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制造向新而行 全球产业共享共赢
文/参考消息记者 郭晨 何曦悦 汪海月
9月20日,在安徽合肥开幕的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展示区内,一款由江淮汽车与华为携手制造的高端轿车尊界S800成为海内外嘉宾关注的焦点,这款内饰豪华、制造精良、配备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新车成为为数不多售价突破100万元的中国汽车之一。
近年来,从新能源汽车到智能手机,从服务本土市场需求到赋能全球产业发展,中国制造业通过不断升级,推动产业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增强全球产业发展的支撑力。
9月21日,观众在“全空间无人体系成果展”上体验一款无人驾驶飞行摩托。(黄博涵 摄)
中国制造不断“向新”攀升
位于安徽合肥的尊界S800超级工厂投资逾100亿元,为中国品牌探索超豪华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提供了关键支撑。尊界S800的问世,也是中国先进制造业推动产业创新成果更好落地的缩影。
走进该工厂,一块大屏幕上,现实生产场景被实时转化为数字动画,记录和模拟着每一道生产工序。“我们利用华为数字化技术,在数字世界再造了一座尊界工厂。”尊界超级工厂负责人魏大卫介绍,该工厂通过每秒采集实体工厂30万条数据,实现与数字“孪生”工厂的实时联动,可在虚拟环境下观察并实时监控和调用产品、工艺、设备等状态信息,出现异常时进行可视化、数据化的追溯。此外,该工厂通过超过1800台智能机器人实现了汽车生产中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个流程的全面自动化与数字化。
近期,一款功能新颖、设计创新的卷轴笔记本成为海外数码博主和爱好者们评测视频的热点,用户只需轻按这台笔记本电脑上的专用键或手势操控,14英寸紧凑显示屏即可像一块“流动”的画布般展开至宽敞的16.7英寸。
“这是通过智能制造将一款概念产品推向市场的创新性产品。”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总监耿中明介绍,该产品实现量产是工厂智能制造能力、创新技术突破、严苛质量验证、完备的供应链保障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公司通过数字化工艺平台DPP,实现研发数据与工艺数据的互通,打通数据孤岛,实现信息对称及设计协同,提升产业研发成果向市场产品转化的效率。
全球每八台笔记本电脑就有一台来自该公司,年产量达到4000万台,这里既是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也是象征世界顶尖制造能力的“灯塔工厂”之一。数据显示,全球201家“灯塔工厂”中,位于中国的就有80余家。
“智能制造是先进制造的核心支撑,也是国轩高科在全球20个生产基地的核心竞争力。”国轩高科生产制造负责人陈炜介绍,该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电池制造企业,通过“工艺创新+数据驱动+智能管控”的三维协同模式,在生产效率提升、品质保障、成本优化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持续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国总部统一制定标准,全球基地严格标准化生产,中国先进制造的能力正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9月20日,在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现场,作为大会指定用车的华为尊界S800吸引众人参观。(周牧 摄)
先进制造业赢得外企青睐
今年6月,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全球自动化领域盛会Automatica2025上,中国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的展区内,智能喷涂工作站、智能焊接工作站以及灵巧手等多款工业生产机械臂产品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客商。
“我们可以为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智能化制造提供智能机器人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埃夫特智能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游玮表示,2024年埃夫特工业机器人销量超过16000台,广泛应用于电子、光伏、锂电、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船舶等行业,受到玛莎拉蒂、菲亚特以及宝马、大众等知名汽车制造商的青睐。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智造”融入全球产业发展的同时,众多知名跨国企业也通过合资生产、产业链合作等方式共享中国制造业升级成果,加速产品落地,赋能全球市场发展。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一列外形流畅、静音平稳的全自动旅客捷运列车正不停穿梭于主航站楼与卫星厅之间。这列采用先进控制系统,每次可容纳多达270名乘客的新款自动捷运车辆,正是来自一家中法合资企业中车浦镇阿尔斯通运输系统有限公司。近年来,双方利用各自母公司在制造以及研发创新上的优势“强强联合”,从泰国黄粉线单轨、新加坡武吉班让线第三代轻轨,到巴西圣保罗15号线单轨……“中法智造”的多款创新优质列车服务全球。
马瑞利驱动事业部全球运营负责人斯特凡诺·彼得里利表示,中国强大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让他们能为本土客户提供定制化且快速上市的解决方案,更能依托中国的创新与制造实力支持全球项目。
这家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于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在中国设有八个研发中心,17家工厂,拥有约5000名员工,产品覆盖驱动系统、汽车照明、电子系统等多个领域。“需要重点强调的是供应链生态系统:这不仅关乎原材料,也涉及我们的生产设备。这意味着现在我们可以借助本土供应商的优势,在面对客户和竞争对手时获得更强竞争力。”在彼得里利看来,中国在电子、材料、制造装备等方面有高度集成的产业链,这对驱动业务的成本效率和规模化生产至关重要。
目前,先进制造业正在成为外资投资中国、加码中国的重点领域之一。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62.5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962.9亿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的11.7%。
2023年9月17日,一名中国旅客在泰国曼谷与“黄线”列车自拍(王腾 摄)
“创新引擎和人才中心”
今年1月,中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公布,位于安徽滁州的博西华家用电器有限公司凭借其“高端家电全价值流精益协同智能工厂”项目入选。1995年,博西家用电器集团选择在滁州设立该公司,并不断加码投资安徽,目前位于滁州的家电园已成为该集团在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博西家用电器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迈致远表示,博西家电中国研发中心能级进一步提升,助力中国成为博西家电集团在全球的创新引擎和人才中心。
“创新正是吸引欧洲企业来华的一大重要原因”“前沿及新兴产业,这些正是美国工商界想要在华深度参与合作的方向”……在9月19日举行的安徽省新兴产业与跨国公司对接会上,来自美国、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20位国际工商界人士对围绕中国“创新”开展合作充满期待。
“安徽正重点布局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电动汽车及可再生能源等一系列前沿及新兴产业,这些正是美国工商界可深度参与合作的方向。”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高级副会长范诺亚表示,对该委员会许多会员企业而言,中国企业不仅能够激励其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创新,更是它们全球战略中的重要合作伙伴。
中国欧盟商会副主席、上海分会主席代开乐表示,期待与安徽在联合研发项目、技术转移及学术交流等领域加强合作。“可以看到中国政府持续推动投资和创新。创新正是吸引欧洲企业来华投资的一大重要原因。”他说。
刊于《参考消息》2025年9月25日第9版
编辑 张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