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福建省武夷山市创新生态保护模式,不断完善“高空瞭望+无人机巡飞+智能河道巡查”的“空天地”一体化保护体系,科技赋能生态治理,全力守护绿水青山。
夏季是森林火灾高发期,武夷山市生态环保综合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来到洋庄乡大安村,安装调试高空瞭望云台。这些高空瞭望云台可覆盖半径3公里区域,具备异常温度与烟雾火情AI自动识别功能。
针对山火高发地带以及山林周边农户集中区域,武夷山市相关部门进行无人机定时巡飞,每周巡飞3次以上。今年以来,相关部门已发现并制止野外违规用火事件13起,有效消除了火灾隐患。
地处渝、湘、黔交界地带的重庆市秀山,因锰资源丰富,与湖南花垣、贵州松桃并称“锰三角”。曾经“一锰独大”的产业结构,对这里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为了彻底治污,实现生态转型,秀山2021年按照锰产业退出、治理、转型“三步走”计划,当年就对全县29家锰矿开采企业、19家电解锰企业实施了淘汰退出。
借着锰产业退出、锰渣场治理的契机,溶溪镇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把生态转型、绿色发展的目光投向了生态农业。随着近年来的产业生态转型,这个昔日的锰矿重镇,已经发展出万亩银花为代表的中药材产业;千亩粮油、千亩蔬菜、千亩水果、千亩茶叶、千亩瓜蒌为代表的生态种植产业;万头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生态养殖产业,逐步形成“盖上银花戴帽、平坝粮油成片、山间梨花飘香”的特色产业布局。
治沙致富两不误,治沙绿电两相宜。在沙化土地占到总面积46.7%的甘肃省武威市,当地依托境内太阳能资源富集的优势,紧抓政策机遇,以腾格里沙漠沿线的凉州区北部、古浪县南部为重点区域,集中连片布局光伏产业,大力推进光伏规模化、基地化开发建设。
在甘肃“三北”工程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中,由甘肃省治沙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网膜沙障铺设机、手扶式麦草沙障压沙机等各种“新式武器”也大显身手,有效提高防沙治沙的工作效率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