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鱼翔浅底,远眺是秋日晨光下轮廓清晰的龙门山脉,很难想象这是在一座石化工厂能看到的景象。9月23日,以“向新而行·为梦想加油”为主题的中国石油四川石化公众开放日活动举行,记者随之走进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探访这座“不一样”的石化厂。
图据中国石油四川石化
踏入园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现代化装置与精心规划的绿化区域相得益彰,走进中控室,电子屏幕上,流量、温度、压力等工艺数据正不停刷新,犹如现代工业浑厚的脉搏。“这里相当于石化厂的‘大脑’,全厂所有设备的运行都由这里集中控制。”化工一部员工马子涵向参观者解释,“操作台前的操作人员,就像一个个魔法师,通过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电脑前控制着现场成千上万的仪表与设备。”
图据中国石油四川石化
据了解,该工厂投产11年来,累计生产乙烯近1000万吨。乙烯被称为“石化工业之母”,其产量可以直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工发展水平,被形象地称为高端材料的“试金石”。而这里的乙烯又是如何诞生的?
在乙烯装置现场,巨型裂解装置轰鸣运转,银白色的管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乙烯装置的流程极为复杂,最高温度达到1000℃以上,最低温度达到-160℃以下,管辖设备数量繁多,对操作人员的素质也有极高的要求。”四川石化技能专家雷伟伟介绍道。
“我们的衣食住行,小到生活中的保鲜膜,大到航空航天材料,都离不开乙烯的身影,乙烯装置就像一座‘分子魔法工厂’,让黑黢黢的石油装点五颜六色的现代生活。”雷伟伟的讲述引人入胜。在高密度聚乙烯库房,琳琅满目的制品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化工二部经理刘勇拿起一袋CI73H聚丙烯产品:“这是我们为汽车行业研发的高端新材料,它的挥发性极低,强度堪比钢材,能提升车辆的防护性能。”
除了乙烯生产,据了解,四川石化11年累计加工原油超9000万吨,产出汽油、柴油、航煤5000余万吨,主要化工产品3000余万吨,工业产值超5200亿元。其中为成都双枢纽机场保障一半以上的国内航煤需求,更承担几乎全部国际航班的保税航煤供应任务。
图据中国石油四川石化
工业生产之后,污水如何处理?在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从观察池取水样,与处理前的深色废水对比。据了解,处理后的水超70%会用于生产, 24小时在线监测数据实时上传至生态环境部公开平台。
如今,在成都新材料产业化工园区,各企业通过纵横交错的管廊串联在一起,四川石化的环氧乙烷、乙烯焦油等原料通过管线直接输送到下游企业,形成内外一体的“就地供应、隔墙转化”集群模式,不仅降低了物流成本,更显著提升了产业链协同效率。从这里产出的清洁油品、高端材料和绿色氢能,正源源不断流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各个角落,为西南经济增长极注入澎湃动力。
图据中国石油四川石化
封面新闻记者 朱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