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刚过去,有的人还在忙着拆快递、算满减优惠,有的人则盯着黄金的K线图猛拍大腿,这金子似的家伙,比直播间的爆款还要火爆啊。
11月11日,现货黄金直接突破了4140美元的关卡,截止到发稿时,已经飙到了4144.61美元,一周涨幅超过了3%,这涨势简直比火箭还快,令人咋舌。
前一天下午的收盘时段更是火力全开,单日飙升了2.85%,创下了十月底以来的新高,期货市场也跟着热闹起来,COMEX黄金期货一同上涨了2.76%。
原本还以为这只是金融圈的一场狂欢,柜台上的金镯子早就透露出端倪,金价上涨的速度实在是令人咋舌。
周生生的金饰一天之内每克飙升了32元,快达到1308元了,而老凤祥的涨幅更猛,每克又上扬了37元,已经到了1310元。
全球央行集体囤金,美债光环为啥碎了?
在这波黄金疯狂上涨的行情里,最有面子的买家非各国央行莫属啦。
中国央行刚公布的10月数据,黄金储备又多了3万盎司,连续12个月不断增加,看来比爸妈攒养老金还要坚持啊。
放眼全球,情况就更厉害了。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一揭示,三季度各国央行直接买了220吨黄金,比二季度多了大约三成,跟去年同期比也高出了10%。
光前三个季度就积攒了634吨,虽然比前几年的买入热潮稍微逊色些,但摆在2022年之前,这数据绝对进得了年度前三名。
在华尔街圈里最敢直言的瑞·达利欧,这位桥水基金的大佬直言不讳:黄金将会顶替美国国债,成为新的无风险资产。
要是在以前说这话,肯定会被当成放炮,毕竟美债曾是全球央行的定心丸,没人家的储备里没点美债都觉得不踏实。
现在情况完全变了,原本的宝贝变成了大家悄悄甩开的麻烦事,美债这玩意儿变得热得不得了。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硬核统计资料显示,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比重,从一季度末的57.79%降到了二季度末的56.32%,短短一个季度就滑落了1.47个百分点。
中银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说得挺直白,这次美元的下跌,明显跟汇率变动有关,聪明人都能看出来,大家的钱包早就开始分散,不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曾经人人抢的美债,咋就突然不香了?
答案真是一针见血,现在变成了美国打地缘政治的一个手段。
以前,各国买美债就像把辛苦赚来的钱存进全世界最稳妥的金库,目的无非是随时可以支取,稳赚不亏。
如今,把别的国家几千亿外汇冻结成了搞事情的常规招数,钱到底靠不靠谱,得看你和美国是不是死党。
要把金融当成杀手锏来用,换谁心里都得打鼓吧。
于是,各国央行纷纷开始大规模调整资产,从美国债券账户里把资金撤出,全部投向黄金保险柜,这场行动可算是一场静悄悄但汹涌而来的财富搬迁。
黄金在各种资产中能占据C位,靠的可不是它那金灿灿的外表,而是它那不粘锅似的坚韧本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早就说过:金银本身并不是货币,货币天生就是由金银演变而来的,这个道理如今讲得一清二楚。
黄金这玩意儿,没有利息也没有股息,但它有个没得比的优点,那就是不归任何国家所有,不受央行的政策左右,也完全没法被政治力量给冻结或清零。
在如今这个信任比钻石还少见的时代,这种绝对中立的特性,比什么都要珍贵得多。
到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圈发生了一件空前的大事:全球央行拥有的黄金储备总额,首次超过了它们持有的美债规模,这可是近三十年来从未见过的新鲜事迹。
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另一组数字更令人大开眼界,过去三年里,各国央行每年买黄金都超过了1000吨,几乎是十年前年均购买量的两倍多。这真是令人咋舌的增长速度。
即便黄金价格涨到了4381美元这个历史高点,大家买金的热情依旧毫不减弱。
有95%的央行表示还打算继续买黄金,这个比例可是六年来的最高纪录,显示出各界对黄金的喜爱程度真是深得很。
不少网友都在纳闷,美国债务已经飙到38万亿美元了,为啥美元体系还稳稳当当地没出事呢?
你得知道,危机的苗头都快藏不住了,美元或许还能靠惯性撑一阵子,继续做主要的交易货币,但作为财富的避风港,这个作用嘛,已经越来越不给力了。
世界黄金协会的调查也印证了这个情况,73%的央行都觉得,未来五年美元在全球储备中的比例会一直减少。这个趋势要是真成的话,别说阻挡了,可能都难以逆转。
不过,这次金价猛涨也引来了一些不同看法,申银万国期货就打了个冷水:涨得太快,肯定有人会趁势套现或者获利了结,结果高位整理、震荡的可能性挺大的。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一个大家都关心的问题就是:到底该不该趁热买黄金呢?
这个疑问,可算是很多人在戏里戏外都颇为在意的事情。
咱们先看两组扎扎实实的数字:到2025年前三季度,国内金条和金币的购买量增加了24.55%,黄金ETF的持仓更是同比猛涨了164.03%,而金饰的销售反倒下降了32.5%。
这就说明,大家买黄金主要不是为了拿去炫耀或佩戴,而是为了避险和保值,纯粹是存着的。
专家都建议别盲目追涨,黄金的短期起伏就像过山车,比如今年曾出现一周下跌5%的波动,要想靠买黄金一夜暴富,纯粹是靠运气赌风险,很可能会赔个底朝天。
放宽眼界来看,最近这波黄金的火热,本质上就是全球对金融体系的一次信任投票。
各国央行拿出真金白银,表达了明白的态度:不再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美元这个篮子里了。
从年头儿到如今,黄金的价格从每克614元涨到了超900元,涨幅差不多快50%了。
这波明显的涨势,其实是因为全球范围内对单一货币体系引发的一股集体思考潮。
伦敦大学的研究员薛子敬说得挺贴切,这次金价上涨可不是市场情绪乱炒的,而是各个国家在储备结构上进行的长远调整,黄金慢慢变成了没有主权信用风险的坚挺货币。
北京师范大学的万喆教授提到个挺重要的趋势,过去15年里,黄金在外汇储备里的比例一直在增加,国际货币体系正逐步多元化。
就像以前全班用的都是同一款作业本,现在大家开始尝试不同品牌,谁也不想被单一供应商给卡住了。
就连日本、英国这些美国的死党,虽然还在继续买美债,但买黄金的步伐也是没停过。
就是说两个策略都在用,一方面不想惹老大哥不高兴,另一方面又得给自己留条退路,毕竟谁都不愿把全部家当和性命都交出去。
现在来看瑞·达利欧关于黄金替代美债的说法,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美债之所以能站得住脚,靠的就是美国政府的信誉支撑。而黄金的底气呢,是经过几千年文明沉淀出来的老本事。
美国的财政赤字像滚雪球似的越来越大,有时候还会动用金融手段压制对手,信用基础早就被掏空得不成样子。
看看黄金,不管历史怎么变迁,冲突怎么纷扰,握在手里总觉得沉甸甸的。这种穿越风云的硬核实力,就像是一种稀缺的宝贝,现在尤为珍贵。
说白了,黄金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资产。
它不能带来稳定的收益,变现的时候比起股票来也要麻烦得多。
最要紧的是保存的时候别掉以轻心,总得提防小偷来袭,又得留心防潮,怕受潮损坏。
在这不确定性愈发增长的情势下,它的那些缺点反倒变成了优点,不挂靠任何国家,这就意味着不会被政治关系所牵扯住。
不产生利息收入,意味着不会因利率变动剧烈而造成巨额亏损。
这种反脆弱的特性,让它在风浪中变成了稳稳的压舱石。
总的来说,眼下黄金这轮上涨,表面上看是价格的起伏,可其实关键还是在于信任的再建立。
要是美国把美债当成了武器用,那一刻,大家对它的信任就基本完跑了。
凭借那些无人能替代的特性,黄金再次夺回了储备资产的头把交椅。
眼下,金价或许会因为一些获利了结的操作出现晃动,不过,从长远来看,只要美元的信用风险继续扩大,黄金作为避险资产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啥影响。
总结
大家没必要因为金价突飞猛涨而太焦慮,也不用盲目跟風。
央行买黄金属于一种战略性的布局,咱们自己买黄金最多也就是点缀资产罢了。要是作为家庭应急的储备还可以,但想靠这个赚钱发财,还得多留个心眼。
毕竟在金融市场上,最不会变的铁律就是没有哪种资产能一直涨不跌,保持理智,才能在波动中稳住脚跟。
最后得提个挺有意思的地方,马克思在《资本论》里的那套说法,时光流转两百多年后,依旧那么精准。
金银本身可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生就与金银有关联。
当那些人为创造的信用标志不再灵验时,人们总会重新回到最根本的价值载体上。
这次黄金的火爆,可能就是一次迟到的价值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