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0日消息(记者 雷妍)10月10日,2025年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举行,今年的活动主题为“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活动以宣传片、主题宣讲、舞台剧表演等形式开展,并发布了“用支持消除偏见,用服务传递温暖”主题倡议。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问题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是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总体布局中,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党组成员郑哲强调,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需要全社会加强协作、共同努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推进实现“人人享有心理健康服务”。
据悉,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已将2025—2027年定为“精神卫生服务年”,并将加强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列入2025年卫生健康系统为民服务实事项目重点工作,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具体工作有:指导各地开设心理门诊、睡眠门诊,扩充门诊服务资源。目前,各地均已按照要求完成心理门诊和睡眠门诊设置,面向社会提供服务。设置“12356”作为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号码,5月1日前各地均已开通运行,为公众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等服务,该热线已服务近50万人次。联合教育部、全国总工会等部门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线下巡讲,已完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巡讲8000余场。组织制作心理健康科普短视频,持续通过“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向社会发布,内容涵盖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常见精神疾病防治等热点话题,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加强正面宣传和健康知识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