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晚间,上海九颂山河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公告,近日收到实际控制人、执行董事管金生家属的通知,管金生因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于2025年10月7日与世长辞,享年78岁。
10月12日上午,管金生告别仪式在深圳殡仪馆1号厅举行,现场陈列着200多个花圈,挽联是:
运筹帷幄,中国证券教父昭日月;
满腹经纶,资本市场新篇耀乾坤。
1988年,管金生创办了上海万国证券公司(以下简称“万国”),万国是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证券公司,开创了证券市场的多个先河。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万国在证券业名气很响,只要一提起,大家都会说,“噢,万国证券,管金生、王培君他们搞的,他们想成为‘中国的美林’,‘中国的野村’,中国的‘证券王国’……”
我虽然不是万国人,但与万国人有缘有情。我不仅有幸见证了万国的一路高歌猛进,也悲伤地见证了万国因“327”事件的崩盘和作为独立法人单位的消失。
管金生的辞世,让我不禁回忆起他与万国的一些往事。
|门庭若市的上海万国证券公司
改革年代催生出的万国
80年代中后期,上海的股份制试点、证券市场探索起步,金融机构改革发展也在密集酝酿,这就催生了1988年7月成立的万国证券公司。
当时,我在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外资委”)工作,这个委员会由时任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于1988年6月亲自创建并兼任主任。
万国创业者、总经理管金生,曾经留学欧洲,获得硕士学位,留学期间了解到这些国家的证券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影响举足轻重。回到上海后,他碰到了同在上海市委党校首期“振兴上海经济研讨班”学习、时为市政府集体企业办公室党组秘书的王培君,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筹建了“万国”。
万国能从最初八个人、在仓库里办公,迅速发展成有影响力的证券公司,用人制度功不可没。在万国,是不讲“论资排辈”的,只要你有想法有能力,无论年龄大小,万国都会给你展示的平台和机会。例如,万国刚成立时的几人中,有招聘进来的华东政法学院应届大学生史建平,很快凭业绩出任了万国的部门经理。
|当时号称杨百万的股市风云人物杨怀定,在大户室炒股
实行股份制的万国虽然起步时步履维艰,但没有包袱、唯才是用也是其独特的优势。管金生敢用年轻人,年轻人都想干出一番成就,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发了大家的潜能,整个公司氛围催人向上,显示出勃勃生机。
万国充满了创新活力。在1990年国家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之前,万国就积极宣传、动员有关各方支持参与股份制试点,通过发行股票方式募集境内外资金。我所在的外资委,也在研究如何通过对外发行股票方式来加快吸收外资。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在外资委是研究外资的,又熟悉法规,所以时任常务副主任的叶龙蜚就让我帮助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我当时三十岁不到,劲头很足,忘我投入,通过这项工作,我先后结识了薛文海、黄贵显、尉文渊、杨国平,也认识了管金生、阚治东、王华庆、卓福民,还有李祥瑞、庄晓天、贺镐圣、楼继伟、罗时林、周芝石等一大批证券市场的拓荒者、先行者。
当年万国很活跃,举办过很多研讨会、座谈会,对普及证券知识,尤其是利用资本市场筹集发展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改造国有企业,加快浦东开发等,提出过许多好的建议和设想。
|人山人海的万国证券黄浦营业部
“耀皮”B股路演的往事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证券、股票,这些东西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已赴京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也提出上海要加快证券工作的力度。
在这种背景下,上海市主要领导吴邦国、黄菊高度重视,具体负责的庄晓天副市长立即部署工作,全市各有关方面迅速行动,1992年上海发行股票认购证230万份,先后有53家企业发行股票改制上市。
上海本地的申银、万国、海通三家证券公司为股票承销而展开激烈的竞争。由于申银有工商银行背景,海通有交通银行背景,而万国没有,所以一开始万国在竞争中常常败下阵来。但是,万国人毫不气馁,努力工作,寻求支持,感动企业,逐渐摆脱了劣势局面。
随着上海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万国证券的蒸蒸日上,我和万国因发行B股(即人民币特种股票)又一次结缘。
上海对外开放初期,资金匮乏,如何通过多种渠道吸引外资,不仅政府部门费心,企业和证券行业上上下下也很热心。我在外资委工作时,就参与研究过如何通过试行境外发行股票吸收利用外资的问题。
理论界对此也展开了深入的研究。最终,通过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引入外资的方案日趋成熟,并由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拔得头筹,于1991年11月3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了承销签约仪式,发行100万股B股,筹集了令人羡慕的7400万美元。
|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人民币特种股票(B股)
1993年3月,上海市证券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市证管办”)成立,杨祥海任主任,我由外资委调到市证管办工作。市证管办是对上海证券市场实施监管的政府部门,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1999年7月并入了中国证监会,成为其派出机构上海证监局。
|耀皮公司路演现场,右一为范永进,右二为王培君
市证管办成立后,也开始对B股发行等工作实施监管。1993年,上海耀华皮尔金顿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耀皮公司”)发行B股时,由万国担任主承销商,巴林公司担任国际协调商,我代表市证管办参加了路演。路演第一站是英国爱丁堡,接着去伦敦,再飞美国,最后一站是中国香港。
|管金生在记者招待会上
耀皮公司当时是我国最大的中英合资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资金缺口,因为投资方没钱增资,于是打算通过发行B股筹资,这样既不改变原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又能在不突破外方出资比例不低于25%限制的情况下筹到资金。
1993年11月耀皮公司进行全球路演时,我与万国副总经理王培君、发行部副经理张斌,耀皮公司总经理张三福、总会计师邓千里,还有翻译小庞,组成了一个推介团。巴林公司从中国台湾派了一个行业资深分析师,加入我们这个团队。
参加这次B股路演,有几件事情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第一件就是见识了万国人认真的办事作风。这次路演是我第一次出国,要到不少地方,机票一大叠,万国帮我办出国手续,具体经办人是严爱娥。当时出国不比现在,签证手续等办理起来很繁琐,时间紧任务重,万国人展现出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水准,办事效率非常高。
第二件是出访中见识了万国人的做事讲话的用心。路演第一站我们到了爱丁堡,这里是巴林公司总部所在地。我们在巴林公司走廊上看了历任董事长照片,还有他们帮清政府发行的铁路债券样张。
巴林公司总裁对我们的到来非常重视,这不仅因为耀皮公司是全球知名企业,关键是我们带去了生意。记得王培君代表中方的发言很有意思,她说,“真没想到,你们英国人以前侵略我们、欺负我们,现在倒是把我们当成了贵客,还要依靠我们赚钱,这世道变化真是太大了”。大家听了会心一笑。
第三件事情是见证了万国人工作中的民主风气。在股票的定价上,王培君和张斌持有不同意见,一个觉得定价可以高一些,另外一个则不以为然,张斌并不因为王培君的职位比自己高而放弃坚持。当然他们在对外的场合中是一致的,保持着应有的体面和尊严。
这次路演非常成功,耀皮公司超额募集了大量资金。
“万国现象”留下的思考
1995年2月23日,万国因违规交易327国债期货合约,造成巨额亏损。管金生辞职。1996年万国与竞争对手申银证券合并,组建“申银万国”,即现在申万宏源的“申万”。1997年2月管金生被判处17年有期徒刑。2003年保外就医。
|1996年7月16日,中国证券市场上两家知名老牌公司“申银”“万国”合并为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管金生在参加一个论坛时曾说:“我这一生吃亏,吃很大的亏,就是没有放下自己内心的骄傲和清高。我如果当初可以克服自我,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断地向交易所上级部门、再上一级部门奔走呼号,说不定真的能改变现实,能够扭转乾坤。”
万国风头正盛没几年,却一夜间倾塌。历史已经久远,但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咀嚼和思考余地。
一是万国产生与发展早期赖以生存的市场发育尚不健全。
万国扩张壮大的阶段,比较完备的证券行业法律制度尚未形成,集中统一的监管体系尚未建立,行之有效的中介自律机构尚未健全。可以说,众多支撑证券市场规范发展的基础条件还不具备。在特定背景下,万国作了很多贡献,但也时时面临着挑战传统金融体制所带来的风险。
二是当时的政府监管还不能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股份制企业是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不同的企业形式,证券市场是最接近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状态。证券市场受到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不能配套和谐发展,相关因素模糊不清,股份制和证券市场则难免孤立推进,有关市场参与者也无法弄清楚市场生态环境是否适宜自己。
那时,监管者对股份制企业和股票市场的运行和操作等知之不多,使得监管法规缺位、监管体系安排往往与现实需求不尽相符。
三是改革过程中的开拓者先行者们必然要承受压力和牺牲准备。
早期的证券公司大多隶属于中国人民银行或脱胎于大型国有银行,而万国的股权较为分散,属于相对市场化的机构。受到体制管束的证券公司风格相对稳健,万国则凡事敢为天下先,主要领导在公司发展取得较大成就时,有时行事作风过于“生猛”,不可避免地与当时的管理体制发生碰撞和冲突。万国不可能像国有企业一样行事,自感缺少靠山,憋着一肚皮气,个个都是拼命三郎,失足必然难免。
|当年股市大咖,左起:李训、汤仁荣、阚治东、管金生、李业广
今天,市场已经大踏步地向前发展,人们自然把鲜花美酒献给所谓的成功者,好在也总有人从未忘记作为开拓者、先行者的万国的历史存在。
记得有位学人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一路走来的全部历史,应该深怀敬畏,坦然面对。在民族与国家的历史记忆中,必然既有辉煌与荣光,崛起与成功,也有劫难与耻辱,沉沦与失败,其中,正面与负面共存,美好与丑恶交织。然而,无论是非成败,无论盛衰荣辱,对一个自信的民族与一个成熟的国家来说,只要正视与善待,不管何种历史记忆,都是一笔无可替代的珍贵财富。”
我认为,这段话,对万国,对万国人,也是完全适用的。
作者范永进
投稿 tougao99999
本文为转载,首发于公号“上海金融文化”。
简介:上海爱建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兼任上海金融业联合会副理事长等职,长期从事上市公司、资本市场和金融中心建设工作。
欢迎点看【秦朔朋友圈】
秦圈十周年推出「读者群」, 定期抽奖送我们所推荐的书籍, 欢迎加入!
如果群满了请联系微信duanyu_H或tougao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