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 (ID:new-weekly),作者:陈倚,编辑:陆一鸣,头图来自:AI生成
10月15日,新疆乌鲁木齐、黑龙江大庆等地纷纷迎来降雪,悄然而至的鹅毛大雪与热火朝天的清雪作业画面引发了不少关注。有报道称这是今年冬天的第一场雪。事实上,早在国庆假期,很多游客就已经在新疆经历了一场冰雪。
从10月4日起,阿勒泰山区开始降雪,部分地区的雪势远超预期。官方启动了应急响应,对部分路段实行了临时交通管制。但由于管制和解封信息交替发布,部分车辆进入“放行—被困—劝返”的循环。
10月5日,天气短暂转晴。解除管制后,人们陷入了大规模拥堵和滞留的境地,还有不少车辆打滑、侧翻,交警、交通部门连夜开展救援。当晚雪势变大,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求助称,在新疆阿勒泰旅游时被困在了通往禾木与喀纳斯的蜿蜒山路上。成百上千的车辆排成长龙,数以千计的游客在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中,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甚至超过一昼夜的被困。
直至10月6日中午,随着气温回升、冰雪稍有融化,以及持续的疏导作业,道路才逐步恢复畅通。10月7日11时,“平安喀纳斯”官方发布通告称对景区管制路段解除交通管制。这次暴雪,不仅是人与自然的无声对峙,也是对当地应急响应能力的一场现实检验。
身处诗意的阿勒泰,前方却是望不见尽头的静止车流。长夜漫漫,手机信号断断续续,干粮所剩无几,取暖油料不断消耗。时值中秋,当大多数人沉浸在团圆欢聚的时刻,这些游客在最美的“秋景”里,度过了难熬又难忘的一天。
以下是四位亲历者的分享。
一、雪化了,路就通了
八喜,95后,咨询行业,被困22小时
这次是我第二次去新疆旅游了,我此前已经前往过30多个省市。这一次我和朋友们一起6人包团,计划在9天8晚里游览喀纳斯、禾木、赛里木湖。去年11月下旬,我们曾计划去天山玩,也是因为暴雪没能成行,只在乌鲁木齐周边玩了几天。有了去年的经验,我们这次出行前特意关注了天气,旅行社也为车辆更换了雪地胎。
10月5日,上午一直有交通管控,下午开始放行,于是下午两点半我们从禾木游客中心出发。出发时一路都是晴天,路况看起来也没有问题,结果开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堵车了。当时山路尤其是坡路结冰了,很多车上不去,堵了很多车,我们的车装了雪地胎也上不去,本来想再装个防滑链,但荒郊野岭也买不到,只好作罢。
事后回过头再看,从堵车到第二天恢复通行,我们其实都没有遇到真正意义上的暴雪,就只是拥堵,前后堵了将近20公里。从白天到前半夜,断断续续还在走,后半夜可能大家都休息了,就停在路上了。
但在当时,我们在拥堵的位置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只能排队等候。天黑了之后,我开始拨打阿勒泰地区的12345,从晚上7点多打到10点多,一共拨打了10次,都没有接通,只是显示繁忙,接着就被系统挂断,提示没有继续等待的资格。
堵车期间,我们只能通过地图App来了解拥堵情况。(图/受访者供图)
这期间,乌鲁木齐监督12345的平台识别到我在持续拨打,给我发了短信提示可以向他们反馈。我就改为拨打这个监督平台的电话,发现可以接通,但接线员一直声称听不到我说话。在被以信号不好为由挂断一次后,我第二次拨打时接线员还是说听不到我说话,但我听她说话清清楚楚的,于是我说:“我刚刚有记录到你的工号,你确定听不到我说话吗?”此后接线员才开始断断续续和我说话。但是这个平台的职责只是受理各地12345的服务质量问题,不提供具体解决办法,接线员解释了阿勒泰地区拥堵,请耐心等候。
被堵在路上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只能依靠导航软件以及小红书上临时组建的“堵车交流群”来获取零碎的外部消息,这时才知道拥堵主要是由于前方“石头房子”路段结冰严重,发生了多起车辆打滑事故。
夜晚,气温骤降至零下15摄氏度。为了节省燃油,车内不敢长时间开空调,我们穿上了所有能穿的衣服,隔几十分钟开一会儿空调和座椅加热,充饥就靠事先准备的饼干、火腿肠等干粮应付,但即使如此还是很难入睡。
在拥堵的十几公里路段中,我们仿佛被遗忘在这片冰天雪地之中。
6日上午10点多,我们所在位置的前后堵车情况。此时冰还没有化。(图/受访者供图)
等到6日上午11点多,太阳出来了,斜坡上的冰化了,路自然而然通了。附近的契巴罗衣山庄的哈萨克族带着人来送了煮好的西红柿鸡蛋面、馒头、馕、热水和奶茶,免费给拥堵了一夜的司乘人员发放,我朋友在一边都感动哭了。
6日中午,附近山庄的当地人来免费分发食物。(图/受访者供图)
除去正常路程的时间2小时左右,我们共拥堵了22个小时左右,10月5日中午两点半从禾木出发,6日中午两点半左右才到达海流滩服务区。
这次被困让我感到,旅游地区的应急处置、联动协调能力还有待加强。但北疆壮丽的景色、当地人民的热情友好,还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二、堵车途中,我看见了雪山日出
小J,90后,互联网行业,被困21小时
我很喜欢旅行,前后去过20多个国家,这一次选择了在国庆假期全家自驾去新疆玩。我们一行六人,包括我和我丈夫,以及我们双方的父母。我们9月29日从安徽飞到乌鲁木齐,在当地租了一辆商务车,开始了为期9天的北疆环线之旅。为了避开人流,我们特意选择了反向路线,先去了赛里木湖,再前往布尔津、喀纳斯。
10月4日我们抵达喀纳斯时,山上已有积雪,但道路还算通畅。我们当晚入住了景区内的家庭房。然而,5日一早,景区的公共交通就全部停摆了,我们只能步行游览部分景点。下午2点,我们乘坐恢复通行的第一班区间车下山,到达山脚下的贾登峪游客中心,在下午3点多开上了车,准备自行离开。
当时天气晴朗,我们本以为能顺利离开。但刚开了几公里,出景区的山路就陷入了拥堵。起初,我们听说前方有旅游大巴和房车侧翻,正在处理事故。在等待的过程中,天空开始飘起小雪,随后雪越下越大,乃至车辆完全无法动弹。
5日晚上我们被劝返,车上的男士下去协调前后车辆,停去应急停车区。(图/受访者供图)
到了晚上九、十点钟,我们在要求下尝试掉头返回。那一段掉头的路极其危险,全是冰雪上坡,车子不断打滑。我们勉强开了两三百米后,只能将车停到了对向的应急车道上。此时室外温度已是零下20摄氏度。
深夜,考虑到安全情况,我们最终还是拒绝了拖车,决定原地等待。
5日夜里,车窗玻璃已经结冰,我们决定在车里凑合一夜。(图/受访者供图)
我们在车上带了馕和一些零食,饮水尚足。为了省油,我们只能间歇性地开启暖风,吹十几二十分钟就关掉,被冻醒了再开。
等到6日凌晨5点多,周围车辆开始缓慢移动,我们也开启了车的雪地模式,以十几码的时速小心翼翼地跟着前车挪动。直到中午近1点,我们才抵达一个叫作“石头房子”的标志物,见到了补给点和有效的组织疏导。从那里开始,下山的路变得顺畅,只用十几分钟就驶出了山区。
6日早上,天亮了,车还在堵,但有幸看到了雪山日出,还蛮漂亮的。(图/受访者供图)
算下来,我们在路上被困了21个小时,以至于严重影响了后续行程。我们取消了可可托海的计划,直接返回乌鲁木齐。尽管在喀纳斯的经历让我们感到后怕,但其他地方的风景、美食以及当地人都给我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我们未来还是会考虑再去新疆旅行的。
在极端天气下,对于景区而言,完善应急预案和高效的组织协调相当重要。而作为游客,我也意识到了,今后在类似季节前往偏远地区时,需要提前确认路况、天气,并做好充分的物资准备。
三、车开到后半夜,看见了中秋的月亮
春天是个读书天,00后上班族,被困19小时
这是我第一次长途旅行,和全家人一起。
10月4日,我们抵达禾木景区时已开始下雪,当晚住在景区内的小木屋。5日早晨,雪停了,开始放晴。我起床后一推开门就看见一夜大雪后的日照金山,还在欣喜若狂地拍照赞叹。
中午,听到消息说可以下山了,我们就急忙赶去坐车。本来我还想在景区内的肯德基买点吃的,但是家人说肯德基哪里都能吃,等下山了吃点好的,于是我只在小卖部买了几根玉米、烤肠和烤包子,再加上前一天剩的馕,谁知道这竟然成为了我们五个人一天一夜的全部食物。
我们乘坐景区的摆渡车下山,中午12点多回到了自己的车上,准备前往喀纳斯。当时路面的积雪已被清理,我们抱着一丝希望等待道路解封,但没有任何官方通知,大家只能原地等待,试探性地缓慢前行。
5日下午,路上堵满了车。(图/受访者供图)
天色渐晚,大雪降临,堵车更严重了,一个小时只能往前挪个几十米。禾木和喀纳斯两个方向的车道,要在一个小小的路口交会成一条车道,再加上逆行的、上山的以及乱停的车辆,一个小岔路口堵了几十公里的车。绵延的山路完全变成了停车场。
路上只有一个交警挡在车道前面,轮流放行喀纳斯的车和禾木的车。不远处还有游客们下来七嘴八舌地指挥,甚至吵了起来。
一路上的雪景。(图/受访者供图)
雪越下越大,看路边的雪起码有40厘米厚了,路上渐渐冻成了冰,很难走,加上还有上坡、下坡和急转弯,很多车都不敢前进了。在出发前,我们的司机问过旅行社是否要安装防滑链,但被告知不需要。一路上,我们也看到许多旅游车同样没有做防护措施。
10月5日的深夜,山上气温骤降,车内不敢长时间开暖气,我和家人把行李箱里的所有衣服穿在身上,硬抗着雪山深夜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我们都困得时不时睡着了,我爸爸还强撑着跟司机偶尔聊两句话,司机则整夜未眠,困了就拿矿泉水冰水冲一把脸。
路途中看见的马。(图/受访者供图)
半睡半醒间,漆黑结冰的山路上出现了一个身影,我差点以为是狼。我父亲说那是一只体型巨大、形似狼的狗。它就那样慢慢地往山下走,这段记忆不真实得仿佛是一场梦。
雪越下越大,冷到车里空调都开不起来温度。前玻璃被冰冻住了,为了不挡住视线,车里为数不多的水都拿去浇玻璃化开冰碴子,然后再擦干玻璃。但是没过一会,雪还是会冻住玻璃。
夜深了,还是堵车,我们的车就这样停停走走。我睡了一会醒来,看到窗外有个圆圆的东西,位置很低,就在雪山山腰上。起初我还以为是个大路灯,后来才想起来:噢!原来是月亮,今天已经是中秋节了。
回到布尔津的酒店里,太阳都快出来了。(图/受访者供图)
经过整整一夜的煎熬,6日早上7点多,我们终于驶出山路,抵达布尔津县城。此时,大家才彻底松了口气。
四、我在阿勒泰,看了《我的阿勒泰》
施施,95后,贸易行业,被困14小时
我跟朋友们想在30岁之前出一趟远门,因为担心有高原反应,就没有选择去西藏,而是在国庆假期去了新疆。我们仨一起报了个六人旅行团,另外三名都是年纪略长的姐姐,再加一名司机,一共七个人。
我们一行人从乌鲁木齐出发,计划走经典的北疆环线,包括阿勒泰地区的禾木、喀纳斯,还有克拉玛依的魔鬼城、吐鲁番的火焰山,最后再返回乌鲁木齐。司机师傅是沈阳人,他像候鸟一样,新疆旅游旺季就在新疆带团,旺季结束就回东北继续工作。这是他第二年跑新疆线路,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暴雪。
10月4日早上,我们一进入禾木地区就开始下雪,但此时地上还没积雪,行程没受影响。我们进了景区游玩,下午四五点钟乘区间车返程,大约5点40分回到自己的车上,开始下山。起初一切正常,但到了晚上七八点,前方突然出现一眼望不到头的堵车长龙。后来我才从网上得知,是前面一辆大巴车在三岔口的弯道发生了侧翻,导致道路中断。
堵车初期,雪还不算大,大家的心态还比较轻松,一起在车上看司机下载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中途我们还下车活动,和其他车的乘客聊了聊天,甚至在雪地里跳了舞,我还拍了一些视频来记录。
堵车期间,我们在车上看《我的阿勒泰》。(图/受访者供图)
到了午夜,雪势开始加大。后面的车辆开始绕过我们,车轮反复碾压路面上的雪,积雪被压实,路面结了冰。我们的车尝试跟上,但因为没有装雪地胎,也没有防滑链,轮胎打滑,完全无法前行,甚至还出现了溜车的情况。
前后车辆陆续离开后,那段弯道最后只剩我们一辆车。当时的气温是零下十几摄氏度,体感非常冷。司机看起来似乎很焦虑,反复尝试启动车辆,想开出去。但路面结冰严重,车子一动就打滑、溜车,车尾不断向右甩,而右边就是危险的山沟。
此前公路上排起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一转眼就只剩下我们一辆车困在原地。(图/受访者供图)
后来,我们试着下去推车,推了三四十分钟,车子稍微移动了一点,但车尾甩动的问题更明显了,因为怕掉进沟里,只好放弃。我们向后方车辆求助,但别人帮我们从路中间推到路边,就离开了。这一夜我们都没怎么休息好,饿了就吃之前买的馕,上厕所就撑一把伞在冰天雪地的路边解决。
直到5日清晨6点左右,警车出现了。警察先是巡视了情况,然后派了皮卡来拖车。其他小车很快被拖走,但我们的车陷得很深,试了三辆皮卡都没成功拖出来。在拖拽过程中,车子的右后轮还滑进了路边的沟里。最后警察安排我们部分人先上警车,换了一辆专业的牵引车再次尝试,才终于把我们的车拖了出来。然后,我们回到自己的车上,在警车引导下缓慢下山。
看到警车出现,我们顿时感到“希望来了”。(图/受访者供图)
我们从10月4日晚上7点左右开始被困,到转天早上8点才完全离开山路。下山后天气转晴,积雪也少了。因为喀纳斯同样受到暴雪影响,我们只好取消了原定行程,直接前往克拉玛依,所幸之后在吐鲁番等地的行程天气都很好。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有些后怕。司机知道可能会下雪堵车,提前加满了油,还提醒我们备了粮,但没有想到会堵这么久。而如果被困更久,燃油可能就不够了。这次特殊又难忘的经历,虽然有些惊险,但最终平安解决,也成了我人生中一个独特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