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东方财富,相信炒股的朋友都不陌生。作为国内最大的民营互联网券商,它几乎成了股民们每天必看的平台之一。而这家市值高达4100亿的巨头,其背后的实控人其实家族的一举一动,自然也备受市场关注。
最近,东方财富发布的一则公告再次引发了市场热议。公告显示,实控人其实的父亲沈友根和妻子陆丽丽,将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合计减持公司1.5%的股份。
别看这个比例不大,但东方财富的总股本高达158亿股,这1.5%就是2.378亿股。按照每股24.4元的转让价格计算,这次减持将套现约58亿元。
这么大的减持规模,一个投资机构根本接不住。最终,有16家机构共同参与认购,才完成了这笔交易。
而这已经不是其实家族第一次大手笔减持了。
就在两个多月前,父亲沈友根刚刚通过询价转让的方式套现34.4亿元,当时有17家机构接手。
如果再加上2020年9月至2021年1月期间,沈友根通过15次集中竞价交易减持1.07亿股,套现28.8亿元,其实的父亲和妻子至今已累计套现约121亿元。
如此大规模且连续的提款,难道是因为其实家族缺钱了吗?显然不是。从各方面的信息来看,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资产重新配置。
用个形象的比喻,其实就是把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鸡蛋,分一些到其他篮子里去。
毕竟,东方财富的市值已经高达4100亿元,实控人其实个人持股就达到30.6亿股,按照当前股价计算,市值约800亿元,位居上海第三大富豪家族。
如此庞大的财富集中在单一公司的股票上,风险确实不小,于是分头行动,其实守住大本营,父亲、妻子则择机变现。
2023年,万达王健林为了还债出售万达电影股权,一位神秘女富豪出资21.73亿元接盘了8.26%的股权。
这位女富豪不是别人,正是其实的妻子陆丽丽。值得一提的是,陆丽丽虽然贵为东方财富的老板娘,却并未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而是独立在外进行投资。
工商信息显示,除了持有东方财富外,陆丽丽还投资了另外8家企业。从她的这一系列动作来看,其实家族正在有意识地将财富分散到不同领域,以降低对单一行业的依赖。
更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减持完成后,沈友根将清空其所持有的所有东方财富股份,而陆丽丽的持股比例也将降至1%。按照这个趋势,不排除未来老板娘也会清仓离场的可能性。
再来看东方财富的实控人其实这个人。相信不少人都对这个奇怪的名字感到好奇:怎么会有人叫“其实”呢?
说来有趣,“其实”并非他的本名。他原名叫沈军,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这个背景似乎与金融毫不相干,但沈军对金融却有着异于常人的天赋和兴趣。据他本人透露,大二时他就开始炒股,大学期间的所有开销都是靠炒股赚来的。
因为把太多时间花在研究股票上,大学毕业时,沈军放弃了学校分配的本专业工作,自己找到了一家期货公司应聘。
面试官看到他的材料工程专业背景,不屑地问:“你懂什么是期货吗?”结果沈军一通专业分析,直接把对方说懵了,成功应聘为期货研究员。
当时,研究员的工作就是撰写分析文章供投资者参考。那时互联网还不普及,文章主要发表在纸质媒体上。沈军为此取了一个笔名——“其实”,取的是“期市”(期货市场)的谐音。没想到,他的分析文章大受欢迎,“其实”这个名字在业内声名鹊起。
渐渐地,熟人见面都不叫他沈军了,直接叫“其实”;与新客户见面时,为了拉近距离,他也自称“其实”。时间一长,大家都只知道他叫其实,反而忘了他的真名。
后来他索性去派出所把名字改成了“其实”。
其实不仅在分析方面有过人天赋,在商业嗅觉上也极为敏锐。在担任期货研究员期间,他发现自己对股票的分析特别受股民欢迎。当时的股市信息远不如现在发达,很多股民炒股全凭感觉和运气。
其实从中看到了商机,创办了一家股票培训学校。不过,线下培训的受众有限,发展受到制约。转机出现在2003年,一场疫情促使许多线下业务转向线上,其实从中获得灵感,也将培训学校搬到了网上。
2004年,东方财富网正式上线。最初它只是一家财经资讯网站,凭借其实在业内的名气以及网站优质的内容,迅速积累了大量用户。随着流量的增长,东方财富逐步拓展业务范围,涉足基金、期货、第三方支付等领域,最终发展成为今天的第一大民营互联网券商。
虽然大家习惯称东方财富为券商,但公司自身更愿意被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平台”。用官方的话说,它是一个“连接人与财富的互联网平台”,连接人与股票、人与基金、人与期货、人与现金。
不过,无论如何包装,东方财富最赚钱的业务仍然与传统券商无异。根据2025年半年报,公司总营收68.6亿元,其中证券业务收入就达52.8亿元。
不过,券商业务再赚钱,还是没有套现来得快,尤其在如今东方财富行情正好的时候,把鸡蛋分一分,总不会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