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因病于北京去世,享年103岁。
早前报道
南都N视频记者查询获悉,1993年,杨振宁曾来到东莞理工学院分享学术报告,并受聘为该校名誉校长。他用“唯一”来形容自己与东莞理工学院的关系,如今学校还处处留有杨振宁的“印记”。
杨振宁首次为莞工师生作学术讲座。
今天(18日)中午,南都记者发现,东莞理工学院官网首页,已变为黑白。
东莞理工学院曾发文记载学校与杨振宁的一段情缘。据悉,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不少中心城市急需高层次人才,纷纷萌发办大学的设想。当时国内城市办大学,既没有先例,也缺乏资金。敢为人先的广东率先“破局”。短短十来年,深圳大学、广州大学和东莞理工学院等14所地方高校相继创办或合并成立,广东在中心城市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新大学运动”。
1985年撤县立市时,有人大胆设想创办一所大学。东莞从香港邀请几十名乡贤回来,一口气筹集了4800万元,作为建大学的“第一桶金”。
1992年4月2日,东莞理工学院正式拿到“出生证”,获得原国家教委的建校批文。第二年的春天,杨振宁与这所初生的大学“邂逅”了。
1993年,时任东莞理工学院校长的张遐龄通过朋友东莞籍企业家香港协成行集团主席方润华的关系,向杨振宁发出邀请函,邀请他前来东莞理工学院访问。很快,杨振宁先生便欣然答应。
1993年1月13日,杨振宁第一次来东莞访问,当天下午他便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了一场学术演讲,并接受东莞市人民政府和东莞理工学院的聘请,担任学校名誉校长。
数年以后,他多次回忆第一次到东莞理工学院的情境,主要做了三件事:作一场学术报告,题写“学而知不足”,并受聘为名誉校长。这也是杨振宁首次在国内外高等院校担任名誉校长。
杨振宁受聘为莞工名誉校长。
杨振宁题写“学而知不足”,已成为东莞理工学院校训。
2008年2月26日,杨振宁第二次到访东莞理工学院,听取学校情况汇报,并为校训石揭幕,亲植罗汉松,颁发杨振宁奖学金。
杨振宁为校训石揭幕。
时隔一年,杨振宁再次到访。2009年5月17日,他为杨振宁铜像揭幕,并为师生作学术演讲。
2009年5月,杨振宁与学生在铜像前合影。
2012年是莞工建校20周年。2012年4月28日,杨振宁出席莞工建校20周年校庆,并做主题发言。他说道:“20岁生日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日、对未来充满生机的生日。”
2014年6月12日,杨振宁为学校获得“杨振宁奖学金”的学生颁奖,并为师生带来一场题为“我的学习与研究经历”的报告,与师生分享他的学习和科学研究经历及其过程中获得的快乐。
2017年4月22日,杨振宁再度来访莞工,参加杨振宁教研楼奠基仪式。
杨振宁参加杨振宁教研楼奠基仪式。
2022年,在莞工建校30周年之际,学校收到了一份来自北京的生日礼物。名誉校长杨振宁先生向学校赠送了两册图书,分别是《杨振宁传》和《晨曦集》。
在2022年新生开学典礼上,学校名誉校长杨振宁通过视频给2022级新生送上寄语。他说,他在科学界取得的研究成果,离不开在大学求学期间所做出的努力,希望全体莞工新生能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学习,以不肯放弃的态度解决难题,通过学习明确方向、选对方向,奔向有发展的领域,脚踏实地,在莞工创建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东莞理工学院大学校园里,处处留有杨振宁的“印记”:开办国内唯一一个“杨振宁创新班”;建设首座以杨振宁命名的教研楼;设立“杨振宁奖学金”;竖立杨振宁铜像……
“快30年了,我看见了学校的成长,我相信以后10年这所大学还将有更重要的发展。”2018年5月,杨振宁回忆初次到访时的情境说,他跟东莞理工学院的关系,在国内和国外都是唯一的。
南都记者查询获悉,今年6月21日,2025届杨振宁创新班学位授予仪式暨表彰会在东莞理工学院杨振宁教研楼举行。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领导小组组长马宏伟,援引杨振宁先生毕生推崇的三大治学箴言——“永葆好奇心、学而知不足、宁拙毋巧”,寄语即将奔赴新征程的同学们既胸怀报国之志、仰望科技星空,又脚踏实地,争做坚守价值坐标的实干先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绽放出最璀璨夺目的青春光芒。
据悉,杨振宁创新班自2018年设立,是学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关键举措,始终肩负培养适应产业发展的应用研究型拔尖创新人才的使命,2025届毕业生更以超52%的升学率刷新纪录,升学的学子中超六成成功叩开985、211顶尖学府的大门,以学术实力续写杨班荣光。
在科研项目上,他们亦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依托导师制项目孵化论文、专利等硬核成果32项;在竞赛舞台上,莞工首辆方程式赛车“莞01号”勇夺全国大奖。该班就业落实率位居全校前列,华为、腾讯等名企不乏杨班人的身影。
南方都市报(nddaily)报道
南都N视频记者 周敏萱 孙小鹏