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傍晚,科创板新材料公司上纬新材(688585.SH)披露,智元机器人通过协议转让和要约收购,最终获得上纬新材63.6232%的股份。
交易的受访方为智元旗下两大持股平台:上海智元恒岳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下称“智元”)、上海致远新创科技设备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收购完成后,智元恒岳成为上纬新材的控股股东,智元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邓泰华成为上纬新材的实际控制人。
针对智元后续的管理接手安排,10月29日的业绩会上,上纬新材总经理汪大卫在回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新控股股东充分尊重公司新材料业务现有管理团队的能力和经验,会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企业整合产业链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和加速产业升级的优势,完善上市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管理团队皆来自公司业务相关领域专家。”
“公司新材料业务经营情况一切正常。”汪大卫强调。

2025年7月29日,智元机器人在进行“才艺”展示,吸引参观者驻足观看。 新华社记者 陈浩明 摄
上纬新材披露的收购结果符合外界预期。智元此前通过协议转让,从上纬新材现有股东处获得29.99%的股份。为增强控制权,智元原计划再通过要约收购最多增持37%的股份。要约收购启动前,已有上纬新材股东将其持有的33.63%股份申报预受要约。这意味着,智元拿下63.62%的股份具有确定性。
鉴于要约收购的价格仅为每股7.78元,而上纬新材的股价,自7月9日智元“入主”的消息披露以来累计上涨超1000%,因此有声音认为,基本上不会有上纬新材的散户投资者愿意以如此低价出售股份,智元难以足额完成37%股份的要约收购。
智元收购上纬新材的资本运作,在市场上引发借壳上市的猜测。对此,智元和上纬新材双方均予以否认。10月15日,上纬新材公告称,未来36个月内,智元不存在通过上市公司借壳上市的计划或安排。
争议背后,两家公司的业务协同度在一些人看来并不明显。智元是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的头部玩家,而上纬新材主营环保高性能耐腐蚀材料、风电叶片用材料等新材料业务。
就此质疑,上纬新材董事长蔡朝阳在前述业绩会上并未正面回应,仅表示:“公司既有的材料领域专才将秉承致力碳中和、创生新材料的理念,持续推动(材料)轻量化。”
此前8月下旬,上纬新材间接控股股东上纬投控宣布与智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合作。
依据协议内容,上纬投控及旗下子公司与智元将携手拓展中国台湾、日韩及东南亚等市场,合作范围涵盖技术研发、制造、生产、市场行销推广、业务销售与服务。上纬投控旗下事业群也将分工参与,包括上纬智联负责智能机器人研发、制造与销售;上纬新材、艾若飒、上纬绿金能与上伟碳纤等则提供关键元件与材料支持。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