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别山区的贫困农家子弟,到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安徽好人”;从白手起家的茶农,到带领乡亲致富的产业带头人——陈先志始终扎根乡土、心系百姓,以茶叶撬动产业振兴,探索出一条可复制的乡村振兴之路。
艰苦创业:从贫困茶农到产业带头人
幼年辍学、外出打工的艰辛经历,让陈先志深刻体会到“脱贫不能等靠要”的道理。2005年,他带着打工积蓄返乡创办茶叶加工厂;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后,他敏锐把握政策机遇,成功组建金寨县首家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四季春茶叶合作社。
从合作社成立至今,陈先志坚持品质为本,推行茶园无害化管理,实现“五个统一”标准化生产,打造“沐芽”系列有机茶,获评“安徽十大创新品牌名茶”,引进3条先进的茶叶生产线,建立产品保鲜库,扩宽了社员和群众增收渠道。
授人以渔:打造可持续帮扶模式
面对悬剑山高寒山区的自然条件限制,陈先志创新实践“造血式”帮扶,目标是让农民自己掌握茶叶种植技术和茶园管理知识,提升致富本领。陈先志每年都会组织村民开展外出学习,邀请农技专家到茶叶基地开展现场培训,还建立了5处党员示范基地、2支茶叶技术服务队,免费向社员提供优质茶苗、有机肥、粘虫板,帮助贫困群众发展壮大产业。
开拓创新: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乡村旅游渐渐兴起,陈先志把握当前社会消费新趋势,发展“采茶-品茗-农家乐”生态旅游链,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同时,抓住电商的商机,率先开展直播带货,推动金寨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活到老,学到老”,陈先志现在已满头白发,但仍坚持每日研读政策、学习技术,不断探索农业产业化新途径,创新产品、创意农业。
初心如磐:永葆共产党员本色
2007年至今,陈先志获得了许多头衔和称号,如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安徽茶产业 “十大杰出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代表等,但在这些头衔下,陈先志还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更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作为农民,陈先志与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土地永远是他的根,他热爱这片土地。作为共产党员,陈先志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重担,想让这片土地上的农民都过上好日子。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陈先志依然保持着“清晨巡茶园”的习惯。他说:“乡村振兴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只要乡亲们需要,我会一直走在最前面。”这份朴实的承诺,正化作大别山深处最动人的乡村振兴实践。(王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