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月前,保利发展还在凶猛拿地,上海、北京等核心市场上均有所斩获,但进入今年第三季度之后,保利的拿地速度明显减缓了。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今年上半年,保利发展以414亿元的权益拿地金额排名行业第一,平均每月耗资69亿元。但是到了9月底,保利发展的拿地金额只增长到了490亿元,下滑到了行业第五,被中海地产拉开了269亿元差距。
第三季度,保利发展平均每月只花费25亿元拿地,约是上半年的三分之一。
发生了什么?保利发展近日发布的三季报数据可以窥见一点原因。
01 盈利能力持续恶化
10月22日,保利发展发布2025年三季报,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单季营收达568.65亿元,同比大幅增长30.65%,实现显著复苏。但盈利端呈现断崖式下滑:单季归母净利润亏损7.82亿元,同比降幅达299.19%,这是公司首次在非年末结算期出现亏损;扣非归母净利润更亏损8.4亿元,同比骤降429.03%。
三季报数据反映出一个事实:保利发展盈利能力持续恶化。今年前三季度毛利率13.37%同比下降2.55个百分点,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仅10.76%,同比骤降了4.82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保利发展的现金流在三季度也同步承压,经营性净现金流转负,为- 90.4亿元,同比下降875.12%。叠加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7%,进一步侵蚀利润空间。
受财务指标不及预期影响,保利发展估计持续下跌。据数据宝监测,保利发展发布三季报后的第二天(10月23日),有1.7亿元助力资金卖出保利发展股票,位居传统开发商个股榜首。
对于利润转亏原因,保利发展给出的解释是“受行业和市场波动影响,结转项目盈利能力下降”。
但从财报数据来看,“少数股东权益”才是保利发展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三季度,保利发展归母净利润亏损7.82亿元,少数股东损益却达7.3亿元,出现了罕见的“归母亏损但少数股东盈利”。
截至三季度末,保利发展少数股东权益占总所有者权益比重达42.64%,而前三季度少数股东损益占净利润总额比例飙升至70.41%,较2024 年全年的48.6%大幅提升21.8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有约七成的利润优先被划走,使得分配给上市公司股东的利润大幅缩水。
这种“小股权分走大利润”的结构,让上市公司在项目盈利下滑时直接承担了更大的亏损冲击。
未来公司利润回升,要靠更多优质项目结算拉升整体利润水平。但据保利发展今年的半年报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其三、四线未售土储约2000万平方米,其中近60%尚未开工,在三四线城市市场下滑幅度高于全国均值的情况下,部分项目将面临“亏本销售”风险
保利发展今年将51%的投资投向北上广核心区域以优化土储质量,但新拿地项目需 2-3 年进入结算期,短期内无法对冲存量项目的盈利下滑。国盛证券指出,这种“存量拖累、增量未显”的周期错配,将持续影响2025年盈利表现。
而在利润回升之前,保利发展拿地又减缓了,这将会进一步拉长公司未来的调整时间。
02 隐藏的下滑风险
根据保利发展发布的最新数据,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签约金额2017.31亿元,同比减少16.53%,签约面积1010.4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25.13%。这一降幅要高于品牌房企。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年1-9月,房地产行业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6065.9亿元,同比下降12.2%。其中,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1280.9亿元,较上年下降11.2%。
保利发展的业绩下降速度要高于第一阵营5个百分点以上。
与此同时,三季度以来,保利发展的销售额降幅有所扩大。上半年末,保利发展销售额同比减少16.25%,到了三季度末,降幅扩大到了16.53%。同比2024年三季度,降幅更是高达20.18%。
经过对比发现,今年上半年保利发展月均销售额为约242亿元,到了第三季度,下滑到了月均约188.5亿元。
在各项业绩指标承压之下,保利发展主动收缩开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新开工面积51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0.19%,远高于销售业绩降幅。
与华润、招商、中海等头部企业相比,尽管保利发展目前的销售额仍位居行业首位,但业绩韧性明显弱于同行。保利发展2025年中期商业运营收入25.4亿元,而同期华润置地经营性不动产业务收入121.1亿元,保利发展商业运营收入约为华润置地的21%。
仍是一家传统地产商的保利发展,与房地产行业的整体发展绑定更紧,未来业绩走势如何,将深度依赖行业复苏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