单贡献了约55%);截至6月末,其累计交付算力资产超14亿元。
但从财报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算力业务收入1.28亿元,在主营业务收入中占比仅4.6%。2024年度,其算力实际产生的业务则仅为1200万元。其中,在2024年的年报中,海南华铁分行业披露收入情况时,仅分了“经营租赁及服务”和“加工销售”两类,没有把算力服务业务的相关收入情况单独披露出来。
而眼下,随着36.9亿元巨额订单告吹,海南华铁的算力转型是否如其宣传的那般顺利,在投资者心中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更让投资者不安的是,这场订单“闹剧”中,已有人套现离场。
根据海南华铁的一季报,截至3月底,知名牛散章建平新进其前十大股东名单,以4.23%的持股比例,一举成为第三大股东,当季末参考市值约8.99亿元。
但在公司股价连续上涨后,海南华铁5月13日临时公告显示,章建平持股比例已降至3.58%。而在2025年半年报中,章建平彻底从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消失。
此外,8月中旬公司公告,公司重要股东胡丹锋也表示,因自身资金需求,计划在三个月内,共计减持不超过4423万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2.22%。
不过这场减持并未成行。
10月8日晚间,海南华铁表示,胡丹锋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终止减持计划,转而计划使用其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增持公司股份,合计拟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3,000万元(含)且不超过5,000万元(含)。
SFC
出品丨21财经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丨黎雨桐 实习生丁紫祎
21君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