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超一年的职位空缺,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总经理人选终尘埃落定。
10月1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青岛监管局发布两则任职资格批复,核准周文龙海尔消费金融有限公司(简称“海尔消金”)总经理、俞文佳海尔消金副总经理的任职资格。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消金行业高管变动热潮持续涌现,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21家持牌消金公司发生人事调整,涉及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核心岗位。这一现象背后,是行业正从粗放增长逐步转向精细化、专业化运营。
两位高管任职获准
管理团队终成型
记者了解到,周文龙在金融领域有20余年的丰富经验,具备“银行+消金”双重领域背景。在本次任职获批之前,周文龙曾在中信银行总行任职8年之久,期间深度参与零售信贷、风险管理等业务;随后,在中原消金筹备期间,周文龙已是筹备组成员,自2016年中原消金开业后,周文龙就担任总经理一职。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文龙本次出任海尔消金总经理前,该职位已经空缺超一年。
回溯职位变动历程,2023年2月24日,原青岛银保监局曾核准张西铭出任海尔消金总经理,但张西铭任职未满一年,便于2024年1月18日因个人原因离职。此后,海尔消金在2024年金融债发行公告中披露,由公司董事长李占国代为履行总经理职责;直至2025年4月,青岛监管局才核准韩祥永担任海尔消金副总经理并主持工作,彼时,市场普遍猜测韩祥永将顺势接任总经理,而海尔消金最终选择从中原消金“挖”来周文龙。
回溯来看,周文龙对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逻辑、关键痛点的判断,或许正是海尔消金在此次人事选择中看重的核心价值之一。早在六年前,其曾在接受采访时就曾提到场景及有效获客对消费金融公司的重要性。
周文龙表示,每一个人的风险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对不同风险情况的人提供同样的价格,对他将是不公平的。而问题可能恰恰就出在,当前不管是消费金融公司,还是互联网金融机构,没有足够的信息去给每一个人进行精确的风险定量,从而导致在客群的选择上存在一定的矛盾,只能对同一个客群进行定价。
“但是随着中国消费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不包含金融卡在内,其实大家共同竞争的可能就是那四五千万人群。”因此,如何有效获客,并对客户进行维护,是周文龙认为消费金融公司未来将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而在场景探讨中,他认为不应该把场景简单化、狭隘化,应把场景理解得更多元,或许对消费金融公司未来业务的拓展以及对风控的把握更有利。“我们一直强调的是场景本身可以让现金流更可控,那么我们的风险就更低了。但是如果只是用狭义的场景去做这个业务,我个人认为风险是比较大的。”周文龙表示。
对于周文龙新任总经理一事,海尔消金方面对媒体回应称,“周文龙在银行和消费金融行业有多年从业经验,非常欢迎周文龙这样的一流人才加入海尔消金这个年轻、向上的创业平台,相信他的加入将为公司注入全新的活力。”
此次同步获任的还有海尔消金副总经理俞文佳,据了解,其此前为海尔消金人力战略负责人。
如今,伴随两位新任高管的核准,海尔消金管理团队正式成型,形成“董事长+总经理+三位副总经理+首席信息官+风险总监”的格局。
消金行业“人事风云”起
近三分之二持牌机构涉调整
近期,持牌消费金融行业的高管变动热潮持续引发业内关注。
伴随监管对行业合规经营、风险管控的要求不断深化,以及业务转型需求的逐步凸显,今年这场消金行业“人事风云”已覆盖近三分之二的持牌消金机构。仅十月刚过半,就有杭银消金、中银消金、海尔消金、京东消金四家机构完成核心岗位调整,涉及董事长、副总裁、总经理、副总经理等关键职位。
从2025全年的调整频率来看,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21家持牌消金公司发生人事变动,调整频次较往年明显提升。包含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首席风险官、首席信息官、董事等多个岗位。
从机构新任人员的背景来看,人才结构呈现出清晰的多元化特征。部分新任高管曾任职于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等大型商业银行;另有人选来自互联网平台,擅长用户需求分析、线上场景搭建与流量精细化运营,契合消金业务“线上化、场景化”的发展趋势;同时,还有新任高管在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等领域有深厚积累。
今年以来,助贷新规的正式落地,对消费金融公司提出了更高要求。新规不仅明确了助贷业务的合作边界、风险分担机制,还对客户信息保护、风险准备金计提等方面作出细化规定,这也成为推动年内高管变动频繁的重要底层逻辑。
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以来,持牌消费金融机构的高管频繁更替,是行业主动适应变革的表现。过去几年是粗放增长阶段,现在是精细治理阶段。企业需要更懂科技、懂数据治理、懂风控文化的人,去带领组织跨过合规门槛。”这场重构不仅关乎组织架构,更关乎行业理念的转型,早期消费金融公司追求速度和规模,贷款余额、导流效率是核心指标,如今则强调质量与安全,资本充足率、不良率、合规得分成为新的考核重点。
“新任高管多具备风控、科技或资本市场经验,也是为了应对行业资产质量承压、利率下行和流量争夺的挑战,推动公司从粗放增长转向精细化、专业化运营。”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称。
未来,随着行业格局持续优化,消金机构如何在合规框架下实现业务创新与风险管控的平衡,值得持续关注。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