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0月30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0月25日报道,高盛集团的一位策略师说,从科技到零售等领域的中国旗舰企业正越来越多地避开美国,向东南亚等市场扩张,在那里它们可以利用成本优势,建立供应链。
这家投资银行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自2018年以来,中国对非美国市场出口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5%。
高盛的中国股票投资组合策略师付思23日在接受采访时说,2018年是一个转折点,当时华盛顿与北京的贸易紧张关系加剧,促使中国企业探索新市场。
她说:“总体而言,我们仍然看到海外收入持续增长。与此同时,在产品方面,中国一直在沿着附加值曲线前进。”
付思指出,玩具和纺织品制造被消费电子产品、汽车和泡泡玛特玩偶的销售所取代。
高盛集团发现,中国与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诸多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约占所有贸易的47%,高于2005年的32%。
报告强调,与2018年和2019年相比,中国企业今年变得更具韧性,“供应链多样化,终端市场扩大”。
近日发布的这份报告显示,企业的海外业务利润率平均比国内高出一些,上市公司的海外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4%增长到如今的16%。
付思说,新兴市场很有吸引力,因为中国企业可以在服务消费者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保持成本效益。
报告显示,在25家“有望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买入评级公司”中,包括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消费电子企业小米、电动汽车品牌比亚迪和家电供应商美的等中国领军企业。
付思还表示,电动汽车和电池是中国企业在新兴国家投资增长最快的行业。
这位策略师预计,中国企业将继续在新兴市场进行销售,因为它们已经建立了产能,而且随着本地化供应链的扩张,产能将不断增长。
她说,在新兴市场当中,东南亚“更为重要”,被视为中国企业组装产品的首选之地。
越南中国商会胡志明市分会的一位负责人对《南华早报》表示,很多在越南的中国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了东南亚庞大且相对年轻的消费者群体。
付思认为,大多数经济领域的公司将需要3年到5年的时间在核心新兴市场建立供应链。她说:“我们需要关注它们能否围绕那里的工厂建立更完整的供应链。现在还处于早期阶段。”(编译/葛雪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