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黄海之滨的连云港,作为中国沿海十大海港之一,正以向海而生的活力深耕海洋经济。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主题采访采风活动来到连云港,聚焦连岛中心渔港的蝶变升级,探寻其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之路径。
连岛中心渔港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连岛街道西连岛村西北侧,通过西大堤与大陆连通,运输便利,是一个优良的避风港湾。
2021年启动中心渔港工程建设,2023年底完成。建成后的渔港港区渔业岸线总长980米,码头长622米,港内风向稳定、水域较为平稳,可容纳锚泊大中小型渔船860艘,满足渔船避风、补给需求,可靠泊渔船能力显著提升,且外籍渔船无需绕行外省即可装卸渔获,降低转运成本。
“以前需要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活,现在半个小时就可以搞定。”谈及渔港变化,养殖大户吴波深有感触。
这位学计算机、干过工程、足迹遍布天南地北的年轻人,最终选择回到家乡“耕海”。2016年,他承包500亩海域,购买了一艘养殖船,开启了他的养殖创业之路。多年深耕下,他的养殖水域拓展至三万亩,并构建了从紫菜、生蚝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大大提升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年销售额超3000余万元。
而渔港的升级,成为他事业提速的关键助力。“过去的码头老破小,车辆、渔船进出装卸效率低,压港还常导致生蚝死亡。现在码头作业区域变大,水变深,受潮水限制比较小,船舶装卸的速度快,损耗也明显降了。”吴波的亲身经历,正是渔港赋能渔民、激活产业的生动缩影。
依托连岛中心渔港的完善配套,连云港市以项目开发利用撬动海洋产业升级。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和基础设施完善等方式,推动养殖大户突破传统单一用海模式和养殖壁垒,发展海珍品立体养殖。现如今,200亩鲍鱼苗种在连岛“海上牧场”落户,“龙须菜+鲍鱼”复合养殖模式填补了高附加值贝类养殖的技术空白,更打开了渔业多元化发展的突破口。同步招引“连岛海域生态立体养殖示范基地项目”,在连岛海域建立海上立体养殖示范区,重点开展贝藻良种引种、底播名优海珍品、网箱增养,探索高附加值的海珍品。
这座国家级“中心渔港”,不仅是广大渔民安全生产的“安全港”,还进一步推动西连岛形成集滨海观光、旅游综合服务、渔业生产、商贸于一体的渔港经济区,促进连云港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记者 檀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