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晓璐
10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新闻发布会。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5金融街论坛年会将于10月27日至30日举行,主题是“创新、变革、重塑下的全球金融发展”。
证监会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利在回答“中国证监会支持北京建设国家金融管理中心”问题时表示,加强北京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对北京用好金融机构总部集聚优势、提升国家金融管理中心效能、服务建设金融强国具有重要意义。证监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部署,将立足服务首都所需和发挥资本市场所能紧密结合,积极支持北京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
一是着力推动北交所持续发展壮大。北交所设立四年多以来,基本构建起了一套契合创新型中小企业特点的特色制度安排,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作用日益显现。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达279家、总市值超86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过九成,合格投资者数量达900多万户,投资者参与度持续提升,市场功能不断完善。高标准建设北交所债券市场,累计发行政府债券13.6万亿元,信用债市场开市运行,债券品种不断丰富。
二是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北京板块”的服务功能。北京上市公司总市值居全国首位,近年来超八成新上市企业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了产业优势。上市公司质量和投资者回报明显提升,北京上市公司2024年分红9900多亿元,占全市场的41%。“并购六条”发布以来,北京辖区共有248家上市公司开展440单并购重组,产业整合效果明显。2024年北京企业发行科创公司债券、绿色公司债券分别达2155亿元、741亿元,均居全国第一。此外,支持北京新设8只政府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新兴领域,更大力度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三是打造资本市场改革开放新高地。积极支持北京市出台落实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体系的系列工作举措。深化科创板改革、并购重组市场改革等典型案例正在京加快落地。累计将27个项目纳入资本市场金融科技创新试点。北京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自2023年8月开板以来,已支持960余家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累计融资超300亿元。北京金融机构在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发挥“头雁效应”,一流投行和投资机构加快培育,目前共有6家外资控股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
王利表示,下一步,证监会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资本市场央地合作,全力支持和配合北京市做好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建设各项工作,持续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更好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 张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