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市场的舞台上,能用钱摆平的问题,往往不被视为真正的绝境。
不少上市公司实控人因违规被罚巨款,只要不涉及刑事责任,哪怕金额再高,也常被视为“破财消灾”。
然而,这一回,浙江园林界的风云人物——*ST元成的实际控制人祝昌人,恐怕没那么容易脱身。
证监会近日的一则公告,不仅对他开出了2800万元的天价罚单,并禁止其十年内进入证券市场,更在公告末尾轻描淡写地留下一句“可能移送公安机关”。
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重如千钧,意味着祝昌人的事情罚款根本打不住,证监会的特别关照,让祝昌人坐立不安。
祝昌人,浙江金华兰溪人,生于1967年。他的创业故事颇具时代色彩。1998年,他创办了兰溪苗木场,赶上中国城市园林绿化蓬勃发展的浪潮,靠卖苗木起家。
2007年,他收购了濒临破产的浙江园林绿化公司,整合资源后成立了元成环境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成功登陆上交所,完成了从苗木场主到上市公司实控人的华丽转身。
祝昌人并非纯粹的资本玩家。他在园林行业深耕多年,公司拥有六十多项专利,其中多数与他本人密切相关。
然而,随着2018年房地产行业降温,园林绿化市场受到冲击,*ST元成的股价持续下跌。为稳定市场信心,祝昌人推动员工持股计划,甚至承诺“兜底”,结果股价一路走低,员工损失惨重,他的承诺也未能兑现。
为寻找新增长点,2020年公司承接了浙江金华越龙山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金额达4亿多元。祝昌人进而收购项目51%股权,试图跨界旅游运营。
也正是从这时起,他动起了财务造假的念头。
据证监会调查,从2020年至2022年,祝昌人指使项目经理虚构劳务与机械设备投入,将原本4亿多的项目“做大”到6亿多。
这多出的2亿元,不仅虚增了项目投资规模,也被计入公司营业收入,分散在三年财报中,形成连续财务造假。
更严重的是,2022年,*ST元成以这些虚假财务数据为基础,定向增发募资2.8亿元,构成欺诈发行。
根据现行法规,欺诈发行金额达到500万元即属严重,2.8亿元已属“数额巨大”。而连续三年财务造假,更是触发了强制退市条件。
证监会对*ST元成的处理,并非孤例。近期被重点曝光的东方通、*ST高鸿等公司,同样因财务造假与欺诈发行被证监会举着放大镜查。
而起步股份的案例更具参考价值:该公司因连续三年造假3.6亿元、欺诈发行5.2亿元,最终被证监会移送司法机关,相关责任人已负刑事责任。
祝昌人的案件被列入“证监会要闻”,说明其已被视为典型。证监会近年来对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行为采取“零容忍”政策,祝昌人要栽了。
对祝昌人而言,2800万元的罚款和十年市场禁入,或许尚可承受。但若案件被移送公安机关,他将面临的是《刑法》中关于“欺诈发行证券罪”“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等罪名的指控,最高可判处有期徒刑。
起步股份的案例显示,实际控制人及团队在移送后均被采取强制措施。尽管*ST元成的造假金额略低于起步股份,但2亿元的虚增营收与2.8亿元的欺诈发行,已远超立案标准。祝昌人能否避免刑事追究,前景不容乐观。
祝昌人的经历,是中国部分民营企业家的缩影:他们凭借时代机遇与个人努力迅速崛起,却在市场环境变化时,试图通过财务造假、资本运作来维持增长幻觉,最终坠入法律陷阱。
尤其是在注册制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监管对信息披露真实性、合规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企图通过造假“美化”报表、欺诈融资的行为,都将面临更严厉的打击。
企业家若不能守住底线,不仅个人前途尽毁,更会连累企业、连累员工、连累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