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信报手笔)
本栏去年3月份写过〈金价新高 金铺走佬〉一文,当时国际金价刚突破2000美元创出新高,内地却有多家金铺执笠兼走佬,令顾客血本无归,背后涉及名为“黄金托管”的“鸡棚”。时隔一年半,金价再翻一番至逾4000美元,由黄金衍生的“鸡棚”似乎有增无减。例如在深受港人喜爱、被誉为珠宝一条街的深圳水贝区,近日有3家黄金公司被当局查封,事关它们涉嫌开展“黄金对赌”业务,提供高达80倍杠杆交易,把金铺变成赌场。
话说国际金价自2022年9月起开展大牛市,每盎斯价格由当时约1600美元起步,犹如一支箭飙升,截至目前正在挑战4100美元大关,在短短3年间涨逾150%,大幅跑赢美股标普500指数(同期升幅约60%)及A股沪深300指数(升幅约14%)。据美银(BofA)最新分析报告,明年金价更可望升至6000美元。
随着金价不停破顶,民间亦掀起黄金狂热。例如不少港人从保险箱、床下底把金器取出,带往金铺熔金出售,趁高价套现。在中环士他花利街一家金行,由于收金价格出名特别靓,近期每日都有大批市民排长龙卖金,该店遂实施派筹制度,往往未到中午便截飞、宣告“明天请早”。
另一方面,相比起本港金铺,内地业界收金价格更高,一般存在2%至3%溢价,故有部分港人不惜舟车劳顿,特地携带金器北上变卖(但须留意报关问题)。其中,最受港人热捧的是深圳水贝区,该区被誉为珠宝一条街,云集上万家商户,属全球最重要的珠宝黄金集散地之一。
相较于港人倾向于卖金,内地民众则更热中于买金,很多人深信金价高处未算高,争相搭上大牛市列车。故此水贝区每日人头涌涌,充斥来自全国各地的淘金客,既有中年人士携着大堆现钞购买金条和金砖,又有年轻人花一千数百元人民币买金粒,希望实现储蓄兼增值。
01
对赌门槛低 杠杆高达80倍
然而,水贝近日却传来噩耗。据深圳市黄金珠宝首饰行业协会上周六(11日)公布,水贝区有3家黄金公司被司法机关查处,事缘它们“以经营黄金为名,实际通过线上平台开展‘非实物黄金对赌’业务,其行为已涉嫌构成开设赌场罪”。公告指出,相关公司负责人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所谓“非实物”黄金交易属水贝市场存在已久的模式,主要涉及部分下游黄金制造销售商,向中游料商支付若干订金(1.25%至3%),便能预先“锁定金价”以获取金料,这种模式理论上有助金铺降低经营风险(避免金价飙升导致存货不足、大失预算)。一般而言,中游料商与金铺达成“锁价”协议后,便会在期货市场作出正向操作(购入黄金期货),藉以对冲风险。
不过,随着金价近期迭创新高,愈来愈多人有兴趣押注于“金价涨跌”。水贝部分中游料商遂把“锁定金价”模式扩大经营,不只为金铺提供服务,还接受个人客户参与。个别料商甚至开设网上平台以招徕散户,又透过“下线”金铺吸纳零售客户,俨然把金铺变成赌场。
鉴于目前上海黄金交易所的期货交易需要4%至10%保证金,水贝料商的“锁价”模式却仅收取低至1.25%订金,入场门槛低很多,相当于可做高达80倍杠杆交易,对散户甚具吸引力。
更甚者,“锁定金价”押注日益炽热,有人买升、有人买跌,涉及的金额亦愈来愈大,水贝部分料商进一步铤而走险,不再在期货市场完全对冲,却拟自行扮演“庄家”消化注码,故其承受的风险也日益高涨。尤其是近期金价几乎“单边爆升”,料商若未在货期市场作出充分正向操作,很容易会因冇货派以致爆煲,届时定必出现大批苦主。
02
勿非法押注 免沦“鸡棚苦主”
事实上,早于9月中旬,水贝其中一家大型料商粤宝鑫已突然结业,据报正是因为“锁价”交易失利,导致资金链断裂,无力履行合约,涉款至少达数亿元人民币。据估计,正因为粤宝鑫爆雷引起关注,促使深圳当局介入查处水贝多家牵涉“黄金对赌”的料商。
此外,正如本栏去年3月份在〈金价新高 金铺走佬〉一文所讲,当时北京市多家金铺无预警执笠,涉及所谓“黄金托管”业务,即是让顾客把黄金托管于金铺,不只省下保险箱费用,还可获得每年2厘至3厘利息。然而,部分金铺涉嫌卖掉其托管的部分黄金,以投资于房地产等高回报项目;随着内房市场萧条,兼逢金价爆升,个别金铺无法“补仓”向客户“还金”,唯有拉闸结业、“走佬”避债。
由此可见,金价节节攀升,市场上却有人欢喜有人愁。最惨的是部分人明明成功押注金价向上,却因为被卷入“鸡棚”,不但其利润“竹篮打水”,还导致血本无归。讲到底,不论买升或看跌,投资者最好是透过现货、期货、基金等正规渠道参与金市,切莫贪图非法赌场模式标榜的“门槛低、回报高、杠杆大”等诱因,方可避免沦为“鸡棚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