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俄罗斯的石油公司以及卢克石油实施制裁,声称要“切断克里姆林宫的战争资金”。然而,这项看似强硬的制裁措施没过几天就变成了全球舆论的笑柄。
11月2日,以沙特和俄罗斯为主的“欧佩克”八国部长召开了视频会议,发布了两条重要消息:首先,从12月开始,他们将每天增加13.7万桶石油供应;其次,2026年1月到3月期间将暂停每月增加产量。虽然看似这两个决定不算很大,但它们却直接揭示了美国制裁的“纸老虎”本质,成为打破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的致命一击。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收入在2024年仍然高达1820亿美元,远未达到西方预期的“彻底切断”。甚至到了2025年前九个月,俄罗斯的财政仍连续实现盈利。 过去四年,美国主导实施了19轮制裁,但为什么俄罗斯反而越来越“有钱”呢?其实,这背后是因为美国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在人脉和地位上的局限性。 美国曾试图通过设定“价格上限”来限制俄罗斯原油出口,但他们低估了全球能源贸易的“韧性”。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直接通过“打折买油”的方式,为俄罗斯打开了市场,成为其原油的最大买家。仅在2025年前三季度,中印两国就买下了俄罗斯65%以上的原油。 与此同时,俄罗斯加速“去美元化”,与多个国家达成协议,用本国货币结算石油交易,这让美元在全球能源交易中的主导地位逐渐动摇。 就在美国的制裁逐渐沦为“空谈”时,“欧佩克”的表态再次加大了美国制裁的失败。每天增加的13.7万桶石油产量看似不多,但它有效回应了全球对于石油供应缺口的担忧,同时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全球能源供应的控制权,依旧掌握在产油国联盟手中。 这一决定让各国不再单纯依赖美国主导的能源保障体系。美国曾希望通过操控石油供应来制裁俄罗斯,但这次它的算盘彻底落空了。 而2026年第一季度“暂停逐月增产”的决定也暗含深意。每年1到3月本就属于石油消费的淡季,这时不增产既能避免石油供过于求导致价格暴跌,又能有效稳住油价。 这与国际能源署预测的“2026年可能出现每天400万桶石油过剩”完全相反,等于“欧佩克”用实际行动告诉世界:美国及其主导的机构,并不能左右全球能源市场。 为什么“欧佩克”八国要联手反击美国?俄罗斯又为什么成了全球能源市场的“香饽饽”? 根本原因在于“欧佩克”与俄罗斯已经形成了深厚的利益共同体,而不仅仅是选择站队的问题。 过去,美国常通过施压、挑拨离间来操控欧佩克:想让油价下跌就逼沙特增产,想制裁对手就切断他们的能源出口,但现在,这一手段已经完全失效。 自从2016年“欧佩克”机制成立以来,俄罗斯便作为非欧佩克产油国的核心,与沙特一道,形成了“双引擎”格局。这个联盟控制了全球大约55%的石油产量,而俄罗斯的产量和市场影响力是确保联盟议价权的关键。 对沙特来说,俄罗斯的支持能够帮助其平衡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避免自己被美国随意干预;对阿联酋、伊拉克等国家来说,俄罗斯的参与使得减产和稳价政策更加有分量,因为没有俄罗斯这个能源大国,联盟的减产协议就如同空谈。 尤其是在美国页岩油崛起后,传统产油国面临价格竞争压力,而俄罗斯通过“欧佩克”框架与其他国家协调产量,帮助大家维持了收入底线。 最关键的是,2025年全球油价能够保持稳定,离不开俄罗斯和沙特之间的减产合作。因此,当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时,许多国家都愿意站出来支持俄罗斯。 那八国就不怕美国“记仇”报复吗?他们当然怕,但比起惧怕美国,他们更怕失去自身的利益和话语权。 一方面,美国如今的威慑力早已大打折扣:债务高达38万亿美元,政府甚至曾因停摆长达22天,根本无法拿出有效的反制措施。美国不可能对所有产油国进行制裁,那样不仅无法达成目的,还会导致全球油价暴涨,最终反而损害美国和欧洲的利益。 另一方面,“欧佩克”强大的集体力量让美国也不敢轻举妄动。若“欧佩克”联合减产,全球能源市场将陷入混乱,美国无法承受这种后果。而且美国还依靠向欧洲销售高价液化天然气牟利,这种自私行为已经让产油国看清了与美国合作的代价,许多国家宁愿自己掌握主动权。 而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俄罗斯不仅没有被拖垮,反而通过能源出口赚得盆满钵满,军工生产也逐渐步入正轨。俄罗斯“越制裁越能打”的表现,让“欧佩克”国家意识到,俄罗斯并不是那个可以随便被美国压垮的“软柿子”。 与一个有实力、能扛住压力的伙伴合作,比与朝令夕改的美国合作要更可靠得多。而且俄乌冲突切断了俄罗斯与欧洲的能源联系,反而让俄罗斯对“欧佩克”联盟产生了更强的依赖,形成了“相互需要”的绑定,这也让“欧佩克”八国更加愿意站在俄罗斯这一边。 沙特需要俄罗斯的支持来平衡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避免被美国指手画脚;俄罗斯则需要借助沙特的市场地位来规避制裁,并通过“欧佩克”的框架融入全球能源调节体系;阿联酋、伊拉克等国则通过这一联盟来稳定油价,保障经济收入。 这种合作关系让八国不再轻易受美国摆布。当能源贸易不再依赖美元结算,也不再看美国的脸色时,美国的制裁自然就成了“空拳”。这场转折的背后,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拒绝美国强加的“弱肉强食”法则。 而“欧佩克”八国的这份联合表态,不仅稳住了全球能源市场,更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或许将成为2025年全球格局变化中最值得关注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