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上午,宝宝巴士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出现在APP上的问题广告是第三方平台接入广告,此次事件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对此他们表示诚挚的歉意。
成立于2009年的宝宝巴士是“专注于0-8岁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变现的主要方式是广告变现,模式为“获取用户-APP接入广告-获得分成”。其2021年7月冲击创业板IPO,后被深交所终止,但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APP合作推广的收入占营收的比重分别高达72.7%、72.87%、76.76%。
广告变现为主的商业模式下,家长们发现宝宝巴士的广告变得多且杂。南都N视频记者留意到,宝宝巴士此次因“低俗广告”事件翻车之前,有家长一年多前即发现其推送成人广告后卸载。
网友录屏的宝宝巴士低俗广告。
一年前有家长发现宝宝巴士推送色情广告
“宝宝巴士APP推送低俗色情广告终于被大家看到了!”看到新闻后,杜女士松了口气。她告诉南都记者,早在去年9月,自己的会员刚过期后没几天,就看到宝宝巴士儿歌APP弹窗推送有露骨情节的情色视频广告,“气死了,我直接卸载,别想赚我一分钱”。
另一家长则在今年3月注意到,孩子玩宝宝巴士期间,突然跳出一个擦边广告:“页面是灰色调的,人像女鬼一样,关了四五遍没关掉,直接给孩子吓哭了”。
时隔一年,又有家长在社交媒体发文,宝宝巴士儿歌APP打开时,开屏跳转低俗擦边直播等第三方广告。网友截图显示,有广告页面直接打出“三女共侍一夫,每月50万生活费”的标题,并可看到着装暴露的女士。
此外,有家长称,开屏和弹窗广告的关闭键非常小,小朋友点击后不容易关闭,却会直接跳转至下一步,引导孩子下载不明软件,或进入短视频美女跳舞等不适宜儿童观看的视频。
此前即有家长质疑宝宝巴士的广告多且以家长为目标群体。“我女儿曾经误点后跳转到购物平台,用免密支付花98元买了条狗。”有家长表示,孩子使用期间,手机上下左右位置不时跳出各类弹窗广告,包括医美、购物、游戏、抽奖等,“防不胜防”。
超七成营收依赖合作推广广告
广告是宝宝巴士最主要的变现方式。宝宝巴士2021年试图登陆资本市场,冲击创业板IPO,但最终被深交所叫停。但其当时提供的招股书却让外界对这家主打早教的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
招股书显示,宝宝巴士定位为“专注0-8岁的儿童启蒙数字内容提供商”,研发、制作、运营以“好听、好看、好玩”为特征的音视频、APP等产品。其中,公司的营收方式主要是:APP接入互联网广告联盟客户(百度、谷歌等)的程序化广告SDK,获得分成收入。
据招股书,2018年至2020年,宝宝巴士的营收分别为2.54亿元、5.26亿元、6.49亿元。其中,APP合作推广的收入分别为1.85亿元、3.83亿元、4.98亿元,占营收的比重分别为72.7%、72.87%、76.76%。具体来看,该部分业务的模式是“制作产品-免费使用,获取用户-APP接入广告-获得分成”的模式。
此外,宝宝巴士高度依赖头部的广告客户,连续三年约一般的年收入来自百度。2020年,百度为宝宝巴士贡献的收入占其总营收的50.74%。招股书显示,其前五大客户分别是百度、谷歌、腾讯、北京万裕久鑫科技有限公司、字节跳动。
对此,产业时评人张书乐告诉南都记者,作为一个早教APP,营收高度依赖广告很怪异。其大多数广告是以父母为驱动消费目标,容易将婴幼儿引入各种认知误区。此次翻车也说明了,产品设定上缺少对婴幼儿的深切考量和人文关怀。“即便没有成人广告、擦边视频等,不少广告话术、谐音梗等也对婴幼儿早教不利。”
宝宝巴士曾身陷著作权归属、侵权纠纷
事件发生后,宝宝巴士10月29日发布致歉及整改声明,称“第一时间下线了相关平台,并立即停止合作,同时迅速开展全自查、自纠”。
宝宝巴士还是表示,针对此次广告事件暴露出的漏洞与不足,公司立即进行整改与优化:第一时间下线了相应平台上的所有广告,并及时与平台沟通,完善广告主的审核和屏蔽机制;针对广告平台无法监控的广告主,宝宝巴士自行研发了广告强制拦截功能,对其实施强制拦截。
这并不是宝宝巴士第一次深陷争议。据了解,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曾通报46款APP(SDK)存在侵害用户权益行为。其中,涉及的教育类APP就包括宝宝巴士品牌旗下两款产,分别是“宝宝日常安全”和“宝宝玩数字”。通报称,应用开发平台上的APP信息明示不到位。
天眼查显示,宝宝巴士法定代表人为唐光宇,注册资本3.6亿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软件开发、动漫游戏开发、专业设计服务等。法律诉讼信息显示,该公司曾多次因著作权归属、侵权纠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等被起诉。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黄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