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再度执政,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迅速升级,犹如一场骤雨般席卷而来。年初,华盛顿便对自中国进口的各类商品,从精密的电子元件到庞大的机械设备,一概施加了10%的惩罚性关税。然而,到了4月,这一举措的严厉程度更上一层楼,关税比例跃升至令人咋舌的145%。北京方面并未退缩,迅速采取了强硬的反制措施,对美国的农产品和航空器征收了高达125%的关税,一场旷日持久的贸易战正式拉开序幕。
这场贸易冲突的直接后果是全球供应链的严重扰动。美国本土企业首当其冲,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而消费者则不得不面对物价的飞涨。航空巨头波音公司更是遭受重创,数架飞机因订单被中国航空公司取消而退还,公司首席执行官不得不公开承认,全年营收将因此大幅缩水。
在关键的稀土领域,中国自4月起便开始收紧出口,尤其针对与美国国防工业相关的企业,此举让美国的高科技产业瞬间陷入“卡脖子”的困境,芯片制造和电动汽车的生产都受到了严重的延误。
进入5月,双方代表在日内瓦举行了紧急会谈。美国财政部长与中国副总理经过一番艰苦磋商,最终达成了一项为期90天的临时协议。根据协议,关税税率得以大幅下调:美国将145%的关税降至30%,中国则将125%的关税降至10%。此后,该协议又得到了延长。尽管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称这是“暂时的退让”,并暗示保留进一步行动的余地,但任何有识之士都能看出,若这场贸易战持续下去,美国自身也难以承受其代价。
通货膨胀率如脱缰野马般蹿升,到7月份已高达4.2%。对于中西部那些依赖向中国出口大豆和玉米的农场主而言,出口通道的堵塞无疑是致命的打击,爱荷华等关键摇摆州的农民怨声载道,选情因此变得异常扑朔迷离。华尔街的投资者也陷入恐慌,美国国债收益率小幅跳升0.5%,整个金融市场风雨飘摇。
10月,特朗普再次放出狠话,威胁要在11月1日将关税提高至100%。中国立刻针锋相对,宣布全面禁止稀土向美国军工企业出口,此举直接影响了五家美国公司。尽管如此,截至目前,前九个月的中美贸易额仍达到了17.37万亿元人民币,看似尚可维持。然而,所有人都清楚,眼下的平静只是短暂的休整,真正的较量还在酝酿之中。
坦白而言,美国此次大张旗鼓的贸易战,最终让其不得不反思,中国真正让美国感到不安的,并非仅仅是其庞大的经济体量。
在经济总量方面,中国确实紧随其后,但美国的GDP总量仍然占据优势,依然保持着全球第一的位置。真正让美国感到“扎心”的是,中国在其他领域展现出的深厚根基,这些优势并非一场简单的关税战能够轻易撼动的。
首先,在外交领域,中国近年来展现出了高超的外交手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等平台,中国成功地与全球150多个国家和组织建立了紧密的联系。2025年上半年,这些“一带一路”伙伴国与中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额已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通过修建铁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中国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老挝铁路的开通,不仅使当地出口额翻倍,也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此外,在中方的撮合下,沙特与伊朗在2023年实现了关系缓和,有效缓解了中东地区的紧张局势。
在巴以问题上,中国始终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冲突,而美国则倾向于提供军事援助。中国这种不附加条件、尊重主权的国家间交往模式,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欢迎。拉美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如哥伦比亚、巴西和秘鲁,都将中国视为首选的贸易伙伴。美国传统势力范围的松动,连美国媒体都不得不承认,“一带一路”项目虽然分散,但其深远影响力正在动摇美国在该地区建立的盟友体系。
再来看工业供应链。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并非浪得虚名。其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近30%,涵盖了从日用品到高科技产品的全产业链。而美国制造业几十年的外迁,导致本土产业链残缺,加之高昂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价格,使得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在2019年贸易战最激烈的时候,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普通家庭的日常用品几乎全部来自中国制造,这一现象至今并未改变。稀土更是中国拥有绝对优势的资源,其产量占全球的70%,加工能力更是超过90%。尽管美国试图开发本土稀土资源,但2025年加州新矿的投产,其产量小、成本高,短期内难以满足需求。中国一旦收紧出口,美国国防和苹果等高科技公司将不得不放慢脚步,专家估计,重建完整的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在贸易摩擦中,中国通过转口贸易,将产品的附加值从2017年的14%提升到22%,而美国企业却因高企的成本而自食其果。特朗普鼓吹的制造业回流,在2025年仍然停留在口号层面。本土工厂难以构建完整的生产链条,而中国南方工业园区机器轰鸣,生产效率高、价格低,这才是美国难以逾越的“底盘”。
美国深知,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意味着“打中国就是打自己”。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两国贸易额飞速增长。202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高达4387亿美元,出口额为1432亿美元,贸易顺差近3000亿美元。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美出口1.55万亿元人民币,进口5303亿元人民币。美国中西部农场赖以生存的大豆、玉米和牛肉主要销往中国,这些农业州是美国大选的关键票仓,任何政客都不敢轻易冒险得罪。此外,中国持有7564亿美元的美债,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美国第三大债权国,任何大规模减持都将引起华尔街的动荡。尽管特朗普在4月加征关税,中国商品对美出口暂停至11月,但这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美两国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在服务业方面拥有优势,而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实力雄厚,双方具有显著的互补性。几年的贸易战导致美国通胀高企、企业利润下滑,而中国则转向了新兴市场,受到的损失相对较小。
科技创新领域,是中国最令美国感到忌惮的方面。中国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一,2024年已超过美国。在5G、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领域,中国正紧密追赶。华为鸿蒙操作系统正在逐步取代安卓,比亚迪电动汽车销量已位居世界第一,大疆无人机更是占据了全球80%的市场份额。尽管美国试图通过技术封锁限制中国发展,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在芯片等关键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中国的空间站已进入稳定运行阶段,而美国的国际空间站则日渐老化。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已成为多个先进产业领域的领导者。尽管中美科技冷战仍在继续,美国试图利用各种手段施压,但中国的科技发展模式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中国在这些“软实力”方面的积累愈发深厚,而美国虽然在军事和经济实力上依然强大,也必须慎重权衡。2025年的竞争异常激烈,但中国已然拥有了手中掌握的“底牌”,美国最多只能进行一些“小打小闹”。未来的博弈仍将继续,但中国正稳步推进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其国际地位将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