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财团私有化退市、CEO转任高级顾问 安能守擂不易
创始人
2025-10-30 00:55:36

上市四年,零担快运网络运营商安能选择了退市。近日,安能发布公告称,由大钲资本、淡马锡和淡明资本共同组成的财团与安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宣布,拟通过协议安排(以下简称“提案”)的方式,将其从港交所退市。不仅如此,安能CEO秦兴华也将转任高级顾问,退居幕后。

卸下“上市公司”身份的安能,能否像大钲资本主导的瑞幸一样重新翻盘,还有待时间验证。

股市回报承压

安能与财团对于私有化一事的谈判很快有了结果。安能公告显示,财团收到公司首席执行官秦兴华先生及首席运营官金云先生的不可撤销承诺,以支持提案。要约人一致行动人(包括秦兴华先生及金云先生)合计持有公司已发行股份(不包括库存股)的35.74%。

据了解,本提案拟定每股12.18港元的现金选择,按股权价值计算,安能估值约为143亿港元,为安能自2021年11月中旬以来从未达到的估值水平。私有化价格较未受干扰日2025年9月3日每股8.20港元的收盘价,溢价达48.54%,该日期为公司股价及交易量出现异常波动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该私有化价格为最终价格,且要约人不保留提高价格的权利。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私有化后,安能CEO秦兴华将被调任为公司的高级顾问,不再担任安能所有核心管理职务。金云则继续担任集团高级顾问。

对于退市的考虑,安能解释称,自2021年以来,公司股价长期承压,成交量低迷,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能力受到严重限制。然而,公司仍需承担为维持上市地位所产生的行政、合规及其他相关费用,管理层还需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履行上市公司义务。

安能进一步提及,鉴于上述情况,并综合考虑相关成本与资源投入,维持上市地位对公司而言收益有限。退市将使公司能够立即节省成本,并将资源重新分配至核心业务,从而提升运营效率,更好地支持公司的长期发展。

一位资深物流人士认为,安能最终退市,一方面是为了摆脱上市身份带来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平台型物流”模式的资本红利期已接近尾声,行业开始回归本质运营能力比拼。

回望2021年11月,安能成功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快运第一股”,彼时其发行价为13.88港元/股,市值约为151亿港元。然而,安能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并非一帆风顺。在2023年3月,安能市值曾跌至约56亿港元,蒸发超100亿港元。

与安能类似,同在2021年上市的满帮在纽交所表现也不太顺利,股价和市值曾一路下跌。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万得股票显示,满帮市值为136亿美元,已然无法企及上市之初的233.58亿美元市值。

平衡规模与利润

为了拉动股价,安能经历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之路。

早在2022年,安能过得颇为艰难。财报显示,彼时,安能的营业收入为93.35亿元,同比下降3.22%;归属母公司净亏损为4.08亿元,亏损同比2021年的20亿元缩减79.73%;经调整净亏损2.18亿元,同比减少153%;货运总量达1250万吨,基本维持2021年的水平。

为了扭转局面,秦兴华曾提出“公司需要改变以货量和规模为导向的治理方针,制定以利润和品质为核心的新战略来支撑有效规模驱动下的良性增长”,并实施一系列强调品质及盈利能力的改革策略。

比如,在产品结构上,安能努力迎合电商消费,发力利润更高、300kg以下的中小票市场,并在今年上半年升级“3300”产品,全额免除特殊加收费,实行更高的时效标准。在2023年,安能全年票均重从2022年的106公斤降至93公斤。

另一边,安能也陆续裁撤了一部分中小分拨中心,分拨中心数量从136个减少至81个,并通过拉直运输干线、优化车线规划和投产配置等提升效率,降低运输成本。2023年下半年,安能单位干线运输成本310元/吨,环比下降5.1%,全年平均运单时长同比缩短10.1%。

安能果断采取“刀刃向内”,从过去激进扩张业务规模到更注重财务指标,一方面也是承受了资本对公司发展的期待和要求。2022年,大钲资本成为安能最大股东。此后,安能创始高管“铁三角”解体,曾任执行董事的祝建辉、曾任董事会主席的王拥军相继离场,唯一留下了秦兴华。

2024年,安能利润增长开始加速,公司经调整税前利润和净利润分别为10.84亿元和8.37亿元,同比增幅达65.7%和64.2%;毛利达到18.42亿元,同比增长45.2%;货运总量达到1415万吨,同比增加17.5%。

寻找突围方向

如今,安能拟退出港股市场,也能一定程度上放开拳脚。

安能表示,由于持续的宏观经济挑战以及零担货运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在未来的运营中面临重大挑战和不确定性。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公司需要推行可能影响短期财务表现的战略举措。

“在本提案完成后,公司将作为一家非上市实体,不再受到短期资本市场预期、股价波动及信息披露义务的压力,从而能够更加灵活、高效地推进其战略重点。”安能认为,退市后还将使公司的长期业务决策更加灵活高效。

推动安能私有化的大钲资本此前也操刀过上市公司内部改革,典型案例就是瑞幸咖啡。2020年4月,瑞幸被卷入财务造假危机,曾扶持瑞幸美股上市的大钲资本又继续买下瑞幸的控制权,重新任命新管理层。在部分业内人士眼中,大钲资本此次私有化安能的动作,多少带着过去重组瑞幸的影子。

“投资人支持企业上市,最终也会看是否有获得更好的回报,否则会跟公司高层产生分歧。”快递行业专家赵小敏向北京商报记者指出,资本深度介入也是因看好快运的市场体量以及外部政策对物流降本增效的支持。

不过,尽管安能退市后能卸下财务披露的压力,但其依旧要与顺丰、德邦、壹米滴答等企业激烈角逐,而这些品牌背后不乏京东、极兔等身影。今年上半年,安能营收为56.25亿元,同比增长6.4%;毛利为8.8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零担货运总量682万吨,同比增长6.2%。

赵小敏表示,大钲资本私有化安能后可能会采取一些收购行动,或是将其出售给其他企业,安能是否会重回二级市场,都需要完成上述其中之一的策略后才会进行。

北京商报记者 何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宗馥莉现身宏胜集团会议 新闻荐读 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位的宗馥莉,现在是宏胜集团的总裁。 据宏胜集团公众号,10月29日,...
高盛:AI浪潮有望拉高中国股市...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中国的AI浪潮有望将中国股市的合理估值水平,较‘DeepSeek时刻’前上调15...
男子坐高铁上个厕所电脑没了 近日,从杭州西开往连云港的某趟高铁上,旅客刘先生发现放在座位前方网兜里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电脑买时花...
逾5000亿份!这类基金三季度... 截至10月29日,公募基金三季报悉数披露完毕。在债市波动、收益率压制情况下,债券基金三季度录得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