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那会儿中国经济正像脱缰野马一样往上窜,对石油天然气的渴求一天比一天猛。两国政府签了能源合作协定,总理会晤机制也搭起来,这就算拉开了大幕。
谁知道,这一跑就是29年,中间俄罗斯经济起起落落,中国需求水涨船高,好不容易熬到2024年底,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年输气量直奔380亿立方米。
这不光是管子连起来了,更是两国老百姓实打实受益的信号。
1996年协定签了,可俄罗斯刚从苏联解体那摊子事儿里爬出来,国内乱糟糟的,对外能源出口还得挑着卖。
中国外汇储备有限,谈判桌上总得掂量着来。早几年,俄罗斯更偏爱欧洲市场,北溪管道建得热火朝天,对东方这边的兴趣不大。
我国转头找中亚伙伴,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线先搭起来,缓解了燃眉之急。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砸下来,俄罗斯石油买家日本韩国订单缩水,经济滑坡十八个百分点。普京团队坐不住了,赶紧找中国重谈。
2009年4月,两国签了石油领域政府间协议,ESPO管道支线开工,从东西伯利亚直通大庆,年供1500万吨原油。
这线一通,俄罗斯经济缓了口气,中国炼厂的油桶也满起来了。到2010年正式投运,管子里油流得顺溜溜的,边境泵站的仪表盘天天亮堂。
说实话,这合作来得及时,中国工业化正加速,汽车钢材到处要,进口油刚好补上缺口。
2011年萨哈林岛项目启动,俄罗斯先卖给日本LNG,中国只能干瞪眼。2014年5月,上海会晤,见证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备忘录,总价4000亿美元,30年长约,年供380亿立方米。这合同一签,俄罗斯转向东方,中国锁定了稳定来源。
施工从2014年底拉开帷幕,全长5111公里,分北中南三段,穿越西伯利亚冻土和河流,工程量大得吓人。2019年12月2日,北段率先通气,从50亿立方米起步,吉林长岭到江苏泰兴的中南段陆续跟上。
这些年,东线运营越来越稳。
2024年输送超300亿立方米,成了中国管道气进口的主力增量源。压缩站日夜转动,中国东北中西部工厂燃气管网延伸,居民家里的灶台蓝火苗跳得欢实。
2025年头几个月,1到5月进口161.4亿立方米,同比增29.4%,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在7月采访中直言,今年东线将满负荷运行,380亿立方米稳稳落地。
不止东线,远东线也补位进来。2022年2月,中俄签了萨哈林-哈巴罗夫斯克-符拉迪沃斯托克管道支线合同,年供100亿立方米天然气,从库页岛直达中国东北。
这线一接,东线压力分担,东北振兴多条腿走路。萨哈林2号LNG项目本就产能大,年产天然气290亿立方米,石油1250万吨,中国企业壳牌等参与,合作基础牢。
线上会议上,中俄企业聊萨哈林州新机遇,萨哈林3号项目产能目标到2030年天然气350亿立方米,石油1500万吨,空间还大着呢。俄罗斯能源部长齐维列夫在8月底表态,要加大从萨哈林和北极项目对华LNG出口,这步棋走得实惠,中国进口多元化又多一层保险。
ESPO原油线也没落下,15年来,年供从1500万吨扩到3500万吨,2024年总进口俄罗斯管道气金额572.26亿元。
这三线一串,能源大动脉全通,中国石油消耗年年涨,进口俄油占比超20%,海上通道风险小了,马六甲海峡那头的变数少操心。
俄罗斯呢,远东开发提速,海参崴港对中国货敞开,集装箱吞吐破纪录,失业率降,经济喘过气来。
中国从“一头热”到对等伙伴,2011年建全面能源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升级版。
中俄能源贸易额稳居前列。1到5月管道气进口161.4亿方,东线满输在望。国家能源局8月29日报告显示,2025年天然气消费预计增2%到3%,产量第九年超百亿立方米,东线进口全面达产。
中俄推动高质量互利,东线已输780亿立方米,2025满载。邻居间互帮互助,才是长久之道。
参考资料
中俄计划打造天然气管线,能源安全不容忽视,北溪事件前车之鉴 搜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