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疆尼勒克县乌赞镇兰干买里村的玉米烘干厂内机器轰鸣,金黄的玉米颗粒经烘干塔处理后源源不断进入储粮仓,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这座由中国石油投入1000万元帮扶资金援建的现代化烘干厂,于2024年10月正式投产运营,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户“晒粮难、储粮愁”的痛点问题 。
中国石油援建的玉米烘干厂投入使用 (王正伟 摄)
作为中国石油定点帮扶尼勒克县31年来的又一民生力作,该烘干厂占地面积70余亩,配备果穗烘干、籽粒烘干两条生产线及种子包衣、精包装车间,日烘干能力达1600吨,最大储粮量可达4万吨 。项目分两期推进,形成了集收购、烘干、储存、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
“以前玉米收下来得找空地晾晒,遇雨天就担心霉变,运到外地卖运费又高。现在家门口就能烘干卖粮,太省心了!”乌赞村种植户沙得尔·依沙看着过磅单满脸笑容。烘干厂不仅为农户节省了脱粒、运输等成本,更辐射乌赞镇、尼勒克镇等5个乡镇,覆盖18万亩耕地的粮食收储需求,其中玉米种植面积达7.5万亩,直接服务3000多户农户 。
前来玉米烘干的车辆排起了队 (王正伟 摄)
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烘干厂更成为富民强村的“引擎”。通过设置保洁、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及生产用工,目前已带动25名当地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预计稳定运营后可提供80余个就业岗位。此外,项目以运营租金形式为兰干买里村集体经济年增收105万元,实现了“企业增效、农户增收、集体增益”的多赢局面。
乌赞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古丽给娜·吐达洪介绍,烘干厂填补了区域良种繁育与推广的空白,优化了种植业结构,让农牧民种粮更有底气,为粮食安全筑牢了“最后一公里”的防线。
中国石油援建的玉米烘干厂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王正伟 摄)
这一项目延续了中国石油“民生为本、产业为要”的帮扶理念,31年来其已累计投入1.7亿元帮扶资金,实施50个民生项目,从教育医疗到农田水利,从技能培训到产业培育,持续为尼勒克县发展注入活力。
中国石油援建的玉米烘干厂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王正伟 摄)
从抗旱机井到养殖基地,从希望学校到烘干厂房,中国石油用31年的坚守与投入,见证着尼勒克县从国家级贫困县到乡村振兴示范县的蜕变。这座崭新的烘干厂,如同矗立在伊犁河谷的灯塔,既照亮了农牧民的增收路,更彰显了中央企业助力边疆发展的责任与担当。(王正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