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香港10月19日电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陈美宝近期表示,“粤车南下”各项准备已进入最后阶段,待与粤方进一步确定细节后,争取今年11月实施。
在笔者看来,这一与“港车北上”形成呼应的政策,不仅将打通粤港跨境出行新的“双向通道”,更将为香港经济和社会发展开辟多重机遇,激活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新动能。
2024年3月30日,广东珠海,港澳车辆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入境。(无人机照片)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考虑到香港道路承载能力的实际情况,特区政府拟采取梯度推进策略,体现了决策者的审慎与务实。政策实施初期,符合条件的粤车经港珠澳大桥前往香港口岸人工岛上的自动化停车场泊车后,司机与乘客可经香港国际机场转乘飞机,或转乘香港公共交通工具访港;政策实施第二阶段,符合条件的粤车在无须取得常规配额下,可经港珠澳大桥直接入境,进入香港市区。
此外,政策在驾驶者资质审核、车辆安全检测等方面制定严格标准,要求申请人具备香港认可的驾驶资格,车辆需通过符合香港本地规范的检验,并购置专属保险,构建起全链条的安全保障体系。这种兼顾发展与安全的思路,既回应了社会各界的关切,也为政策后续有序扩容奠定基础。
对香港而言,“粤车南下”的价值远超交通层面的便利,更蕴含着推动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的多重机遇。可以预见,随着政策落地,具备高消费能力的广东自驾游居民将来到香港,不仅能为零售、餐饮、酒店等传统服务业注入新活力,更能促使香港商家优化服务模式、创新产品供给,推动消费产品升级。
在产业协同层面,“粤车南下”将进一步强化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产业联动。借助便捷的跨境交通,大湾区内地城市居民可更高效地参与香港的国际会展、金融服务等活动,带来更多的人流、信息流汇聚,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领域的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
更值得关注的是,“粤车南下”对大湾区人文交融的推动作用。频繁的跨境自驾往来,将让粤港两地民众的交流延伸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让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不仅具备经济层面的便捷性,更充满民生温度。
从“港车北上”到“粤车南下”,跨境交通政策的不断完善,勾勒出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清晰路径。当交通壁垒逐步打破,资源流动愈发顺畅,香港将在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双向赋能中找到新的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亦将在要素聚合中提升整体竞争力。(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责编:秦炜轩、张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