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商务部宣布发布对稀土全产业链管制的新规。
9日至今,5个交易日,A股上市公司(600392.SH)累计上涨17.54%。
盛和资源
拉长时间看,去年至今,盛和资源区间最大涨幅达到290.42%。
盛和资源这家公司很特殊,它直接跑到美国本土去开采稀土,参股了美国最大的稀土公司Materials。
今年7月,美国国防部花了4亿美元,买下Materials15%股份,使美国国防部的占股比例超过占股约8%的盛和资源。美国国防部希望借此实现军工领域的稀土自给。
然而,随着中国新的关注措施出台,美国国防部恐怕又要“难”了。即便美国国防部亲自下场争夺股权,但Materials的命脉,依然牢牢掌握在盛和资源手里。
我们聊聊盛和资源、美国Materials公司和美国国防部的“恩怨情仇”。
盛和资源主要从事稀土矿采选、冶炼分离、金属加工、稀土废料回收以及锆钛矿选矿业务,是一家中国央企,实控人是中国财政部。
Materials是美国唯一一家掌握稀土全产业链的企业。2015年,Materials因为经营重大亏损,不得不破产拍卖。盛和资源成功拿下。
此后,Materials技术和市场都高度依赖盛和资源。
盛和资源公司位于四川,盛和资源发现,Materials的矿和四川矿类型非常接近,技术可以直接移植。
另外,因为去工业化,美国本土稀土消费量日益下降。Materials一度80%的营收来自中国,通过盛和资源销售。
伴随去年以来中国一系列稀土管制措施,美国军工领域陷入缺稀土的恐慌。
今年7月10日,美国国防部斥资4亿美元,买下Materials 15%的股份,由此成为Materials最大股东。
那么,随着美国国防部入股Materials,盛和资源会不会遭到排挤?
不用担心。
目前Materials陷入了尴尬境地。
4月21日,盛和资源公告,因加征关税,Materials公司暂时停止向中国出口稀土精矿。
那么,Materials的收入从何而来呢?仅靠美国国防部的订单,太小了,Materials一年的军工客户需求通常不到10%,公司CEO都说了,“仅靠国防需求无法支撑矿山运转”。
要知道,Materials已经在亏损,2024年亏损6000多万美元。如果要给Materials彻底“去中国化”,只会亏的更惨,而且是持续亏损,成为无底洞,进一步加剧美国政府财政危机。
可以说,即便美国国防部介入了,Materials依然离不开中国市场。
此外,商务部10月9日发布两项关于加强稀土相关物项出口管制的公告。新规有一个重大变化,从“物项”延伸至“技术”
。不仅限制稀土出口,包括稀土相关技术、设备、原料等的出口,也统统限制。
目前,中国稀土技术领先美国5到10年,Materials短期内无法做到技术完全自主可控。稀土管制新规出台后,也堵死了美方通过Materials这个管道,“获得”盛和资源技术的可能。
盛和资源,现在可谓“生逢其时”。
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当下,盛和资源这样极为特殊的公司,也拥有了非凡的价值。
其掌握的关键资源和海外网络,成为了一张重要的“牌”。
而伴随稀土的景气行情,盛和资源的业绩,也大幅增长。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1.79亿元,同比增长13.62%;净利润3.77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公司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4亿元至8.2亿元,同比增长696.82%至782.96%。报告期内,受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影响,稀土产品市场需求向好、价格同比上涨,公司紧抓机遇,优化生产与营销,加强管理赋能和成本管控,经营业绩大幅增长。
而机构,也对盛和资源持续看好。
去年中期,持有盛和资源股份的机构家数113家,到了今年中期,已经增长到219家,接近翻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