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海港口遭袭,全球油价震荡。
11月14日凌晨,乌克兰再次对俄罗斯发起了强力打击。无人机和导弹直指新罗西斯克港,这个港口对俄罗斯至关重要。它是俄罗斯的第二大石油出口港,每天有220万桶原油从这里运往世界各地,占全球石油供应的2%。然而,这次袭击摧毁了油库,停滞了管道运输,俄罗斯石油管道公司Transneft立即宣布暂停输油,整个港口的原油出口体系瘫痪。紧接着,国际油价猛涨超过2%。
你可能觉得2%的上涨不算什么,但背后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严重。现代战争不仅仅是人员和武器的对抗,更多的是资源和经济的角逐。如今的战争更多是在考验一个国家在压力下,能否保持工业、制造和金融等方面的能力。而俄罗斯维持经济的支柱之一就是能源出口。尽管俄罗斯是一个发达国家,但它的对外贸易依然以资源出口为主,类似于澳大利亚。而乌克兰深知这一点,既然在前线与俄罗斯的对抗无法取胜,就通过打击俄罗斯的经济命脉来削弱其实力。这一点和西方封锁俄罗斯的出口、限制其使用Swift结算系统的做法一样,都是切中俄罗斯经济的关键。
新罗西斯克港对于俄罗斯来说,意义非凡。它不仅是南部最大的石油转运基地,还是连接炼油厂和世界市场的中枢。此次被袭击的谢什哈里斯转运基地正是这一物流链的核心。一旦遭袭,整个链条就断裂了。事实上,乌克兰的打击已经越来越精准。两周前,图阿普谢港被炸,这里是另一个关键的油港,日产24万桶的炼油厂也因此停产。而从8月到现在,乌克兰已对俄罗斯的炼油厂进行了30多次袭击,波及19座炼油厂。根据第三方数据,俄罗斯的炼油产能已下降38%。10月,俄罗斯的成品油出口降至数年最低水平,依赖俄油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急得四处寻找替代油源。
一个港口的停摆,全球市场立即震荡。虽然国际油价每天都会有波动,2%的涨幅看似不大,但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影响。新罗西斯克港每天输送220万桶原油,占全球供应的2%。一旦这一供应中断,缺口立刻显现。这并不是简单的2%涨价,原油作为工业的“粮食”,如果出现2%的短缺,市场就会被迫调价,价格不断上扬,直到供应商通过增加产量或其他国家削减进口来弥补缺口。
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已经形成了通过袭击能源设施来打击俄罗斯的模式。从炼油厂到港口再到管道,乌克兰的攻击目标越来越明确。市场担心的,不仅是这次停摆的持续时间,而是下一次袭击什么时候发生。市场对供应链中断的恐惧会导致大量采购油品,进一步加剧油品的短缺,从而推高油价。
从全球局势来看,中东局势动荡,以色列对多个产油国发动了袭击,OPEC的减产政策也摇摆不定,而俄罗斯的能源设施再次遭到打击。原本就不稳的油价支撑点更加脆弱。这一炸,不仅仅是供需平衡的失衡,还会影响到全球油价的走势。
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些国际新闻离自己很远,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油价的波动最终会传导到每个人的生活中。你加油的价格上涨,不是油站故意加价,而是全球供应链的每一个裂缝最终都转化为你钱包里的支出。俄罗斯港口被炸,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油价也会随之调整,结果你加一箱油要多花几十块。即便你开的是新能源车,原油依然会影响到你。石油的衍生产品包括塑料、化肥、化妆品、衣服、沐浴露、洗洁精,甚至口香糖等生活必需品。可以说,原油的价格波动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场能源战还远未结束。乌克兰打击能源设施的做法已经取得了成效,而俄罗斯肯定会报复。就在港口被炸后的24小时内,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超过400架无人机和28枚导弹,造成乌克兰多个地区电网中断。乌克兰在遭到打击后,也加紧了对俄罗斯能源系统的打击。这种相互攻击的局面只会越来越激烈,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你发现某些商品突然涨价,那就是因为俄乌之间的导弹攻防导致的供应链紧张。
虽然全球石油供应的2%中断听起来不多,但如果考虑到全球70亿人口的需求,这个缺口就变得极为庞大。这场能源战还会继续下去,俄罗斯不会轻易认输,乌克兰也不会停手,美国的立场也不会改变。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局外人,而是这场全球能源战的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