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丨花朵财经观察(FF-Finance)
撰文丨学研
俗话说得好:卖金不如挖金。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屡创历史新高,世界“金王”紫金矿业也过上躺赢的好日子。
近日,紫金矿业公布了2025年前三季度财报,成绩那叫一个亮眼。不仅营收(2542亿元)同比上涨10.33%,归母净利润(378.64亿元)更是同比暴涨55.45%,相当于每天赚一个多亿的小目标。
紫金矿业2025年前三季财报
拿着这份成绩单,紫金矿业在资本市场也杀疯了。截至10月21日,紫金矿业A股(601899.SH)股价30.05元,年内涨幅超100%,市值近8000亿元。港股(HK2899)年内涨幅超130%,市值为8600亿港元。更夸张的是,公司股价已连涨7年,累计涨幅达16倍。
如今,紫金矿业A+H总市值超万亿,在《财富》世界500强金属矿业公司中,其净资产收益率全球第一;在《福布斯》全球黄金企业排行榜里,它同样高居榜首。
很多人被眼前的金价迷了眼,可能觉得紫金矿业无非是踩中了风口,这才有了今天的地位。
实际上,贸易+精炼才是紫金矿业第一大营收来源,占总营收的69.58%;第二大营收来源为矿山产铜,其占到了总营收的16.25%;矿山产金仅是第三大营收,其占到了总营收的15.77%。
紫金矿业之所以能有效降低有色金属的周期效应,离不开掌舵人陈景河的多元化布局。
PART.01
金王崛起
1992年,陈景河刚加入紫金矿业,那时整个企业只有76名员工,年利润仅3万元。虽然名义上是地方国企,但只能靠销售零星矿产品维系日常运行,连工资都快发不出了。
所幸他们还有一座位于福建上杭县的金矿——紫金山,受限于当时的开采技术,金矿储量看起来大,能开采部分的含金量却是少得可怜。
这个问题困扰了紫金矿业许久,中途还差点将开发权卖给了一家澳大利亚企业,险些失去了“金饭碗”。
紫金矿业董事长陈景河
直到1997年,陈景河立下军令状,用一千多吨炸药炸开了紫金山顶部约一百万立方米的废石层。这次豪赌,不仅省去了一千多万的成本。更炸出了紫金矿业的光明未来。
1999年,紫金山金矿年产量跃升至3吨,产量位居全国矿山首位,年利润超5000万元。
可陈景河知道,在矿业这条赛道里,活下来只是第一步。如果止步不前,哪怕守着金山,迟早也是坐吃山空。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景河主动推行改制国资属性,引入社会资本。起初,他试图让紫金员工、矿区村民认购,再引入战略投资者,最后向社会公开募资。结果,当时这种入股的方式并不被认可,根本没人愿意投钱。
最后还是新华都董事长陈发树抱着支持朋友的心态,以3000多万元入股紫金矿业。现在看来,这笔投资或许是陈发树人生中最为成功的一笔,让其后来收获了两百多亿的天价回报。
2003年,紫金矿业在陈景河的带领下赴港上市,募集了12亿元的资金。
有了钱,加上愈发成熟的低品位矿开采技术,紫金矿业就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捡破烂”之旅。其中,象征性以1块钱接手的贵州水银洞金矿就是最经典的案例之一。外资企业砸了千万美元都没能搞定的硫化物,紫金矿业硬是花了两年时间,把废矿变成了年赚几千万的金山。
从2005年到2008年,短短四年时间,紫金矿业的营收就从30亿元飙涨至169亿元,净利润更是能常年稳定在30亿元以上,为其日后的“抄底并购”提供了充足的现金流。
众所周知,矿业是一个周期性极强的行业,涨起来的时候大家都赚钱,跌起来的时候巨头也要断臂求生。
手握巨量现金的紫金矿业,开始鼓捣起更高阶的“逆周期抄底”。
2012年,国际黄金价格暴跌,澳大利亚矿企诺顿金田陷入危机,半年亏损了2000万澳元,同时面临巨额外债到期。于是陈景河果断出手,紫金矿业以1.88亿澳元的代价获得诺顿金田89.15%的权益。
2015年,全球矿业一片惨淡。陈景河再次出手把刚果(金)的世界级铜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大金矿的各一半权益收入囊中。这两座矿山,一座是世界第四大铜矿,一座是世界十大金矿之一。
截至目前,紫金矿业的金、铜矿储量及产量均为全国第一。除了金、铜等传统金属布局,紫金矿业还切入了锌、锂、钼等能源金属板块。多元化的全球并购战略令紫金矿业拥有远超普通矿企的抗风险能力,哪怕面对全球矿产行业的超级逆周期,紫金矿业依旧能保持营收增长。
PART.02
东风才刚刚刮起
如果说紫金矿业的确实是在泥坑里摸爬滚打出来的,那么大洋彼岸的西方力量则在关键时刻给它送上了一记神助攻。
过去数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不断地自毁信誉。比如冻结甚至准备没收俄罗斯央行放在海外的数千亿美元外汇储备、懂王朝令夕改把全球资本市场耍得团团转等。无一不在摧毁二战以后建立起来的,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信用体系基石。
各国央行意识到“去美元化”势在必行,毕竟真正安全的资产永远是能被自己掌握的那一种。此前炒得火热的数字货币就是蹭的这一概念,不过事实证明其所谓的不记名、无法被远程冻结,原来也可以被破解——美国司法部曾没收柬埔寨王子集团据称价值150亿美元的比特币。
各国看来看去,发现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黄金最靠谱。于是,从2020年到2025年,全球央行开启了疯狂的囤金模式。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除去美国之外的全球央行,累计增持了超过4500吨黄金,比过去十年的平均水平翻了一倍还多。
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已经连续十五年增持黄金,最近几年更是突破常规大量增持。官方储备早就突破了两千吨大关,而且还在每个月雷打不动地买买买。
这波由西方阵营亲手推动的购金狂潮,直接改变了以黄金为首的“避险资产”的供需底层逻辑。
而紫金矿业此前近三十年的布局,如今终于迎来了密集收获期,它买的每座矿山、每座宝矿都为其享受到来自地缘政治危机带来的超级溢价。
别看现在黄金已经涨得让人吃惊,随着国际形势日益复杂,或许金价上行周期才刚开始,紫金矿业“躺赢”的日子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