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整个行业被AI的宏大叙事反复冲击时,一个更真实的问题摆在了所有企业面前:AI到底如何深入业务的“毛细血管”,尤其是在供应链这个决定生死的环节?
过去一年,太多关于AI的讨论飘在云端。为了寻找答案,9月下旬,虎嗅智库AI落地研学营第三期在上海举办。我们没有空谈,而是带领近10位来自百胜中国、森马、商派、东软云科技等企业的负责人,一头扎进了叮咚买菜的前置仓和柠季总部,与这两家公司以及特赞科技、蜀海供应链的一线操盘手,进行了8小时的深度拆解。
我们发现,真正驱动商业价值的,并非某个无所不能的超级AI,而是一套植根于业务、以数据为血液的“智能系统”。这套系统,正在让供应链从被动的成本中心,进化为企业的价值中心。
以下是四家企业为我们展现的四条截然不同的AI落地路径。
叮咚买菜:用Agentic AI,让生鲜供应链的每一笔“账”都可追溯、可归因
9月下旬,在叮咚买菜的前置仓里,我们看到了数字化深入业务末梢的景象。而其技术副总裁周祥军的分享,则揭示了这背后的核心引擎—AI在生鲜供应链的全流程落地。
叮咚买菜技术副总裁周祥军现场分享
生鲜供应链的核心痛点在于“高损耗、高波动、强时效”,叮咚买菜技术副总裁周祥军分享的解法,是以Agentic AI为核心,将“产-供-销-配-服”全链路从“人治”升级为“算法驱动”,让每一个环节都清晰可追溯:
上游,通过多模态技术监控种养殖环节,确保品质合规;履约端,借助运筹优化与动态预测,精准调度骑手排班与路径,保障“29分钟送达”的承诺;在协同上,利用大模型构建归因体系,一旦出现异常,系统能自动定位到具体环节与责任人,形成“数据-决策-执行-反馈”的闭环。
周祥军强调,AI的价值在于“将人的经验系统化,将系统的决策自动化”。目前,叮咚整体订单和热门单品的销量预测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
在叮咚买菜,AI并非一个预测黑盒,而是一个透明的“账本”,清晰地记录着每一个决策与结果之间的因果,从而驱动组织持续优化。
柠季:用数智化做“减法”,让CEO“少干活”
如果说叮咚代表了数据先行的重资产模式,那柠季则提供了一套轻资产、快扩张的连锁品牌数智化playbook。柠季CEO金山,此前是游戏公司CTO出身,他的观点一针见血:“数智化的核心价值,就是用数据驱动取代经验主义,最终让CEO‘少干活’。”
柠季CEO金山现场分享
他认为,很多企业数智化的前两步信息化、线上化都没走完就妄谈AI,是本末倒置。柠季的逻辑非常务实,先通过数智化构建一个可规模化、不依赖“能人”的运营体系:决策上,用实时数据中台和AI系统性思考叠加内外部流程组织能力进化,代替管理者的“拍脑袋”;运营侧,从选址、招商到供应链管理,全链路优化每个细节;用户价值上,通过沉淀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实现对用户潜意识需求预测,做到比用户自己更懂他们的需求。
在AI应用上,柠季同样围绕“提效”和“创收”两个实在的目标,在AI客服、AI视频巡检、AI选址等场景小步快跑。或许对柠季这样的消费品牌而言,这套可复制、可预测的数智化体系,才是企业真正的护城河。
AI落地研学营三期成员走进柠季合影
特赞科技:用AI搭建内容供应链,把创意变成可复用的资产
“内容正在成为企业的新SKU。”
特赞首席战略官任远,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内容供应链。在“货找人”的时代,企业卖货前必须先展示货,内容生产已成为商业的前置环节。
特赞科技Tezign 首席战略官任远现场分享
传统的内容生产,昂贵、低效且难以复用。特赞的解法是,用管理实体SKU的理念来管理内容。他们将海报、视频等创意物料视为SKU,再将其拆解为不同技能的“原材料”,进行“组合生产”。
借助AI,特赞为品牌搭建的内容中台,将企业优质的0-1的创意内容管理起来,并将品牌元素、产品模型、卖点话术等沉淀为“原料库”。运营人员无需设计技能,就能快速、批量地生成营销内容。
“AI不是要取代创意,而是要释放创意。”任远认为,AI将人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当内容生产从一次性消耗变成可复用、可组合的创业模块时,它就真正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资产。
蜀海供应链:练好数字化“内功”后,AI落地需“从易到难”
作为海底捞背后的供应链大脑,蜀海如今服务着超过5000家连锁餐饮企业。蜀海信息总监张继恒分享的,是一部与数字化供应链复杂性搏斗的进化史。
蜀海供应链信息总监张继恒现场分享
他坦言,供应链数字化的根本目标只有三个:降本、增效、提质。为此,蜀海累计投入超4亿元研发,构建了一套庞大而精细的SaaS系统,覆盖门店运营、供应链管理、采购协同等业务全链路。
对于AI落地,蜀海的策略同样“冷静”和务实。张继恒认为,AI落地不能冒进,应遵循“从易到难”的路径。具体而言,优先通过AI技术简化日常工作流程,提高协同效率,然后聚焦高频业务场景,形成从数据到决策的闭环;进而借助数据洞察与知识沉淀,持续提升整体运营与决策质量。
基于这一思路,蜀海先从智能客服、智慧办公、运营分析等数据基础良好、价值回报明确的软场景切入;随后逐步拓展至智能盘点、AR验货等需软硬件深度结合的硬场景,稳步推进AI在整体供应链体系中的分层落地。
圆桌探讨:从真实痛点出发,到形成落地共识
四场主题分享过后,在圆桌环节,与会嘉宾们围绕残酷AI在供应链落地现实痛点和解法展开激烈探讨。
品牌方首先抛出了自己的焦虑。森马AI负责人林建霞指出,服装行业最大的矛盾在于,消费者要求越来越快、越个性,但供应链环节很漫长。如何用AI将前端的流行趋势,有效传导至后端漫长的面辅料采购环节,是她目前很想解的题。
当讨论深入,一个更棘手的问题浮出水面:AI的价值如何衡量?业务增长是多方因素作用的结果,很难将功劳精准归因于某个AI工具。这引发了甲乙双方的共同“槽点”。任远坦言,服务商面对客户“保结果”的要求时需要非常谨慎,因为技术圈和商业世界的按结果交付根本是两码事”。
商派副总裁刘志刚认为,国内许多企业尚未完成从IT信息化到DT数字化的转变,缺乏“数字化驾驭能力”,这是企业AI落地的最大障碍。百胜中国IT总监许昆的分享则印证了这一点,正是因为掌握着高质量的全链路数据,百胜中国才能像叮咚买菜一样,落地复杂的AI预测和应用实践。
尽管困难重重,但最终大家也达成共识,AI并非万能灵药,它的落地更像一场精密的系统工程。
第一步,统一数据:先让分散在各个系统里的数据“说同一种语言”;
第二步,从“小场景、快回报”的试点出发,从能算清楚账的场景切入:比如知识库、流程自动化等能算清楚账,能很快看得见成效的场景入手;
第三步,重点啃增收骨头:在构建起数据、算法、流程的闭环基础上,再挑战销售预测、智能营销等更复杂的增收任务,让AI真正成为业务增长的引擎。
最重要的一步,或许就是回归业务,找到那个最痛的环节,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结语:
当叮咚买菜以AI重塑生鲜供应链,柠季借数智化构筑品牌护城河,特赞用AI重构内容生产流程,蜀海则以前沿系统支撑餐饮柔性供应—我们清晰地看到,AI正在产业深处掀起一场效率与体验的革命。
AI已不再仅仅是提升效率的工具,它正逐渐演进为商业社会的“数字基础设施”。虎嗅智库“AI落地研学营”持续追踪的,正是AI与真实业务场景融合的最新实践。
截至目前,研学营已成功举办三期,围绕AI-Agent、AI+营销、AI+供应链等主题展开深度探讨。
在走过了对“技术”与“业务”的探索之后,我们决定在11月北京收官之站,回归本质—聚焦AI时代的“人”与“组织”展开探讨。
当AI成为新的生产力,什么样的组织架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激发其潜能?届时,我们将与蒙牛、多点、京东科技等企业的实战专家,共同探索答案。
第四期,11月28日,北京见!
文章标题:走进叮咚买菜与柠季,找到AI落地柔性供应链的解法
文章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4791636.html
阅读原文:走进叮咚买菜与柠季,找到AI落地柔性供应链的解法_虎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