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节结束,开工的第一天,网络安全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我们再次提醒广大网民注意以下几点网络安全事项,为未来打好基础。
公共Wi-Fi,谨慎连接
无论是商场、车站还是旅游景点,免费Wi-Fi几乎随处可见。在公共场合连接Wi-Fi时,务必谨慎。虽然公共Wi-Fi看似方便,但其中可能潜藏着巨大的安全隐患。黑客们常常利用这些网络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账号密码、银行信息等。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些机会,搭建虚假Wi-Fi热点,诱导用户链接,从而窃取用户个人信息和数据。因此,我们在享受网络便利的同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尽量选择官方认证的Wi-Fi热点,避免连接不明网络,并且尽量避免在此类网络上进行涉及敏感信息的操作。
不明二维码,切勿扫描
各种促销活动和优惠信息满天飞,二维码成为了链接线上线下的桥梁。然而,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能会在二维码中植入恶意链接或病毒,一旦用户扫描,就会遭受财产损失或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在公共场所,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诱人的二维码,但其中很可能隐藏着恶意链接。一旦扫描这些二维码,我们的手机就可能被病毒感染,个人信息也可能因此泄露。因此,面对这些未知的二维码,我们一定要保持警惕,仔细辨别二维码来源和真伪,不要轻易扫描。
APP下载,正规渠道优先
下载APP时,我们务必选择正规渠道,如知名应用商店或官方网站。非正规渠道的APP可能携带病毒或恶意软件,这些软件不仅会影响我们手机的正常使用,还可能窃取我们的隐私数据。为了保护我们的手机和个人信息,我们一定要谨慎选择APP的下载渠道,切勿因贪图一时方便,而从不明来源下载APP。
未成年人网络监管需加强
长假虽已结束,但孩子们仍有很多机会和时间接触网络,他们对网络世界的辨别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家长们要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网络活动,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避免他们陷入网络诈骗或不良信息的泥潭。家长可以与孩子约定上网时间,监督他们浏览的网站和使用的应用,教导他们如何识别网络骗局和不良信息,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不信谣、不传谣
长假结束,各种消息层出不穷,但其中不乏虚假信息。我们要保持理性和判断力,对于未经证实的信息,不要轻易相信和转发,以免成为谣言的传播者,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和不良影响。在面对网络上纷繁复杂的信息时,我们要秉持客观、理性的态度,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的真实性,共同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
让我们时刻牢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