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存在,有时就像一个难以解开的谜题,尤其是对于《刺杀小说家2》这部影片来说。这部续集不再仅仅是口碑的下滑,而是一场全方位的失利,仿佛把当今商业电影的智识、审美与情感都推向了新的低谷。面对这样一部作品,观众不禁要问,邓超和董子健的“死侍大战金刚狼”到底值得期待吗?
《刺杀小说家2》的溃败从其最引以为傲的外壳开始,即被高度吹捧的视觉效果。前作《刺杀小说家》在2021年春节档时凭借顶尖的视觉效果赢得了不少观众的赞誉,而续集却在这一点上大失水准。尽管影片的技术和成本都十分庞大,但创作者对影像的审美显然出现了问题。影片中的异世界充斥着过饱和的数字效果,尽管细节清晰可见,却让人感到一种无生命感的油腻,仿佛是一场视觉上的疲劳。这种现象让人想起那些追求高清晰度的3A游戏过场动画,尽管制作精良,却缺乏灵魂。
在角色塑造上,邓超饰演的赤发鬼本应该是反派的复杂深度的体现,但最终却以一种笨拙的方式失败。角色的悲剧性与情感弧光在影片中呈现得极为浅薄,反而沦为一系列闪回与尴尬的台词。观众难以理解赤发鬼的行为动机,剧本的反转感更像是无厘头的自我矛盾,反派的立体感被削弱,原本的戏剧冲突也因此变得无比脆弱。
雷佳音饰演的关宁/铜虎在影片中进一步凸显了这种角色的荒谬。作为主线角色的路空文,其自我怀疑和创作低谷显得格外可笑,沦为一个被剧情随意摆布的工具。路空文的小说《弑神》原本承载着某种精神世界的意义,但在续集中却退化为一个毫无深度的网游奇幻世界,连角色的存在感也被削弱,仿佛只是个在后台运营的程序。
当小说中的角色奋力反抗作者的摆布,声嘶力竭地喊出“我们都是活生生的人”时,讽刺意味达到了顶峰。这句激昂的宣言不仅是角色的呐喊,更是影片自身的绝望呼声,反映出创作者与角色之间的无力感。这部电影的诞生逻辑仿佛完全遵循了商业产品经理的思维,以迎合观众的快消品心态为目标,所有元素都经过精确计算,最终却只呈现出一部表面华丽却内涵贫瘠的作品。
这种产品经理式的创作方式导致影片的叙事节奏变得支离破碎,情节推进依赖于一个个孤立的“爽点”。更糟糕的是,影片试图模仿近年来漫威电影的插科打诨风格,在严肃时刻强行加入反高潮的喜剧处理,试图显示自身的“时髦”。然而,这种风格在好莱坞已经因过度使用而备受诟病,而本片却仍然对此趋之若鹜。
最终,观众不禁要问,谁会真正想看邓超和董子健演绎一部东方奇幻版的“死侍大战金刚狼”?《刺杀小说家2》就像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行为,表面华丽的外观和明星阵容掩盖了其内在的空洞。观众期待的奇幻冒险,最终却变成了一盘残羹冷炙,电影的存在仿佛对“小说家”这一称谓的背离。它以刺杀的方式完成了对自身的否定,并用票房成绩宣告着这种刺杀的成功,令人感到无奈与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