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中国主动出招了!
“技术封锁”“长臂管辖”一直都是美国的“倚天剑和屠龙刀”,隔三岔五就被抬出来,对着中国的“要害”狠狠威胁,逼着中国让步,不答应就要“卡脖子”,或者彻底“断供”,还要给产品加上技术后门、定位装置和远程锁,就差安装自爆装置了,一步步把只想老实巴交只想做生意的中国逼上了自主研发的艰难道路。现在,攻守易势,中国开始“熬鹰”了。
10月9日,商务部连续发布了6个出口管制公告和1个不可靠实体清单公告,宣布对境外稀土、稀土技术、稀土设备和原辅料、中重稀土、锂电池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超硬材料加码管制,并将反无人机技术公司、TechInsights公司及其分支机构等外国实体列入不可靠实体清单。
以后,境外制造的稀土永磁材料、稀土靶材,只要含有0.1%及以上的中国稀土,或者使用了中国技术,想要出口给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必须得到中国许可。而且中国明确不允许这些材料被用于军事用途,用来研发生产芯片、人工智能等有潜在军事用途的,想要出口,需要逐案审批,也就是必须向中国解释清楚。
中国还全面收紧了从稀土相关技术、到稀土生产加工设备、原辅料的出口,对有技术优势的锂电池技术、正极材料、石墨负极材料,以及精密制造超硬材料的出口进行管制。
虽然我方强调“不针对任何国家和地区”,但中国全面加大力度“卡脖子”,掐住了谁的咽喉,大家都能猜到——美国。
中国正在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用一套丝滑连招宣告在关键领域的攻防中完成了身份转换,掌握中美博弈的主动权,积极构建优势行业的长臂管辖体系,并用它“熬鹰”。
也许有人不知道什么叫熬鹰。
那是旧时,中国人驯化鹰的办法。猎人抓到凶猛的鹰后,不让它睡觉,和它对峙,消磨鹰的意志,直到它服软求饶,以后乖乖听话。
没有这些稀土、设备、技术和材料,美国连现有的先进武器,比如F-35、弗吉尼亚级核潜艇,都生产不了,更不用说研发新的武器装备了。而九三大阅兵后,美国已经意识到,自己在尖端武器装备落后于解放军,却可能因为没有稀土,连追都没法追。而且美国连生产研发芯片和AI都要先向中国审批了,那才叫一个尴尬。
中国宣布对锂电池、相关设备以及高性能正负极材料实施出口管制,一下子就卡住了整个现代科技产业的“命根”。现如今的电子产品,从特斯拉电动车,通用生产的混动汽车,到苹果的手机和电脑,再到航天设备、新能源储能,谁能离开这些东西?
中国只用一招,就扼住了美国汽车、消费电子、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绿色能源、芯片制造、人工智能等多个行业的“咽喉”。
曾几何时,美国对中国有全面的技术领先,才能对中国进行技术制裁和长臂管辖。
1952年,“巴黎统筹委员会”设立“中国委员会”专门执行对华禁运,范围从工业母机、电信设备等战略物资到纺织品等民用商品全都包括在内。1996年,美国联合欧日韩等33个国家签署瓦森纳协定,重点封锁快速崛起的中国,涉及航空航天、半导体等多个领域。
2018年美国宣布进入大国竞争时代,将中国定为主要战略对手。后来,拜登政府强调经济安全就是国家安全,提出“小院高墙”战略,从全面脱钩转向精准脱钩,从“全面竞争与对抗”转向长期持续的“精准对抗与精准合作”。
其实美国说得好听,但只要是学过中国历史,尤其是近现代历史的人都知道,“从全面进攻,转向重点进攻”就意味着“全面进攻已经被粉碎”。
到现在,美国果然连“重点进攻”都坚持不住了,要被中国用稀土管制开始“熬鹰”了!
为什么美国守不住技术优势?
因为美国的制造业持续空心化。
从产业结构比重来看,美国制造业从20世纪50年代的50%下降至当前约30%。从就业人口占比来看,制造业从20世纪50年代的约30%下降至目前的10%以下,其中锈带占比从20世纪50年代的54%下降至目前的30%以下。
20世纪70年代,美国制造已经打不过日本制造了。里根政府却用新自由主义经济学让美国企业金融化,加速这一趋势,致使经济进一步脱实向虚。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美国才有所警惕。奥巴马想要“振兴制造业”却只关注“汽车”“建筑”之类的大产业。
特朗普、拜登也同样如此,过分关注股市,而不是系统振兴制造业体系,只能让美国制造业越发空心化。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在奋斗中持续发展壮大。
建国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重工业几乎为零,靠着苏联援建才建立初步基础工业体系,又在中苏交恶后,被迫进行三线布局,打下内陆各省工业发展的基础。到改革开放,中国民营企业的草根工业才开始萌芽,中国制造业才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2001年加入WTO后,中国凭借全面的工业体系,高素质低价格的劳动力,生产高性价比产品,吸引大量外资,同时扶持本土企业,一路艰辛,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在与全球制造业的竞争中,中国制造开始“修炼内功”,沿着产业链“纵向攻坚”,2015年发布《中国制造2025》,明确以数字化、智能化为主攻方向,并用多年时间逐渐完成各项产品核心组件从组装到国产制造的突破,终于开始尝试进行品牌建设和出海开拓市场。
面对美西方的封锁和制裁,中国制造没有投降,反而越挫越勇,依托全产业链的优势进行自主研发,全力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守住经济安全底线,甚至在部分产业和技术上完成了对美西方的反超,并通过中东、欧美、东南亚三线并进,持续占据更大市场,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名片!
2025年10月,中国首次对稀土、石墨、锂电池等关键材料实施全球出口管制,并建立“含中量”追溯体系,反向卡位美西方高端制造。
这标志着中国不再只是“被制裁者”,而是以原材料+技术+设备为杠杆,构建自己的“技术管控”体系,实现“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制造是保持技术领先的唯一方式,不动手干活,技术就必然生疏,生疏就会落后,落后就会被反制,被反制还不知收手,就理所当然地会被“熬鹰”。
今天,中国不仅能造出特斯拉、iPhone,更能决定它们能不能造得出来。这不是“弯道超车”,而是“直道碾压”——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修炼内功”,最终逆转乾坤,成为这场全球博弈中真正的“熬鹰人”。
熬鹰,注定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这场较量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