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消费者对“品牌、消费”的认知,有了什么不同?
创始人
2025-10-30 06:35:58

01

没有人能够永远年轻,但总有年轻的人。

市场也是如此,没有永恒不变的顾客,只有一代又一代的新消费者。

今天,随着Z世代成为全球消费的主力军,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影响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业务逻辑。

今天的单仁行,我们就来聊一聊新一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以及他们对于“品牌”的认知变化。

02

如果用一个词来描述Z世代的消费行为,那就是“矛盾”

一方面,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麦肯锡的报告指出,尽管Z世代的平均家庭收入显著高于婴儿潮一代,也就是90年之前的消费者,但他们却普遍对未来感到焦虑。

像在欧美,有40%的欧美Z世代担心自己未来的财务状况,有一半的美国Z世代储蓄甚至不足以支持他们生活超过一个月。

当然,中国的Z世代情况稍微好一点,但如果到社交媒体上看一看,其实还是能看到很多人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感到焦虑。

但在另一方面,财务的脆弱性并没有阻止他们的消费欲望。

麦肯锡的数据显示,Z世代是所有受访世代当中,最愿意“挥霍”和“承担债务”的群体,有34%的Z世代表示愿意赊购,高出其他世代13%,像我们今天几乎所有电商平台从衣食住行全部都开通“先买后付”的服务,就是专门针对Z世代的消费心理,让他们消费起来看上去没有压力。

普华永道的报告也同样证实了这个矛盾,Z世代虽然有意识地在削减整体开支,但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为了自己的情绪、体验和潮流花钱,甚至赊账。

当然,这种矛盾行为的背后,是Z世代对“价值”的重新定义。

他们不是纯粹的价格敏感,而是“价值敏感”,他们所追求的价值,超越了产品的功能属性,转向了情绪价值和社会价值。

普华永道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做“可负担的奢侈”,类似于口红效应在今天视播时代的升级版。

怎么理解呢?

Z世代会热衷于购买一些特殊的“奢侈品”,比如一杯好看、昂贵的抹茶拿铁,比如一款IP联名产品或者是网红产品。

他们购买这些商品的动机,其实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为了获得一种认同和满足,也就是说这种购买必须让人感觉是值得羡慕的,它需要有KOL或者是IP的背书,需要有可持续性、排他性或者文化故事来包装、支撑溢价,比如说今天大火的非遗文化、小米汽车。

当然,最关键的是,如果购买的产品服务不能在短视频直播以及社交媒体上进行展示,不能在群聊中引发讨论,那么它就可能不值这个价。

这种“在节制中寻求情感放纵”的矛盾心理,就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缺口。

传统的奢侈品过于昂贵,Z世代无法负担,而廉价品又过于平庸,无法提供任何情绪价值和社会背书。

所以,今天很多企业价值重构的黄金机会点,就恰恰在于填补这个“可负担的情感满足”缺口,从小米汽车、老铺黄金到泡泡玛特都是如此。

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一大核心价值就在于可分享性,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进行展示和讨论,这种方式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带给顾客的体验。

03

当然,新一代的消费者对“品牌”的概念也有了不同。

第一、品牌忠诚度的变化。

SAP Emarsys的报告显示,有64%的人表示他们忠于的是产品,而不是品牌。

当然,这不是说Z世代不信任品牌,是因为他们其实对品牌以及背后的运作有着深刻的理解,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会敏锐地发现品牌特别是创始人IP言行之间的矛盾。

比如说某个企业在宣传中把产品讲的多么出色,增加各种定语,但又用小字增加限制条件,这种不一致又会影响信任。

同时,Z世代对品牌的信任会受到社交媒体的影响快速变化。

有43%的Z世代承认,他们购买某款产品纯粹是因为它在短视频直播上火了;45%的人表示,如果一个产品在短视频上病毒式流行,他们会更倾向于去购买它;33%的Z世代表示,他们对短视频直播和社交媒体的认可,超过了传统广告或品牌官网的信任。

所以,Z世代的品牌忠诚度是一种动态的双重结构。

一重叫做“使命驱动型忠诚”,这是品牌地基,它要回答消费者“从长远来看,我为什么应该信任你?”这种信任建立缓慢,依赖于品牌长期、持续的证明。

另一重叫做“趋势驱动型忠诚”,这是品牌的引爆器,它回答了这个问题:“为什么我应该马上购买你?”这种选择基于品牌当下的传播能力、内容质量和触达范围。

品牌如果只有使命,虽然会受到尊重,但在新一代消费者看来显得乏味、老旧,无法激发购买。

如果只有趋势,没有根基,又容易火爆一时,很快被抛弃。

所以,在今天的视播时代,成功的品牌公式是:一个拥有清晰使命的品牌,同时懂得借助于短视频直播,在全域搭建矩阵,放大品牌势能的营销能力。

第二、广告影响的变化。

Z世代对传统广告,比如说电视、横幅、海报持有根深蒂固的怀疑态度,尽管他们过去成长于一个品牌对他们说教的世界,但他们今天期望的是品牌能够真正和他们对话,了解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体验。

像GoDaddy的一项调查显示,在社交媒体上,来自KOL、企业创始人这类IP的推荐,在转化上比品牌自己发布的传统广告高出10%。

这种差异源于一个关键认知:广告为品牌提供了权威性,而IP为品牌提供的是可信度。

一个成功的品牌战略,必须确保品牌的声音同时出现在三个层级上。

在顶层上,我们需要借助创始人IP以一种真诚、透明的方式去传递价值,展示故事,从侧面把企业和产品带入其中。

在中层上,我们需要寻找KOL、行业专家、主流媒体、资质认证乃至任何有权威的第三方背书,给消费者确定性的验证。在底层上,消费者会在评论区,产品的评价中去寻找已经购买过的消费者的体验和真实反馈,从而获得最终的确认。所以,我们要学会借助于用户自发生成的内容,包括我们的制造企业一定要去学会借助自己成功的客户案例,把客户案例当作标杆做成视频,展示企业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今天的Z世代对那些通用、千篇一律的营销号可以说是完全无感,他们要求品牌能“看到、理解、陪伴”他们,这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的单仁行,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创业者、经营者的朋友,在你们前进的道路陪伴着,每天给你们带来不一样的内容、知识和价值。

第三、对AI的持续利用。

今天的Z世代不仅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也是最擅长利用AI的群体,他们越来越多地转向利用AI搜索来寻找交易,无论是要求物有所值的产品,还是量身定制的建议,他们的购买路径一定会变得更加算法化。

所以,如果要在未来保持领先地位,我们的品牌就必须增加自己在AI搜索中的曝光度。

像单仁牛商目前就已经通过智能算法,帮助企业把品牌信息精准植入主流AI平台,包括DeepSeek、豆包、元宝、百度AI+,让潜在客户在跟AI对话搜索时优先看到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提高AI入口的曝光度,抢占市场先机,获得高价值的AI搜索流量。

这是未来赢得新一代消费者的重要入口。

当然,我们今天很多企业有悠久的历史,有自己成熟的工艺和能力,就像一壶老酒,越沉淀越香醇,但我们在面对今天的消费者,也要与时俱进,让自己的营销能力年轻、敏捷。

-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宗馥莉现身宏胜集团会议 新闻荐读 辞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职位的宗馥莉,现在是宏胜集团的总裁。 据宏胜集团公众号,10月29日,...
高盛:AI浪潮有望拉高中国股市... 点击图片▲立即收听“中国的AI浪潮有望将中国股市的合理估值水平,较‘DeepSeek时刻’前上调15...
男子坐高铁上个厕所电脑没了 近日,从杭州西开往连云港的某趟高铁上,旅客刘先生发现放在座位前方网兜里的笔记本电脑不见了,电脑买时花...
逾5000亿份!这类基金三季度... 截至10月29日,公募基金三季报悉数披露完毕。在债市波动、收益率压制情况下,债券基金三季度录得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