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罐凉茶纷争不断,海外市场到底谁说了算?
作者 | 孙萌
编辑丨于婞
来源 | 野马财经
10月11日,王老吉Walovi微信公众号发布新闻称,王老吉WALOVI国际罐德国上市,亮相全球最大食品展Anuga。而就在前几天,王老吉与加多宝因为海外商标使用权,正隔空打得火热。
图源:“王老吉Walovi”微信公众号
10月10日,加多宝集团发布声明,强调自上世纪90年代从王老吉后人处取得凉茶秘方及海外商标使用权,并于2000年代初完成全球60余国商标注册,宣称“坚决捍卫海外知识产权”。当晚,王老吉大健康公司仅用12字回应:“有病去医院,有事找法院。”
此前48小时内,双方矛盾一再激化——加多宝高调宣传在加拿大、欧盟胜诉,而王老吉反指其通过离岸公司“恶意抢注”,并透露已在21个国家/地区发起维权,其中澳门、巴西等10国商标被裁定撤销。
这也意味着,这场始于国内的“凉茶”商标拉锯战,已彻底升级为跨国品牌的博弈。
01
江湖恩怨何时了?
时间倒回今年8月,王老吉正式将英文标识“WALOVI”定为国际核心品牌,同步推出四款国际罐产品,此举也引来了竞争对手加多宝的不满。
9月30日,加多宝通过其公众号转载一报道称,其关联公司万捷有限公司在加拿大联邦法院及欧盟普通法院的多起诉讼中,“捍卫了王老吉海外系列商标的权益”。
图源:“加多宝凉茶”微信公众号
随后,广药集团旗下广州王老吉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在其公众号“王老吉Walovi”发布声明,称“加多宝集团通过境外关联公司恶意抢注商标”,干扰其海外市场拓展。该份《关于“王老吉”境外商标案件的严正声明》称,“王老吉”商标的所有人为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牌历史沿革资料、知识产权权属的法律文件均完整清晰。
对于王老吉的声明,10月10日上午,加多宝同样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声明予以“反击”。声明称,其“自90年代从王老吉后人取得祖传凉茶秘方及海外王老吉商标使用权,并于2000年代初合法获得海外王老吉商标所有权。”
图源:“王老吉Walovi”微信公众号
当日晚间,王老吉官方微信公众号再次发布文章,仅用12个字简短回应称:“有病去医院,有事找法院。谢谢!”疑指双方将直接对簿公堂来解决商标争议。
图源:“王老吉Walovi”微信公众号
事实上,广药集团和加多宝也曾走过不短的蜜月时刻。
公开资料显示,1995年,鸿道集团(加多宝实控方)与广药集团达成合作,取得“王老吉”品牌与罐装饮料的独家使用权。随着合作协议进入尾声,双方开始了关于商标、包装、广告语的纠纷。
2003年,加多宝为其确立“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品牌定位;2007年,王老吉凉茶总销量突破50亿元,超越可口可乐、红牛等成为当年全国罐装饮料销售第一;2008年,加多宝创始人陈鸿道又以加多宝集团的名义,向汶川灾区捐款1亿元。一系列的组合拳奠定了王老吉“国民饮料”的地位,巅峰时刻,王老吉品牌估值曾高达1080亿元。但广药集团每年收到的授权费仅为500万元左右,巨大的收益悬殊也为双方矛盾埋下伏笔。而陈鸿道在续签“王老吉”中曾向广药集团原副董事长李益民行贿之事曝光,则是打响战争的重要导火索之一。
2011年,广药集团率先发难,向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从鸿道集团手中夺回2010年5月2日后的王老吉商标和红罐王老吉生产经营权。鸿道集团则以红罐“加多宝”凉茶另起炉灶,和王老吉在凉茶市场展开正面厮杀。自此,法庭内外,均能看到双方贴身肉搏的身影。
2012年7月6日,广药集团与加多宝公司于同日分别向法院提起诉讼,主张自己享有“红罐王老吉凉茶”包装权益,指责对方侵权。
来源:罐头图库
2013年后,双方还围绕着“怕上火喝加多宝” “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中国每卖10罐凉茶,7罐加多宝,怕上火,更多人喝加多宝,配方正宗当然更多人喝”“《解密王老吉之争外资企业加多宝老板行贿潜逃是根源》”等广告宣传展多起较量,从法庭下打到法庭上。
来源:罐头图库
这场诉讼战一打就是11年,期间,加多宝败多胜少,还曾做出自嘲式营销,称自己“做凉茶世界第一,打官司倒数第一 ”。《中国新闻周刊》曾报道,自2012年加多宝与广药集团“开战”以来,广药集团诉讼索赔金额达47亿元。最终结果为加多宝连输19场官司,应赔29亿元。彼时,在销售端,王老吉和加多宝在这场战争中均伤了一定元气。
加多宝合作伙伴中弘股份曾披露,2015年-2017年,加多宝的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00.42亿元、106.34亿元、70.0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9亿元、14.89亿元、-5.83亿元。加多宝虽然随后发声明否认了数据真实性,但从裁员、停产、供应商断供等历史情况看,加多宝在“二次创业”前一度陷入资金困局。白云山(600332.SH)当年的年报显示,2022年,其王老吉凉茶所属大健康板块实现营收104.7亿元,同比下降3.5%,毛利率则下滑3.8个百分点,至43.5%。
02
谁在支撑凉茶帝国?
广药集团、加多宝双方开火十余年来久战不休,这其中既有争夺市场份额的阳谋,也有资本互相牵制的暗算。
白云山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广州市人民政府,广药集团持有公司 45.04%的股权。公司下属的主要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大健康、大南药、大商业和大医疗四个板块,而大健康板块主营业务为饮料、食品、保健品、药妆等产品的生产、研发与销售,主要的子公司包括王老吉大健康公司及王老吉药业等。
2025年上半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收入65亿元,同比增长8.4%,实现净利润约13亿元,同比增长15.8%。但从2022年到2024年,王老吉大健康公司收入分别为93.5亿、100.1亿元和87.6亿元。而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王老吉(王老吉大健康公司版)海外市场规模增长6.5倍,海外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25%。
相比之下,加多宝可以称得上命运多舛。
自2018年明确提出上市计划并立志“三年内实现上市”以来,尽管面临多种挑战,加多宝一直在努力推进上市进程。2021年,解决了与中粮集团的股权纠纷后,坊间再次传闻,加多宝计划在香港进行IPO,且在IPO前融资至少3亿美元,但自此以后相关消息几乎销声匿迹。
此次与王老吉的品牌争霸赛,很显然是加多宝为了夺回话语权的一记重拳。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表示,常年诉讼对双方品牌发展和市场竞争或将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首先,持续的法律纠纷消耗巨额资金与管理精力,导致企业战略重心偏移,错失市场发展机遇。其次,品牌美誉度受损,将使消费者产生审美疲劳与信任危机,进而削弱品牌国际形象。第三,从市场竞争角度看,双方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过度聚焦于法律攻防而忽视产品差异化与用户体验提升,导致行业整体创新停滞。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多位律师分析指出,王老吉与加多宝的境外商标纠纷,主要源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治理体制与标准存在差异。这种法律环境的差异性,导致同一商标在不同司法管辖区可能获得不同认定,使得海外商标战比国内更为复杂。
03
凉茶出海谁主沉浮?
据智研咨询,凉茶作为保健品饮料产品在国际市场中陆续被市场接受,在全球软饮料行业的市场竞争中具备全新的竞争力。2022 年全球凉茶零售市场规模接近 117.8亿美元,同比增长 8.66%。
“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植物饮料行业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2019-2024年复合增长率近10%,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成为新的增长极,2023年东南亚植物饮料市场增速达25%,市场规模持续扩容。另据马上赢零售监测的数据,2025年6月,在全国植物饮料类目中,王老吉占据46.33%市场份额,位列首位,加多宝以28.31%紧随其后。
这也意味着,这场由王老吉与加多宝掀起的海外商标争夺战,本质是存量巨头向增量市场的殊死一搏。
2025年上半年,王老吉依托“WALOVI+王老吉”双标识国际罐,于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完成注册,并与沙特艾杜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上海宝钢包装股份有限公司、百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韩国农心集团、日本双叶产业株式会社等公司达成战略合作。据白云山(600332.SH)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王老吉主营收入达64.99亿元,净利润12.9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8.38%和15.87%。
王老吉大健康副总经理叶继曾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王老吉的销售遍布全球超100个国家和地区,最大的两个市场,一个是美国,这是我们最大的单一市场,另一个是东南亚,尤其是泰国,还有越南、柬埔寨、缅甸等国家,销售量都比较大。十年间,王老吉海外市场规模增长6.5倍,年复合增长率超25%。公司正努力将国际市场销售变成营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销售目标是希望有10亿级的单一市场。”
面对王老吉的强势竞争,加多宝则祭出“数字化商标溯源”技术,来强化海外信任,依托马来西亚、泰国工厂构建东南亚市场,并计划通过香港上市筹措资金。
江瀚表示,凉茶行业争夺海外市场是突破国内增长瓶颈、寻求新增长极的战略必然。掌握海外商标权意味着掌握定价权与渠道控制力,可有效遏制对手扩张,形成先发优势,是企业全球化战略中的关键一环。
从红罐装潢到海外商标,加多宝与王老吉的战争早已超越商业竞争,成为检验中国品牌全球化能力的试金石。这场凉茶江湖的终极对决,或许没有真正的赢家。你如何看待凉茶大佬的市场大战?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