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民生银行发布了2025年三季报。令投资者感到不解的是,民生银行营收增长,但净利润却出现了下滑。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085.09亿元,同比增长68.49亿元,增幅6.74%;实现归母净利润285.42亿元,同比下降19.44亿元,降幅6.38%。
财经众议院发现,民生银行营收与净利的背离,原因主要在于信用减值损失的大幅上升。
利润表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民生银行信用减值损失高达401.6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13.38亿元,今年猛增了88亿元,导致民生银行营收增长而净利下滑。

更值得关注的是,民生银行2025年中报显示,今年前半年信用减值损失为260亿元,但到了9月底就达到400亿元,仅第三季度单季就增长了140亿元。
计提信用减值损失,监管和会计制度都有详细的规定。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民生银行信用减值损失猛增?令人遗憾的是,民生银行并没有对外详细披露。

从不良贷款率来看,截至三季末,民生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48%,比年初上升了0.01个百分点。
在今年年初的业绩说明会上,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表示,经过这几年持续夯基础、调结构,民生银行打造出一张更加健康、基础更加扎实的资产负债表,增强了穿越周期的发展韧性。
但这张资产负债表的韧性到底如何,还需要经受时间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