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10月迎来“开门红”,上证指数更是创出十年新高。
截至10月9日收盘,上证指数收于3933.94点,上涨1.32%,深圳成指和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47%和0.73%。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2.65万亿元,较上一交易日放量4718亿元。上证指数年内涨幅已达17.32%,深证成指与创业板指表现更为强劲,年内涨幅分别为31.79%、52.31%。
金鹰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刚对第一财经表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发展期,建议可围绕“十五五”规划和三季报重点挖掘景气赛道,科技成长方向仍具有估值弹性。
“目前市场处在牛市第二阶段的判断没有发生变化,增量资金持续流入的态势没有发生变化,是驱动市场稳健上行的关键力量。”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表示。
A股持续回暖,公募基金发行也在加速。仅10月9日当天,就有23只新基金集中启动募集,还有80余只产品处于发行中或定档发行,其中不乏闫思倩、金梓才等多位绩优基金经理掌舵的新作,为市场注入更多期待。
未来重点关注“十五五”规划
10月9日,国庆、中秋假期后的首个交易日,A股不仅三大指数悉数收涨,上证指数更是一举突破3900点,创2015年8月以来的新高。市场成交额连续36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盘面上,市场热点轮番活跃,有色金属、核电板块上演涨停潮。核电板块中,永鼎股份(600105.SH)、安泰科技(000969.SZ)等十余只股涨停,合锻智能(603011.SH)实现8天4板;有色金属板块全天走强,精艺股份(002295.SZ)6天5板,江西铜业(600362.SH)、河钢资源(000923.SZ)、白银有色(601212.SH)等十余只股涨停。
拉长时间看,今年6月下旬开始,A股启动了新一轮行情,沪指接连突破重要指数关口,多位券商首席均看好A股节后走势。中金公司研究部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表示,国庆、中秋长假前后,全球人工智能(AI)产业进展密集发布、国内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暖,叠加节后“十五五”规划政策预期,A股有望延续稳健表现。
华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郑小霞认为,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球主要经济体权益市场普涨,节后市场预计维持震荡上涨。
永赢基金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表示:“目前A股仍处于相对低位,伴随国内AI、创新药、机器人等明确的产业趋势及中美关系阶段性缓和,预计市场中期风险偏好存在支撑。”
步入四季度,市场将迎来政策窗口密集期与三季报业绩验证期,多位受访人士指出,四季度政策预期整体积极,国内将进入“十五五”规划的政策导入期,其间重点的产业规划将有望为市场提供新的主题投资机会。
张夏表示,A股10月将延续9月趋势,保持震荡上行且低斜率的走势,“10月下旬将会召开四中全会,四中全会将提出的‘十五五’规划,成为市场预期和交易的重要方向,重要规划的提出也使得市场风险偏好在10月有望维持高位”。
外资对中国市场兴趣浓厚
对于四季度的具体配置方向,券商依然普遍看好AI算力、半导体、“反内卷”相关题材。
张夏表示,四中全会和三季报成为10月的关键看点,无论是从政策预期、增量资金正反馈机制还是三季报业绩预期来看,以AI算力及应用、半导体自主可控、固态电池、商业航天、可控核聚变为代表的赛道都依然是当前的重点。
“稳健投资者可以继续以高质量成长策略进行应对,重点关注500质量成长、300质量成长。”张夏说。
李求索建议关注四大方向:第一,AI算力和机器人等相关产业链;第二,创新药、消费电子、电池和有色金属等行业;第三,工程机械、电网设备、养殖业与饲料等行业;第四,“十五五”相关领域。
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相关投研人士对第一财经分析称,经历9月以来的震荡整固后,随着拥挤度压力缓解、三季报交易再次为景气主线凝聚共识、10月密集重磅会议提振预期,新一轮上行动能正在蓄势,10月市场中枢有望再上台阶。
在结构把握上,该投研人士建议仍是以景气和产业趋势为核心,重视三季报景气线索、“十五五”规划受益行业,包括创新药、AI(算力、游戏)、军工、电池、“反内卷”。其中,此前阅兵催化带来的过热情绪已得到较为充分的消化,当前军工产业链各方向拥挤度已降至低位,可以寻找细分方向布局。
此外,今年以来,外资机构频频表达对中国市场的看好。据瑞银观察,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兴趣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
“过去一个月,我们在美国和亚洲开展多次路演,与投资目标不同的投资者进行交流。总体而言,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浓厚,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同我们对市场更乐观的展望。”瑞银投资银行中国股票策略研究主管王宗豪说。
据瑞银观察,“反内卷”是大多数会议讨论的重点话题,投资者也对中国的AI技术发展和资本回报感兴趣。“投资者感兴趣的行业也扩大到互联网和消费之外,我们超配A股TMT和券商的观点也吸引了较多投资者。”王宗豪认为,全球资金进一步流入中国股市的机会依然存在。
节后新基金加速入市
基金发行的步伐也在加快。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新基金发行数量同比已接近翻倍,募集额则激增九成,七成权益新基金预设募集期,更是不超过20天。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全市场共有53只基金产品(只计算初始基金,下同)正在发行,最晚募集截止日在12月底。仅9日当天,就有23只基金集中启动发行,认购天数从1天到23天不等。
目前,还有51只基金确定在国庆假期后发行,包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在内的权益产品占据绝对主力。
指数型产品延续热度,发行数量占比超过七成,涵盖多只跟踪沪深300、中证A500、中证800等方向的指数增强产品,以及港股通科技、红利低波动、新能源等赛道的产品。
主动权益类基金同样亮点纷呈,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挂帅的新品引发关注。如10月9日开售的鹏华制造升级,由基金经理闫思倩拟管理,她在管的鹏华碳中和主题A,前三季度累计回报率达到111.79%。
10月16日即将发售的财通品质甄选,则是知名基金经理金梓才时隔两年再度挂帅的新产品。数据显示,他管理的6只主动权益基金产品前三季度的回报均在52%以上,其中财通集成电路产业A达到75.44%。
市场信心的提升,也体现在募集节奏上。从权益产品的计划募集期来看,七成产品预计在20日(含)以内完成募集。随着A股市场持续回暖,基金管理人对后市行情的预期也相对乐观。
此外,计划10月发行的8只债券型基金中,无一只产品为纯债基金,除了财通资管鸿曜90天持有为混合一级债基,其余7只均为混合二级债基。对比来看,9月共有16只混合债基启动募集,这表明含权债基发行提速。
这种情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监管鼓励基金管理人积极布局“固收+”等含权产品;另一方面,“固收+”产品凭借其在震荡市中平衡收益与体验的优势,成为多家公司共同看好的方向。
“当前股债均有机会但波动仍存的行情下,二级债基横跨股债两市,追求攻守兼备,或是投资布局的趁手工具。”有相关布局计划的基金公司人士说。
从前三季度情况来看,A股市场震荡上行,资金入场意愿明显增强,公募机构产品布局正在加速。Wind数据显示,以基金成立日来计算,年内共发行1149只新基金,较去年同期增加了三成以上,甚至超过去年全年(1135只)。
其中,三季度新发基金数量达到477只,较上一季度增加27%,同比近乎翻倍(93.12%);合计募集份额则同比增加近九成,8月第三周至9月第四周,单周新基金发行份额均突破200亿份,其中股票型产品的单周发行规模均超过110亿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