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遇上大湾区】共执椽笔绘山河:活力双星 文韵生辉
当长三角的温婉遇见大湾区的澎湃,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旅交响正在上演:从“苏超”赛场上的沸腾呐喊,到岭南大地的铿锵鼓点;从江南园林的诗意栖居到湾区非遗的破壁出圈——人文与经济,正如一幅细腻的“双面绣”,在保护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的针脚间,交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绚烂图景。大型全媒体新闻行动《长三角遇上大湾区》,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看长三角和大湾区如何玩在一起、潮在一起,为共挑大梁写下深厚的文化注脚。
【长三角:赛事竞风流 文体旅融合绽放一路繁花】
9月27日,江苏昆山,“苏超”苏州主场对阵常州比赛。
凤凰卫视记者贾莉莉说:“我终于抢到‘苏超’的门票了!‘苏超’现场太激动人心了,专业级的赛场坐满了球迷,加油声、助威声震耳欲聋。好钟意江苏,这里好棒、好靓啊!”
赛场的激情拼抢和看台上的沸腾声浪相互交织,城市精神和凝聚力在此刻具象化。而赛场外,江苏地域文化的创意碰撞,更是拉满了外省人的好奇心。
“让你们知道谁才是江苏E哥”……造梗玩梗、斗歌对诗,一轮轮的比赛,是吴文化、江淮文化、楚汉文化的不断碰撞,让这些属于江苏的文化符号更加鲜明,广为全国人民关注。苏超的上座人数不断被刷新,越来越多的全国球迷涌入球场,其中也不乏千里之外的大湾区。
香港球迷王从正说:“香港本地也很关注,通过网上的视频都看到这种比赛。‘苏超’让我认识到很多不同城市的旅游景点,包括苏州、徐州、扬州……我们香港人都很想来感受一下当地的热情文化,好吃的、好喝的、好玩的。”
球迷凭“苏超”门票,还可以免费游览当地的一些景点。比赛结束后,这张足球小票根变身城市通行证,串联起当地最具特色的景区景点、最为精彩的演出活动、最脍炙人口的文创周边、最便利实惠的商圈福利。
澳门球迷李秀阳说:“我还去了玄武湖,知道了孙权的故事,做中国人的那种骄傲感,真的是溢满身心。”
“苏超”,不仅重塑了足球生态,更创造出了这个夏天的热词:赛事经济。利用体育赛事,带动人流消费、凝聚城市精神、弘扬地域文化、催生体育+文旅+产业的全新经济业态。如今,众多省域足球联赛纷纷上马,“粤超”激情开赛、“赣超”爆梗不断……合力踢出了一记属于“人文经济学”的“好球”。
霍英东集团副总裁、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霍启山说:“我们希望通过足球,加强苏港两地的交流,特别是青年的交流,可以一起去贡献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以及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赛事经济”宛如一个超级引擎,激活文旅与消费市场,长三角一市三省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消费环境以及以高铁大环线为代表的发达交通网络,更为今夏的赛事经济燃起一把熊熊烈火。
在上海,海派文化的摩登精致碰撞国际赛事的激情,借助240小时过境免签与文旅消费券等政策,吸引着全球游客争相打卡;安徽充分发挥独有的山水人文优势,将赛场“嵌进”自然风光中,文旅消费在每一次呼吸间悄然提速;在浙江,“跟着浙BA去旅行”打造出一场流动的文化盛宴,文化脉动在之江大地上跳出新的节奏。
预计今年,整个长三角文旅产业规模将突破4.5万亿,占全国文旅经济总量的28%以上。
南京大学长三角文化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张鹏说:“文化大省、经济大省、教育大省、产业大省,这些都是传统的长三角地区优势。需要有一个全新的场景,能够把这些传统优势集聚起来,做裂变式的爆发。其实赛事就成了一个载体,它就像一个主动的连接器,去对接文旅、交通、社交,去对接消费空间,它成了一个新的消费趋势,也是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破圈式推广。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好的事情,能够起到全国引领的作用。”
【大湾区:非遗筑新梦 解锁千年文脉的时代密码】
荔枝新闻中心记者周杨杨说:“我现在是在广东省汕头市的英歌小镇,正在进行的就是被称为‘中华战舞’的英歌舞。置身在现场中,整个人的精气神都被振奋起来了。”
鼓点如雷、气势如虹,大湾区的初体验被一场英歌舞彻底点燃。英歌舞融舞蹈、武术、戏曲于一体,寓意扬正压邪、祈福吉祥平安,在潮汕地区世代相传了300多年。然而,在现代潮流的冲击下,英歌舞也曾一度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危机。为保护传承好这个优秀的民族文化,这两年当地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英歌与短视频和直播相结合,迅速燃爆网络,平台相关话题量超200亿次。不仅在线上“破圈”,线下也吸引了百万游客奔赴潮汕,一睹“中华战舞”的独特魅力。与此同时,当地还充分将非遗品牌化、产业化,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探索了一条“非遗+互联网+文旅”的全新路径。
广东群宇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总裁陈锐烽说:“中国这么多的传统文化IP,其实是我们很深厚的底蕴。我们希望把这些中国传统文化IP产品化,所以我们当时就想去做英歌舞和机器人的结合,这些机器人带动企业销售量增长了30%到40%。”
在大湾区,岭南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兼容并蓄,鲜明的文化符号叠加各具特色的产业,在保护传承利用中,催生了“非遗经济”。
在佛山,代表岭南文化的南海醒狮,被纳入校园特色教育框架,当地的小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舞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更是培养了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民族气概。佛山还将醒狮文化与科技、动漫、文创、电竞等新兴产业结合,打造出一大批全新的消费场景。
广东省佛山市西樵镇樵北中学副校长戴春进说:“我们创编了武术龙狮操,在上一年也是破了吉尼斯的记录,整个2万多的学生一起跳龙狮操。希望我们的非遗文化生根发芽,发扬光大,踏过国门,走向世界。”
在广州,永庆坊的百年骑楼经过修旧如旧的“微更新”,创新融入潮玩业态、首店经济,成为年轻人心目中的打卡圣地,带动超百亿经济价值。澳门的“醉舞龙”、香港的龙舟竞渡等非遗文化,借助当地成熟完善的影视产业,享誉全球,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华文化符号;黄飞鸿、叶问等功夫IP也在创新发展中衍生出系列研学产品,游客在一招一式间感知中华文化,更激发着东南亚地区华人的强烈的文化认同……
一位新加坡游客说:“我觉得这些传统文化保护得非常好,我喜欢参观这些展览和表演。我本身也是华人,毕竟是同样的文化。”
文化学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州市社科院原院长李明华说:“文化怎么样带领经济发展,必须有新的理解、新的形式、新的模式。大湾区通过创造性发展这些传统文化,尤其是打造一些像Cosplay,电竞游戏等沉浸式的体验场景,可以将消费者从单纯的购买者 、观看者,转化为文化的在场者与传播者,实现人文与经济的共生共荣。”
【双区携手 共赴远方诗意未来】
长三角遇上大湾区,正如茉莉芬芳遇上木棉绚烂,各具特色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探索出文旅融合新业态。落地深圳的扬州冶春茶社大湾区首店,将淮扬味道融入深圳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气息,五湖四海的风味汇聚在此,还带动长三角食品供应链南下。
一位香港食客说:“好好吃,汤包和小笼包都很好吃,味道很正宗,不用去苏杭就能品尝到。”
不仅有舌尖上的相遇,长三角和大湾区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文旅合作、文艺展演、青年交流等活动,打造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让两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得到满足。
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连续8年在澳门举行,成为全国乐迷们跨年的新风尚;民族舞剧《红楼梦》开启港澳双城连演,超万名观众走进剧场;沪粤文旅部门联合打造的“一路繁花四季江南”大湾区旅游专线,精心串联长三角核心城市的精华景点,让大湾区的游客可以一站式品读江南文化。
澳门游客区世源说:“今天早上我们去了中山陵,现在在总统府,我们还准备晚上逛逛夫子庙。其实我们一周前去了安徽滁州,周边的扬州、苏州也不远,很多地方我都想去。”
江苏的1000多名师生走进香港、澳门,沉浸式体验英语、科学、体育等特色课程。来自港澳中小学校的学生们,也在江苏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苏港澳三地的孩子们在协作和交流中收获知识、增进友谊,对不同教育环境的好奇心也转化成了真切的了解与认同。
一位香港学生说:“喜欢非遗体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在玩。”一位无锡学生说:“我们会跟他们说一些无锡当地的传统,我们也会问他们香港那边怎么样。”
苏港澳青年发展论坛、江苏文化嘉年华、上海西九文化周、港澳浙江周……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推介、青少年交流和走深走实的经贸合作,搭建起了长三角和大湾区的互通互鉴的桥梁。
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局长文绮华说:“去年,来澳门的上海旅客有超过80万,浙江也是超过80万,江苏过来的旅客也有70多万人次,所以整个长三角已经成为澳门最前列的内地客源地。每年我们都会在长三角地区参加旅游展,也会邀请他们参加澳门每年的创意城市尤其是美食之都所举行的那些活动。所以未来我相信,大家合作的机遇也是挺多。”
广东省文史馆文史研究院副院长、暨南大学党委原书记蒋述卓说:“我们在进一步面临着深化改革,解放思想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挖掘文化里所具有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长三角山美水美人更美,大湾区有独特的开放优势。所以说这两个地区应该共同扛起文化创新和文化破圈的重任,这对讲好中国故事是有积极的意义。”
弦歌不辍、风华千年;活力双星、勇挑大梁。长三角和大湾区,正深入践行着习近平文化思想,互学互鉴、优势互补,在传承中赓续文脉、在发展中激荡力量、在交融中滋养精神,共同奔赴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
记者丨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